
承德小布达拉宫
万法归一殿既是清帝和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顶礼膜拜的地方,又是全庙举行集会和庆典活动的场所。每年七月十一日,还要在殿内举行佛教学位考试。腊月二十七、正月十四的送崇活动也在殿内举行,届时全体喇嘛在这里念经,驱除妖魔、祈求太平。清代,内、外蒙古千里迢迢到这个庙上香、求佛者络绎不绝。
万法归一殿上覆镏金鱼鳞铜瓦,屋脊饰以波状镏金瓦。宝顶高出群楼,呈法铃状。仅仅一个殿顶,就使用了头等金叶一万四千余两,远远望去金光闪闪,故名金顶。金顶上每层的鱼鳞金片都像被什么东西刮过,如同一条一条脏兮兮的抹布甩在金黄色的桌面。知情人告诉我们,那是小日本占领热河以后,日本兵爬上金顶,用刺刀刮金留下的罪证。当地人说,那些刮金的日本兵,有的没等从金顶下来就当场毙命,有的脚刚落地就咽了气,倒地不起。总之,但凡冒犯了金顶,都没有好下场!
万法归一殿底部,由于被三层群楼合围,影调阴暗,光照对比鲜明,造成了宗教森严肃穆的气氛,成为内地宗教建筑的瑰宝。一九三零年,美国大财阀洛克菲勒曾派人对万法归一殿进行实地测绘,然后依葫芦画瓢在芝加哥制造了一个同样大小的模型,又采取各种卑鄙手段在中国搜集了大批佛像、法器运到美国,一九三二年芝加哥大型国际博览会时,在万法归一殿的模型里展出,洛克菲勒出尽了风头,也发了大财。但是,仿造得再像,终究不是原本的东西。我想,美国人的作法不也和日本兵一样,是对神殿的冒犯吗?同样,他们的下场也不会比日本兵好多少!
我们正在大红台顶欣赏周围风景的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黑云慢慢退去,南边天空露出长长一溜蓝蓝的天空。山峦叠翠,绿树欲滴,湿润的空气沁人肺腑。放眼东望,群山峻岭之巅,那根“上丰下锐”,异峰突起的棒槌,宛若大地伸出的拇指,指点迷津礼赞沧桑。更有旁边那只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蛤蟆石,昂首向天,不知呱呱地嘶叫什么。山下,城市喧嚣着繁华,高楼拥抱着嘈杂,一台台摩天塔吊伸出黄色的手臂,不断地把一座座青山揽入怀中……
从大红台下来,小布达拉宫之游就结束了。我们走到琉璃牌楼的时候,太阳不知想起了什么,突然露出笑脸,把整个牌楼照耀的金碧辉煌。走上公路,回头看见小布达拉宫也沐浴在黄昏的金色阳光里,翠绿中闪烁着一幢幢洁白、一幢幢赭红。我不由得又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座辉煌。
我一边拍照,一边胡思乱想。忽然就想起了这座城市的名字,想起了雍正皇帝,想起了他赐名这座城市“承德”……
承德,“承受德泽”也!
我想不出,为什么雍正皇帝要在他爹——康熙皇帝八十诞辰之际给这个城市赐名。真的是为了避“篡改遗诏”之嫌?
我想不出。
2017.9.27夜,于列车中
2017.10.1-3完稿于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