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童话之秋”征文】十五的月亮十七圆(散文) ————重温中秋趣话
“月到中秋分外明,又是一年团圆日。”中国人自古就有赏月的习惯,每年中秋日都是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这是因为这一天月亮距离地球的位置最近,临近这一天人们看到的月亮会一天比一天大,而且越来越亮。今年中秋赏月的最佳时间不是农历八月十五,而是八月十七。
据天文观测的数据报道来看,从10月3日到5日,月亮与地球的距离分别为379223千米、374785千米、371096千米,也就是说今年农历润六月,到了八月十五,即阳历10月4日,显然不是月亮离地球最近的距离,所以今年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将是10月6日2时40分。这就是我在标题上指明的“十五的月亮十七圆”。
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不胜枚举,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饼起义等神话和故事流传甚为广泛。尤其是嫦娥奔月,真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重温起来,百思不厌。说是远古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生辉,大地焦干,民不聊生。英雄后羿拉开神弓射日,射落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与妻子嫦娥终日相守。许多人慕名前来投师学艺,被心术不正的蓬蒙混入。后羿到昆仑山求道,遇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服下即刻升天成仙。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遂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当后羿率众外出狩猎时,心怀鬼胎的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一时情急吞下此药,身子立时飘离升天而去。因牵挂着丈夫,嫦娥便飞落在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大惊失色,抽剑斩妖,蓬蒙早已逃之夭夭。后羿悲痛欲绝,仰望夜空呼唤嫦娥,见皎洁月亮中有人影晃动,酷似嫦娥。于是摆香案,安放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月里嫦娥。百姓们闻讯后如法炮制祈求善良的嫦娥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就成为民间风俗。
后来又有玉兔入月宫、玉兔捣药的传说。相传有三位神仙下界玩耍,变成三位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将食物献上,唯有兔子束手无策。于是献身救助,跳入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将兔子带到到月宫,成了玉兔。嫦娥升空时,在惶恐中抱起的白兔,与玉兔合体在月宫捣药杵,炼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朝鲜、日本后,变成了玉兔捣年糕,难怪朝鲜、韩国、日本都喜欢吃打糕。
更有奇闻是唐明皇游月宫,后来还有人编成剧本,展演在舞台上。相传唐玄宗与申公豹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明皇突起游月宫之念,于是让申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月宫守卫森严,不得进入,于是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明皇素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还有那吴刚折桂的传说也很有意思。相传汉朝西河人吴刚,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因犯错罚贬月宫砍伐桂花树,此树繁茂,高五百多丈,每伐每张无休止,于是引出李白“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诗句。
再就是明代的故事传说——月饼起义。相传元末中原广大老百姓不堪忍受元朝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人马聚义,但元朝官兵搜查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出奇招,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后来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中秋节将士与民同乐,并将“月饼”作为节日糕点赏赐群臣。于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