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蓝】谈过节(随笔)
现在的节日越来越多了,民族的节日要发扬继承,外国的节日也要引进利用,真有点让人应接不暇的感觉。
过节应该是喜庆的事,繁忙的工作后小憩几天,调节一下心情,改变一下环境,很惬意。过节是弘扬中华民族美好传统的契机,在父亲节、母亲节、中秋节等来临之际,无论身在何方,离开家乡有多远,人们总是想尽回家,与家人团聚一下。即使由于工作忙,不能回家,也要打电话问候一声,加深情感,以示孝心。过节是增加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契机。如国庆节参加升旗仪式,游览各式各样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受益匪浅。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其乐融融。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过节也可能成为一种负担,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过节不能铺张浪费,也不可借过节之际敛聚钱财。如儿媳因为过结婚纪念日,向婆婆要礼物和钱财而得不到,因此大吵大闹;丈夫因为忙碌没有在情人角度节陪伴妻子,没有送鲜花,妻子大不高兴,甚至反目成仇。可怕的是现在还不止一个情人节,中国的情人节要过,外国的情人节也要过。情人节送几百元一束的鲜花固然风光,但如果从勤俭持家的来说,几百元买面粉够三口之家吃上半年的,孰值孰不值一目了然。讲究情趣重要,衣食住行也不可忽视。有的人节日期间好友相聚时酗酒赌博,日夜不停,身心疲惫,损人害己……总之,过节应该是放松,而不是放纵。
节日期间追求幸福的生活,追求个性的伸展,这是人的本性,这无可非议。不过幸福的感觉完全来自内心,而不是外界的热闹程度,也不是他人的关注程度。一个人幸福与否,关键是看你怎样去面对人生与生活。贵重而漂亮的礼物,不如一份别人发自心底的敬重与爱护;别人的敬重与爱护,不如自尊、自重、自强。过度的物质消费,不如面对绿水青山的心旷神怡。别人的赞扬与关注,不如在思想海洋里徜徉。
现实中有些人偏偏要求他人过多,要求自己过少;索求他们的情感过多,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过少。滋润精神世界的雨露是什么?不是过节的喧闹,不是别人的关注,不是浪费钱财的任性,而应该是与人相处时的相互关爱,是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惬意,甚至是独处一室阅读与思索时的快感。
人生苦短,有意义的事很多,值得全力以赴去做的事很多,如果仅仅以过节来调节单调的生活,是不是肤浅了?有的人工作学习不重视,而对过节却情有独钟。清明节、七夕节要过,愚人节、万圣节也要过。一年里如果有多过的节日,节日的氛围必然会减弱。如果过节只是为了热闹,为了打破无聊生活的死水,以过节的虚荣形式,填补空虚的心灵,那只不过是缘木求鱼,往往只会陷入更大的空虚。
怎样过节最有意义?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比如在今年的“国庆超级黄金周”里,有的部队官兵放弃难得的轮休机会,为旅游的人们当义务讲解员。在他的眼里,奉献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就是最大的快乐,也许自己的行为不值一提,但那如同秋天的阳光,温暖了无数的心灵。有的人千里迢迢驱车回家,陪家人过几天幸福团聚的日子,在他们的眼里,家就是最幸福的港湾,家人就是最好的依靠。有的人风尘仆仆到全国各地旅行,或到大山深处、草原腹地畅游,让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或到繁华城市、古朴村落感受人文力量的奇伟。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可以开阔眼界,怡养性情,更可以增加爱国的情怀,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真可谓一举多得,利国利民。
总之,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多面性,过节也不例外。对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现在人来说,节日是非常宝贵的,怎么充分利用节日很重要。怎样安排节日的生活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与爱好。我们要让节日丰富我们的生活,增加我们的幸福指数,而不能让过节成为一种负担,甚至伤害我们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