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万别把我叫“大师”
前些时候,武术界被一个叫徐晓东的人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浪。那就是打假。打假把式,假大师。
这件事,引发了某人的一些思考。
现而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脸上的肉长厚了,胆也不示弱,跟着嗖嗖地长肉,变得肥硕无比。更因为中国人有信任大师的优良品质和优良基因。便有了让人击节赞叹的现象发生:全民健身,便有了无数武术大师,气功大师,营养大师,保健大师,医学大师;全民迷信,便催生许多易学大师;全民信佛,就涌现无数佛学大师;全民一学会思考,处处可见哲学大师;一有设计的概念,一夜间大街小巷都设计出了设计大师;弄得响几样乐器,就弹成了音乐大师……全民写作,好家伙,就像全民经商一样,遍地都是总裁和文学大师。中国地大物博,其中一博,就是大师。不得不说,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总爱生长出神奇的事物,让人佩服到五体投地!
一次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一位二十岁的小伙子,自我介绍时,毫不吝啬地给自己冠上大师的名头。可他学习某种技能才两年。当时主持人说了句:哇,好年轻的大师!我估计,那一刻,主持人的心和我一样,是尴尬的。可听者如此,说者却未必尴尬。这就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种尴尬状态。
这些大师们,无疑是冲着名利而产生的。这些大师们的大,无疑是自大的大。当然,也许是被人恭维几句后,就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大师。这些大师们,除了热衷名利和声色犬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为人师。好登泰山而小天下。
大师们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呢?就是: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模棱两可。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大师的玄机。
说是两个读书人一同去京城赶考。夜宿某名寺。恰巧寺里生长着一位法力无边,道行深不可测的大师,能测凶吉,知未来,卜前程。二人便诚心求占,想知道赴考的结果。谁知一番虔诚后,大师只伸出一根手指,然后飘然而去。留下两位饱读诗书的才子不知所以。
原来,大师的玄机是:要么一个不中,要么没有一个不中的,要么只中一个。不论哪种结局,他都算预测成功。哈哈哈,看看吧,如此简单到连孩童都知道的结果,大师偏偏不直接说出来,偏偏要让凡夫俗子想破脑袋去揣摩,参悟。也是啊,如果大师都明白如话地傻傻地把意思表达出来,以后大师还怎么混啊?
我们当然不能说两位才子傻。由于对未知命运的担忧,人们通常相信大师们比我们更高明,更能得到生命和技能的精髓,更能为我们的行为做出指导和参考。于是膜拜他们。当然,如果对方是真的大师。那我们真是三生有幸。倘若对方是假大师,我门就只能求佛祖保佑了。
靠装和骗混江湖的大师,很多都前赴后继地被揭穿了西洋镜。比如大师延芳,比如被徐晓东揍趴下的那位,比如江西那位神医……
记得徐晓东被很多人骂在炒作时,他说他一切为了打假,打的是武术界名利双收,误人子弟的假大师。我们不论徐晓东到底是为了什么,起码,他引起了人们对假大师现象的思考和关注。而且,也引发了打击假大师的呼声。这未尝不是一种进步,一种好事!
什么时候,可不可以,文学界也来个打假?!
应该有那么一天吧。
所以,千万不要称我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