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间百态】锡映千秋(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人间百态】锡映千秋(散文)


作者:柳拂桥 秀才,185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12发表时间:2017-10-30 14:35:43


   云南,作为世界锡业的中心,在锡产业和文化的发展史上都扮演了重要的、不可忽缺的角色。
   国际锡协曾经推介说,要了解锡,你一定得到中国云南来!除了一年一度的亚洲锡业周活动。国际锡协也经常有组织地安排其会员单位——全世界锡产业的同行们到云南个旧,这个世界锡都,来参观考察。
   闻名遐迩的锡都个旧,锡业开发的历史已经穿越了2500多年的风雨。如果你是一个锡行业的业内人士、对锡感兴趣的投资收藏者,或者,你喜欢把玩一只晶莹剔透的锡茶壶,也或者试试锡壶温酒的滋味,唤醒你年轻时候的记忆,没有到过云南个旧,你就无法理解锡、锡行业,无法理解那贯穿于整个锡行业的特殊文化气质,与传承创新的脉息,也无法理解,一块大锡,何以承载了中国人那么多的生活印记和文化信息。
   个旧因矿而兴、因矿而荣。2500年前,个旧这一带最兴旺发达的地区,就是一个叫卡房的地方。
   卡房有个云锡集团的公司在,云锡宣传部联系过后,我们就来了。一路山道弯弯,移步换景。公司门口有一块宽敞的草坪,是女人和孩子们活动的地带。
   公司领导抽出时间陪我们去看黑蚂井。那儿据说是个旧锡矿的源头。锡都博物馆的汤千志馆长给我们做过较为详细的介绍。言犹在耳。
   锡与青铜器有不解之缘。所谓“青铜文化”,其实质,应该是“锡铜文化”。迄今为止的考古发掘表明,锡的历史要略晚于铜。铜是人类祖先最初发现的金属。铜之为器,自古而来,延绵不绝。
   那么,卡房境内何时有铜,又被人类发现了呢?
   如今这儿已经是一片高低不等,亟待开发的荒地了。看上去,一切正常,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然而,事实上,就在前几年,在这儿出土的大量青铜器证实,卡房出铜应在东周已出现雏形,形成于汉,发展于明清。
   历时21年,4次发掘,卡房黑蚂井古墓群发掘43座汉墓,它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而从出土的随葬器物看,已崭露出文化多元的特点,专家们分析认为,当时黑蚂井一带已经开始采矿、冶炼、铸造青铜器,浓缩了个旧、蒙自,甚至更大的周边区域的采矿、冶炼、铸造历史,采矿业有了一定的繁荣,也使得卡房,在很早就成为史料记载的矿产区。黑蚂井墓地的形成,应该与矿业经济息息相关,反映的经济形态,是一种矿业经济文化。
   而所谓的史料,就是“古典四史”之一的《汉书》。而《汉书》的严谨可靠,在史学界的口碑,甚至一直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上。它的《地理志》里记载:“贲古,北采山出铜,西羊山出银、铅,南乌山出锡。”而据历史地理学家考证,这里的“贲古”,就是今天的个旧市。据此推断,春秋晚期,个旧出产的锡,已经成为当时滇国青铜业的重要原料,用来冶炼铸造青铜器。
   2500多年前的时光,中原地区是在春秋晚期。那儿的春秋五霸,逐鹿中原,而诸子百家,人文炳蔚,映照千秋。谁曾想,在南中国的云南个旧,也曾经有过一个“青铜时代”呢!
   黑蚂井古墓群上的荒草摇曳,诉说着,也掩盖着当年的辉煌,那辉煌一脉相承,直到今天的锡城、锡都。
   锡都的银光闪烁,辉映的又岂止是黑蚂井。也许,有很多个类似如黑蚂井的所在吧,过往的风烟湮没了它……
   那么,辉煌灿烂的个旧青铜文化和富含的锡矿,又在何时为世界所了解,而又趋之若鹜呢?
   也许红河汩汩、芳草萋萋的蛮耗古镇,或者呼啸而来的小火车,可以给你记忆,给你答案。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真正叫人扼腕叹息的,应该是一个叫蛮耗的古镇。那是曾经很有名头的水码头。我们慕名走访的时候,刚好邂逅了一直致力于蛮耗历史文化研究的缪国清先生。也许他是蛮耗人的缘故吧,故乡的老街、码头,乃至一草一木,土生土长的他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尤为难得的是,他介绍了朱德委员长朱老总当年在蔡锷手下当营长,奉命来此,住在他们家,指挥剿匪的故事。
   蛮耗,红河岸边这个鲜为人知的小镇,何时起同这条古老的河流相伴,似已无从考证。然而,就是这个小镇,近代曾是云南连接世界的通道。当年的大锡从矿山出厂以后,通过马背上的锡道到水码头船运,再运上火车,源源不断的锡通过河口运到了越南,再从越南运往世界各地。历史在这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犁耙山东麓的碧色寨车站的名气,似乎要比水码头蛮耗响亮,它如今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碧色寨,原名坡心,1903年开始动工修建,1909年6月2日,滇越铁路铺轨至碧色寨后修建碧色寨车站,1910年全线通车。1913年,个旧矿商与滇蜀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集资,官商合办筹建个旧--碧色寨--石屏寸轨铁路。碧色寨车站成为换装站,滇南进出口货物都由碧色寨中转。据老人们回忆,那时候,碧色寨上商贾云集,货仓、店铺林立,车来人往,熙熙攘攘,是滇越铁路上的一个大站、一个特等车站,是当时云南铁路交通的枢纽,有“小香港”之称。如今,碧色寨是老了点,正在修缮,可是老得有味道,可以开发旅游。而事实上,它也一直人来人往的,从没有间断过。风景没变,换了的只是时间。
   碧色寨车站作为中国寸轨、米轨共存,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所在地,见证着中国铁路发展的一段历史,它保存的文物具有极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作为法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修路权修建的一条铁路重要车站依存,又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我们在碧色寨彷徨许久,周遭景物几多沧桑,我们期待它早日焕发新生。
   河口口岸,是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的一个口岸,又是滇越铁路昆河段终点站,属国家一类口岸。位于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城南端,与越南老街市隔河相望,国境线长193公里。
   走在河口口岸,往日的痕迹还依稀浮现。中越民间的交往依然繁忙着。海关执勤的战士们在风中屹立,一丝不苟,成为永不褪色的风景线。
   所以,研究锡文化史的很多专家都一直公认,从蔓耗古镇的水码头到滇越铁路的开通,是云南向世界开放的最早通道。
   更重要的还在于,蔓耗码头和滇越铁路等众多的交通方式,不仅把个旧的锡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同时还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专门人才。通过蔓耗渡口和滇越铁路的对外开放,使云南较早地认识了“外面的世界”,造就了近代云南民族工业的辉煌。由这一通道运送的还不止于锡。近代以来,发生在云南的诸多重大事件都与这条通道有关:孙中山回国领导辛亥革命,闻一多创办西南联大文学院,李鑫到个旧考察为建党组织作准备,等等。
   翻开中国近代工业和云南现代文明的历史,正是由于个旧锡产业及其文化的耀眼光芒,才使云南有了铁路,有了现代冶金,有了电报、邮局,使云南不断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出现了云南历史上的许多第一。对此,一位云南文化史学者评述说,“云南近代的历史看个旧”。在一定意义上说,个旧锡产业和锡文化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云南近代工业和现代文明发展的历史,是个旧锡产业锡文化的兴盛,为云南在中国的文明与发展中,争得了一席之地。
  

共 27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详细介绍了云南个旧锡业发展史、个旧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黑蚂井古墓群出土文物考证,得出中国的云南个旧曾经经历过一个辉煌的“青铜时代”。随后介绍了蛮耗古镇的历史文化史料,由此得出锡业走向世界的最早通道是云南蔓耗古镇的水码头到滇越铁路的开通。通过此文,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云南个旧锡产业及文化的兴盛,道出了云南在中国的文明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具有非常好的宣传和科普锡产业文化的价值,佳作倾情荐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10-30 14:39:05
  此文很好的解读了云南的锡产业历史背景和文化,推崇了云南近代工业和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因为云南耀眼光芒的锡产业文化,才使得云南有了铁路,有了现代有了现代冶金,有了电报、邮局,使云南不断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出现了云南历史上的许多第一。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10-30 14:39:39
  感恩老师分享佳作,让更多人对云南有了深入的了解。问好老师,期待您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