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如梦令】扯断的琴弦(征文·小说)

精品 【流年·如梦令】扯断的琴弦(征文·小说)


作者:两袖清风 秀才,122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93发表时间:2017-11-10 21:59:49

【流年·如梦令】扯断的琴弦(征文·小说)
  
   “碧草清清花盛开,
   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深深爱,
   山伯难舍祝英台……”
  
   陈祥林和张兰的对话,让躲在灌木后的刘司令听得清清楚楚。他不停地转动着眼珠子:“这还了得,陈祥林竟敢说语录歌和红太阳的曲谱太简单?这不是在反对大家唱语录歌和红太阳颂歌吗?还拉起了《梁祝》,不但充满资产阶级情调。还严重腐蚀女知青。这不明摆着也要把张兰拉下水吗。这可是阶级斗争在知青队伍中的新动向。”
   刘司令想到这儿,便悄悄地溜下坡,直奔连部汇报。除了要检举揭发陈祥林这个混进知青队伍中的阶级异己分子外,他心里还有一个小九九,那就是想法把张兰抢到手。见到张兰和陈祥林在一起卿卿我我的,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可是一个割断陈祥林和张兰俩人关系的最佳时机。
   指导员周兵和杨连长一样,两个人原是一个农场的老职工,因为有种植橡胶树的经验,一起被抽调到一连。晚饭后,他俩正在煤油灯下,脑袋顶着脑袋地统计着几天来,全连开垦荒地的进度和种植橡胶树的数量,正忙着,刘司令匆匆跑了进来。
   “报告连长指导员,刚刚我发现了知青中的阶级斗争新动向。”刘司令喘着气,一进门就大声嚷嚷。
   “咋回事,慢慢说。”指导员抬起头,皱了皱眉。显然,对刘司令这样的闯入而打断了俩人的工作似乎有点不满。
   刘司令把刚才听到的和看到的,再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听了刘司令报告的情况,连长吃了一惊,想:“连里怎么会出这等事,可千万千万不能把这事情给闹大了。”他和指导员周兵对视了一下,马上让通讯员去班里带了几个人,让刘司令领着来到后坡,把陈祥林和张兰押回。连长让通讯员把陈祥林关进了禁闭室,先把张兰带到了连部马上进行询问。说是询问,倒不如说像是审问。用连长话来说,这是十分严重的政治事件,必须严肃处理。
   连长神情十分严肃地问张兰:“你为什么不唱语录歌,也不唱样板戏,偏偏要唱《梁祝》?知不知道这是封资修的靡靡之音,是大毒草。你老老实实回答我的问话,是不是陈祥林他让你唱的?”
   “不是陈祥林让我唱,是我自己要唱的。陈祥林当时在拉样板戏《白毛女》,这《梁祝》的曲子是我让他拉的。”张兰伸出右手,撩了撩额前有点零乱的刘海,十分不安地回答着连长的问话。
   “张兰,你可一定要说实话。如果你让他拉《梁祝》,那你这黑锅算是背上了。一但背上了这黑锅,不但影响了你的政治前途,还会影响到你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你别忘了,你是出身在工人家庭,苗正根红,你和陈祥林不一样。陈祥林的父亲可是被开除出剧团去农村改造的资产阶级吹鼓手。你应该分清是非,和陈祥林划请界线。”
   指导员周兵坐在一边,从金沙江烟盒里掏出纸烟,递给连长一支,自己也抽出一支点燃了,深深吸了一口,嘴巴和鼻子顿时像没点燃的篝火堆,冒出一阵浓浓的青烟。
   “指导员,我是在说实话,当时陈祥林在拉《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谁都知道这是革命样板戏呀。后来,是我让他拉《梁祝》的,这首小提琴曲我以前听过,这首歌我以前也唱过。”张兰一边说着,一边悄悄地瞅着连长指导员的脸色。
   连长摇了摇头,严肃地说:“张兰,你别为陈祥林打掩护了,你要知道你们今天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你也得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听刘向东说,他还听见陈祥林说什么语录歌和红太阳颂歌的曲调太简单了,小提琴拉出来的声音不好听,他想拉苏修的什么莫斯科……”
   “刘向东?”张兰想,陈祥林以前也曾经用小提琴拉过这些曲子,连长和指导员根本不知道这些曲子的来头,还听得津津有味,直夸陈祥林拉得好。以他俩的欣赏水平,一定会认为陈祥林在拉样板戏。可今天怎么会……原来是刘向东这混蛋在搞鬼。张兰真后悔,悔不该让陈祥林拉那首《梁祝》。既然祸因自己而出,内心总有愧疚,忐忑不安地问:“那你们对陈祥林怎么处理?”
   “知青嘛,年纪比较轻,思想比较单纯,犯点错误也是可能的。我们连里开个批判会,批判一下陈祥林的这种资产阶级思想。如果他认罪态度好,就留在连里监督劳动。如果不认罪,那……”
   “那会咋样?”张兰有点着急。
   "如果陈祥林不认识错误,那我们只有把他押送团部、师部,送劳改连队劳动改造。”
   “啊……”张兰吃惊地睁大眼睛,不由地啊出声来。她早就听说过,师部有个劳改队,犯了错的知青只要被送到那地方,不死也得脱几层皮。张兰万万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她不无担忧地问:“一定要把陈祥林送劳改队吗?”
   连长看到傻在那儿的张兰,走过去,右手轻轻地在张兰肩上拍了两下,说:“送不送劳改队,关键还要取决于陈祥林自己的认罪态度。所以,我们希望你向那位刘向东学习,站稳无产阶级立场,出来揭发陈祥林的问题,我和指导员不希望看到你和陈祥林一起站上批判台被批判,也不希望看到你和陈祥林一起被送去劳改队,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回去好好想想吧,想通了就写份批判稿,揭发陈祥林的罪行。明天晚上连里开批判大会,由你和刘向东上台发言,争取立功。当然,我们也希望陈祥林认罪。”
   张兰低着头,默默地离开了连部。在墙边有个黑影也随着悄然离去。连长从眼稍的余光中发现,这个人影就是刘向东。
   指导员望着张兰远去的背影,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老周,怎么叹气啦?”连长问。
   “老杨,难道就为了这首曲子,要把陈祥林他……”指导员拿起桌上的小提琴,他轻轻地拨拉了几下琴弦,问,“你认为我愿意吗?说心里话,我也不想这样做。自从陈祥林来到连队,垦荒挖穴种树,他哪样工作都冲在前头,什么生产任务都超额完成,要比那红卫兵司令刘向东强多了。要不是家庭有问题,他早就可以提个班长了。种植橡胶树的任务这么紧,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刚刚这几天有点起色,就出了这档子事。唉!他千不该万不该,就不该拉那首曲子,也不该说那些话呀。”
   周指导员叹惜道:“这样一来,陈祥林年纪轻轻的,他的政治前途也就断送了,也可惜了他拉得这一手好琴啊。老杨,他不就是拉了一首《梁祝》吗,就不能变通一下?”
   “老周,一首《梁祝》还不够严重吗?那刘向东已经说了,这是资产阶级浸浊无产阶级的靡靡之音,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这个刘向东,他可不是省油的灯,在学校里就是个红卫兵司令,造反态度坚决得很哪。我们如果不认真处理这件事,他去到团部、师部往上一捅,别说对陈祥林没好处,弄不好就连我俩说不定也会栽在他的手里。”
   “你是说……”
   “嘘——”连长伸出两根手指放在嘴边嘘了一声,没让指导员说下去。“明天晚饭后,就开批判大会。让连队文书写条批判大会的横幅,糊个纸板让陈祥林挂着,让各班排准备批判稿。会议时间不宜太长,大家都累得快趴下了,晚上还不得早点休息,白天好出工干活。”
   “陈祥林的小提琴怎么处理?不还给他?”指导员望着手中的小提琴,问。
   “这可不能还。陈祥林的小提琴由我处理。”连长拿过指导员手上的小提琴,说,“老周,你先去禁闭室,给陈祥林宣布一下连里的决定,叫他端正思想,认识错误,不要顽抗。如果他坚持错误,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我这就去。那个刘向东呢?”
   “我想,刘向东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明天大会上给予表扬。原四班长因独生子回上海顶替父亲进工厂当工人了,还缺个班长,就便宜这个刘向东了,让他接任四班长。让他也带带头,领着全班抓革命促生产。陈祥林嘛,如果思想端正了,认识深刻了,我想就不必上报团部了。毕竟这事出在我们连,你我的脸上也不光彩。就把他安排在四班,让刘向东监督改造吧。依我看,刘向东一定不会反对。老周你看怎样?”
   “你家的杨建华不是四班副吗?让建华转正,刘向东当副班长我看更合适。”
   “不,我的意思就是让刘向东当班长,这样的话他肯定……”杨连长讲到这儿停住了,没往下说,只是狡黠地笑笑。
   “好,我没意见。你呀,也够阴的。”指导员会意,起身出了连部,向禁闭室走去。
   “通信员,你去守在禁闭室外。在指导员跟陈祥林谈话期间,不要让任何人靠近。明白吗?”周指导员走后,杨连长叫过通信员轻声叮嘱。
   “明白。”通信员领命而去。
   三
   陈祥林只因为用小提琴拉奏了那一首《梁祝》,被连里当作黑典型来抓。他白天出工挖树穴种橡胶树,晚上接受全连的批判,就这样连续被批斗了三天。白天挖穴种树已经累得腰酸背痛,身子骨如散了架似的,晚上还得躬着身子弯着腰,颈上挂着牌牌接受全连的批斗。好在文书的这个牌牌是用竹纤加纸糊的,没多少重量。纸牌牌上,七歪八扭地写着“打倒资产阶级吹鼓手陈祥林”,“陈祥林”三个字还用红颜色打了个大大的X。
   要是换了一般的人,精神早就被折腾垮了。好在陈祥林对批斗并不陌生,他当年多次见过父亲曾经这样被批斗过。看到这牌牌上的字,陈祥林想起了自己那还在农村劳动改造的父亲,万万没想到自己今天为了这同一首曲子,和父亲背上了一样的罪名——资产阶级的吹鼓手。不知道父亲母亲他们在农村还好吗?陈祥林弯着90度的腰,想着远在上海的父母亲,根本不在意正在台上在作批判发言的刘向东那张喷着唾沫星子的大嘴说了些什么。
   刘向东还是像几年前当红卫兵司令时批判学校教师是“臭老九”时的那般模样,双手叉着腰站在陈祥林身边,他一一例举了在后坡上偷听来的那些陈祥林不喜欢语录歌的反动言论,又添了些油加了些醋,再对陈祥林拉奏《梁祝》和喜欢苏修歌曲的行为,进行了上纲上线的批判,用他的话说,一定要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让陈祥林永世不得翻身。刘向东说到激动之处,忍不住走上前去,伸出右手扇了陈祥林一巴掌,幸亏指导员拦得快,陈祥林才免受更多的拳打脚踢之苦。指导员说,搞大批判,主要是革陈祥林灵魂深处的命,而不是革陈祥林肉体上的命,要文斗不要武斗。既然指导员发话,刘向东只得怏怏作罢。
   张兰也在会上作了批判发言,她是根据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读的。要在这么多人面前说话,张兰她还没有经历过,急得满脸通红,读稿的声音不但很轻,还也有些发抖。说了些什么谁也没听出个一二三四来。
   三天的批斗会结束时,连长宣布了对陈祥林的处理决定,留在四班监督劳动,改造思想,以观后效。连部对陈祥林的这一处理决定,刘向东相当不满意。不过当他一听到任命他为四班班长时,他便得意起来,心想:陈祥林啊陈祥林,你现在到我们四班监督劳动了,看你还有什么筹码和我争夺张兰。
   三天的批斗会以后,这南腊河畔再也没听到那悠扬的小提琴声,就连平时大家喜欢挂在嘴边的语录歌和红太阳颂歌也很少听到有人唱了。这是大伙儿生怕唱跑了调,会招来更大的是非麻烦。
   平日里曲儿不离口的张兰,打那以后,再也没有张过口。
   这天晚饭后,张兰和连里其他女知青一样早早地上了床,想早点睡觉,恢复些体力,明天还要干活呢。以前这个时候,就是张兰兰看陈祥林拉小提琴,自己亮歌喉的时候。现在听不到那熟悉的提琴声,心里觉得空落落的,好像自己的生活中缺了什么。一但生活空虚,浑身上下就觉得酸痛起来。一天十几个小时在山上垦荒烧地,挖穴种树,浇水育苗,用上海话说从鸡叫做到鬼叫,这种超乎常人的体力活,这些十八、九岁的知青,哪个不是被累得喊爹叫娘的。
   身上到处是酸痛,张兰翻来覆去得睡不着。这床是毛竹做的。四段毛竹的下端埋在土里做床脚,两根毛竹做床挺,中间五根石竹做床骨,上面铺层竹笆,摊开被褥,就是床。当然,在地处热带雨林的南腊河畔,蚊帐是床绝不可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地有句戏语,西双版纳十八怪,三个蚊子一盘菜。可想而知,版纳山里的蚊子有多大,咬起人来多可怕。记得有本书上写过这样的故事,说是西双版纳在解放前有个土司为了惩罚奴隶,把奴隶脱光了衣裤绑在山里喂蚊子,最后这奴隶被蚊子活活咬死了。话说回来,张兰躺在竹床上不停地翻转着身子,竹床就发出了“吱吱嘎嘎”那刺耳的声响,吵得和张兰背对背邻床的王亚平也睡不着觉。
   “哎哟,累死人了。张兰,怎么还不睡?闹得我也没法睡。你有心事了?”
   “没有。就是睡不着,不好意思,吵着你了。”张兰和王亚平在上海时是一个小区一幢楼的邻居,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上的小学中学,又一起上山下乡,来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是一对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到了建设兵团,又是一个连队一个班,而且还是背靠背的邻床。
   “吹牛,我看得出来,你一定有心事。”王亚平黑暗中摸出火柴,点亮了那盏小煤油灯。
   这小煤油灯是王亚平去问卫生员陈颖要的空药瓶自己做的,瓶里倒上煤油,瓶盖上钻个小孔,穿上棉线药就成了。平时搁在床头靠墙的那只又当饭台又当书桌的箱子上。有了这盏小灯,不但解决了自己床前的照明,还可以在灯下看书写信。这种小灯,当时西双版纳的知青人手一盏。王亚平借着小油灯的微光,撩起了自己和张兰相邻的蚊帐,接着,那张胖乎乎的圆脸便钻到了张兰的床上。

共 18810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读罢小说,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段唯美的爱情,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却演变成了一出悲剧。那个年代,打倒一切,造反有理,文学艺术枯竭,许多文物被破坏,许多事物被颠倒黑白。一句话,一首歌曲,一段音乐,一旦不符合上面的要求,不对他们的胃口,就会断送一个人的前程甚至生命。亦如这篇小说里的主人公陈翔林一样,当年,他的父亲——一个富有才华的小提琴首席就因为一首曲子,被批斗,被游街,被关进牛棚,还殃及到了妻子和儿子。父亲关进牛棚后,陈祥林子承父业,身背小提琴来到了建设兵团,在那漆黑的夜晚,他用悠扬的琴声,唤醒了人们疲惫的心灵,使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身心放松,心情愉悦,给枯燥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也使女青年张兰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然而,一曲《梁祝》断送了这对恋人,陈祥林被关押,鸟无音信。张兰无奈地嫁给了别人,在生孩子时又因大出血而亡。小说构思轻巧,人物形象饱满,人物内心刻画细腻,情节的发展舒缓有度,细节描写得详细。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112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7-11-10 22:02:33
  唯美的小说,凄美的爱情,欣喜学习了!
   问好作者,祝愿写作愉快,佳作连连!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两袖清风        2017-11-11 07:44:55
  谢谢玫瑰老师鼓励。问好
2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7-11-10 22:05:04
  写作手法老辣,是大手笔!
   感谢徐老师投稿流年!
五十玫瑰
回复2 楼        文友:两袖清风        2017-11-11 07:48:13
  玫瑰老师言过了,哪敢称大手笔,一篇拙文而已,还望雅正
3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11-11 08:45:43
  扯断的情弦,扯不断的亲情。一曲悲歌,一曲晚唱,一段历史。
   作者为我们缓缓道来的痛,就是为了以后不再痛。
回复3 楼        文友:两袖清风        2017-11-11 17:55:44
  一曲悲歌,一曲晚唱,一段历史
4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11-11 08:50:25
  小说故事把读者带到那个难忘沧桑的岁月,展现了一段悲沧的爱情故事。作者用倒叙手法,凝练的语言,扯开一段历史蒙纱,还原历史真相,描写了人性,深刻的挖掘,人物形象,令人唏嘘,发人深思!
回复4 楼        文友:两袖清风        2017-11-11 17:56:33
  山哥好。谢谢!
5 楼        文友:康心        2017-11-11 19:02:12
  又读一次,读得泪水盈眶。作者文笔老道,画面感极强,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啊。此情无处可消。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回复5 楼        文友:两袖清风        2017-11-11 19:25:30
  谢谢朱老师鼓励。问候冬安
6 楼        文友:斯琴        2017-11-14 10:46:32
  作者带人们走进那段历史,几个活成戏的人,经历过各种磨难,留下一段唯美凄婉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读后肝肠寸断,那段历史已经结束,可作者始终没有把读者从悲惨中带出来,结尾更加悲凉,让人长久疼痛,小说的高度就在于此吧,行文如流水,语言娓娓道来,故事中的人物在我眼前晃动,情节十分感人。敬佩作者老师的高招伎俩。斯琴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两袖清风        2017-11-14 11:55:00
  惭愧,斯琴老师言重了。还望指正。问候冬安
7 楼        文友:妖怪山        2017-11-15 15:50:54
  徐老师的语言非常干净清爽,读来很舒服。经历是财富啊。
回复7 楼        文友:两袖清风        2017-11-16 20:51:15
  谢谢沈老师鼓励。问候冬安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