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蓝】素华飘香韵犹存(散文)
假如生命真的可以成为一首诗,我定会耗尽我全身的力气,把你写在岁月的长河画卷里。一一题记
在我的家乡,正是微风剪剪,落叶纷纷的季节,而深圳,却骄阳似火,晚霞如薄。
在一次音乐课的课堂上,我被一位山歌班的老师相中,和她们一起参加一个参赛曲目——鹏城再写新篇章。据说这个节目是代表龙岗区老年大学参加深圳市老年大学“激情唱讲谈,喜迎十九大”文艺汇演比赛。自己虽然不才,但不乏抱着学习一下的心里而欣然接受下来。
时令虽然过了处暑,而龙岗气温仍然火烧火燎。高温下没能阻止这位老人的脚步,她战高温,斗酷暑,马不停蹄地编排、导演着由她创作并亲自参演的这台节目。她,就是我们这台节目的编剧,导演,和主要演员李惠嫣老师。
因为本台节目备受大学领导层的重视,加之时间紧,任务重,看着我们这些五音不全,手脚僵硬的老男人,李老师可是心急如焚!尽管每周两节课三节课地加班加点,仍然就像棉花糖里刻字,不得要领。好在还有一帮老将压阵,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我们的演技似乎才渐有长进。
两周,三周,四五周,离演出的时间渐行渐近,自我感觉中,似乎我的演技还不看长,只好将自家客厅也当成了排练场,看着镜子反复着每一个动作,同时还要练就一副好的表情,希望自己在台上表现自如不走神。
每一次上课,我都非常认真,留意老师示范的每一个动作和眼神,尽量使自己也能像老师那样,倾情入戏,戏中有情,使之声情并茂,贯通始终。
后来,经李老师指点,我似乎迷津大开,不再有深有万丈,遥亘千里的茫然。然而,要真正做到情融入于戏,戏溶入于情,并贯穿于戏的始终,也非我想象的那样容易。这也许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样一种将艺术加工以后的演绎过程,而要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纯真意境,真的非我这个门外汉所能企及的。
一个多月的排练让我深深懂得了做一名演员,尤其是做艺术指导老师的艰辛和不易!由于李惠嫣老师的真情付出,不厌其烦的耐心传授,我们终于迎来了面对台下成百上千观众的这一天。
10月13日,经过精心包装后的我们,由区老干中心李主任领队,乘坐专车,带着龙岗区人民群众希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深圳的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水官高速车流滚滚,在我们的前后结成了一望无际的长龙。公路两旁,绿荫丛中,好像树木也有情,枝繁叶茂的紫荆正在向我们频频招手,刚刚盛开的紫荆花,以它特有的粉红来妆点我们的行程。由于紫荆花的绽放,城头郊尾,所有的花卉都显得黯然失色。
中共深圳市委老年大学报告厅座无虚席,来自全市各区和市直单位的演出团体,以及领导、来宾和观众齐聚这里,他们用非常期待的眼神注视着节目的进程。终于等到了我们——全市唯一的客家山歌表演唱的出场。在李惠嫣老师的倾情专注的引领下;在高亢嘹亮客家山歌的吆喝声中,一对绿白相间,着装明丽的男女,踏着轻盈的步履,荡漾着如花的笑靥,宛如一群雨燕轻盈地飞上了舞台。
俗话说的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而我们整个排练时间算下来也不过只有十几次,如果稍稍缺乏一点自信,我还真的不敢登台。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料演出建奇功。全队二十几号人无一出错,且每一个动作都落落大方,自然顺畅,真可谓整齐划一步伐稳,真情齐聚歌舞中。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我们的精彩竟然轰动了全场!评委与观众用雷鸣般的掌声祝贺我们演出成功!如果不是主题已经表明是老同志组队上场,谁还会相信这支队伍都是年逾花甲老人?
当我从舞台上下来,这热汗不但湿透了背心,同时还渗出了脑门。这不是累,也不是紧张,而是欣喜若狂,热血沸腾!如此热烈的场面又怎能不叫我心潮激荡,又怎能不令人对这些老哥老婶们肃然起敬,对咱们的李惠嫣老师产生无限的仰慕和崇敬!
台前的评委虽然各有千秋,但他们和她们都不约而同地,客观公正地给了我们这个节目以高分。在全部节目结束之后,我们尊敬李老师——这位可亲可敬又可爱的老人当仁不让地上台领奖。
岁月老去,一些当年的文艺尖兵渐渐淡出我们视线,虽然也偶尔会在电视上目睹她们的身影,但花自凋零水自流,年岁终归不饶人。然而我们的李惠嫣老师却跨越常态超出常人,是一位真正老骥伏枥壮心已的老党员,老教师,老演员。虽然岁月改变了她的容颜,却改变不了她对党,对人民的一片忠诚。李老师不忘初心,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传承客家文化,退休不褪色,依然站立在她的三尺讲台,继续她所珍爱事业,如春蚕吐丝般,将艺术传给后人;将温暖留给人间。
两个多月以来,我跟随李老师的山歌团队,辗转于大小舞台演出好几场,既有市里的比赛,也有社区的汇演,李老师就像一只翱翔于蓝天的苍鹰,场场穿梭却不知疲倦。而且这些都是义演,是属于真正的无私奉献。
李惠嫣老师出生于俗称山歌之乡的梅县,成长于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爱好唱歌她,于1960年毕业于原来的梅县艺术学校,从此走上了她的艺术人生。退休后,李老师一直担任龙岗区老年大学山歌班的教师,广东省戏剧家这会会员,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还曾担任梅州市山歌剧团、民间一起团副团长,梅州市艺术学校讲师等职。
六十年代初,李惠嫣老师曾经为朱德、陈毅、叶剑英元帅演唱山歌,到了八十年代初,还曾为习仲勋、叶选平等广东省的领导人演唱过客家山歌,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和接见。
李老师退休后一直从事客家山歌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其代表作有《夸媳妇》、《老少齐唱新龙岗》、《追梦齐上大学堂》、《鹏城再写新篇章》等。其中《追梦齐上大学堂》还代表深圳市参加全国示范老年大学颁奖仪式暨文艺汇演。最更令人钦佩的还有,李老师笔耕不缀,一边教学还一边写作,一册由她自己编写的《客家山歌唱腔教学法》业已出版发行,并融汇于客家山歌的整个教学之中。
那些当年无比艳丽的花,经过岁月的磨砺,已经素淡,直到沉淀到生活的底部,或者尘埃之下。然而,却挡不住她的香气,依然想起时,弥漫身心,弥漫世界。我似乎才知道岁月里消失的,是无价的轻飘,真正有价值的分量,总会穿越时空,飘香在现实的土壤。
我们的李惠嫣老师就是我心中素淡却依然飘香的花朵。她的为人,她的纯真,她的奉献,以及她对事业执着的那一颗红心,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她的思想,她的人格,以及她在舞台上独特的风韵,将伴随我余生;将让我开启新的梦想,迈向新世纪的快乐旅程。
——丁酉年初冬作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