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火灾无情,人应有情(随笔)
新华网报道,11月20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严力强,大兴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贺锐(左)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情况。当晚,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大兴西红门“11·18”火灾相关情况。18日18时许,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二村新康东路8号的一处集储存、生产、居住功能为一体的“三合一”场所发生火灾。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确认19名遇难者情况,查获涉案人员18人。
经初步调查勘验,起火建筑东西长80米,南北宽76米,占地面积60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局部三层。地下一层为冷库区,共有6个冷库间,总面积5000平方米,目前正处于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地上一层为餐饮、商店、洗浴、广告制作、生产加工储存服装等商户,总面积约6600平方米;地上二层、局部三层均为出租房,总面积约8300平方米,共305间房、租住400余人。该建筑是典型的集生产经营、仓储、住人等于一体的“三合一”、“多合一”建筑。目前,火灾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小伊看到这则报道之后,我为遇难者哀悼,但这又有什么用呢?人死不能复生。我们能做的只能吸取教训,防止类似悲剧的重演。在安全的问题上,没有小事情。俗话说,防患胜于救灾,安全重于泰山。这次事故暴露的是我们对公寓的安全排查力度不够,但又有另一则消息引起我的注意。
这则火灾之后,很多公寓都不让住,民房,单元楼等没有足够的房子容纳那么多人,租房的价格水涨船高。租在这样简陋屋子的大都是大城市中低收入者,面对房价的不断上涨,让他们望而却步。在这个冬天,他们像候鸟一样开始迁徙。这实在是我不愿看到的现象。
在北京,有这一大批怀揣梦想到这里闯荡的年轻人,他们可能家境不好,一开始租的房子很简陋,但这不影响他们追求梦想。为什么要将这一群年轻人一棍子打死呢?北京的房租水涨船高,供不应求,对广大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生活已经很艰难了。我建议政府应当出台一些鼓励政策,比如鼓励企业开设员工宿舍,即吸引人才,又能解决这些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有问题,我们就应当解决问题。米缸里出了虫,为了去除虫子,就将这缸米全部倒掉吗?不。我们不能这么做。最近两年网络流行一个词叫低端人口,暗指在城市里低收入的人群。我并不喜欢这个词。社会之大,包罗万象,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但是只要合法地赚钱,都应当被尊重。
换言之,一个人不是独立的个体。农民工是我们城市的主力建设者,没有他们在工地辛勤工作,哪里有城市里的高楼耸立呢?我们每个人都有网购的经历,谁没有收到快递小哥的包裹呢?如果没有这一些默默无闻的底层劳动者们,那么我们的生活都会被改写。社会之大,每个人分工不同,但是只要合法地赚钱,都值得被尊重。
一个大城市应当对外来务工人员有一定的包容。相比于城市居民来说,外来务工人员一直是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的是高房租,就业歧视,子女就学等问题。有些规定子女读到高中之后,必须要回到户口原籍参加考试,由于教学和考试的内容不同,导致他们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可以取消户籍的限制,平等就学。我这么一说,肯定很多城市户口的家长不乐意,尤其是面对着几所金牌的学校,学区房供不应求,城市户口的孩子也不一定能上,如果取消户籍之后,岂不是更难了吗?我认为这样的顾虑有点多余。我相信在诺大的城市里,不会没有优秀的教师,就学难,完全可以通过多建学校,多招优秀的师资解决。
很多人说了,一到上班高峰,一路都是红灯,马路上堵得一塌糊涂。我们不是有打车软件可以解决问题吗?除了地铁,公交,私家车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打车软件或者共享单车到达我们想要去的地方。所谓办法是人想出来的。问题就像洪水,不能一味地堵,而要想办法从别的渠道纾解。
回顾大兴西红门“11·18”火灾,我们要反省安全隐患,同时要想办法为那些刚来城市的年轻人创造优惠条件,吸引他们留下来,为城市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这才是我们当务之急。如果只是因噎废食,赶走这一群底层的劳动者们,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吗?这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北漂失去了工作,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社会的劳动和生产都受到严重的影响,请问这是我们所乐意见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