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村里有“喜事”(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村里有“喜事”(散文)


作者:借双慧眼看世界 探花,17297.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53发表时间:2017-12-06 21:49:55
摘要: 村里有喜事,邀请我参加。哈哈,夜色里,猫着腰,蹑手蹑脚躲在新房窗台旁的一群小伙子,听到了啥,咋一个劲地憋不住笑……

村里有喜事,邀请我参加。
   每年的十月一日,是扎堆娶媳妇的好日子,今年,村里的外出打工回来的王晓阳和邻村姑娘赵晓燕,早在一个月前征得双方老人同意,也选择了这天结婚办喜事,作为好友,我也在邀请之列。
   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十月一日凌晨六点,迎亲的“忙客”就要早早来到王晓阳家,人人胸前佩戴着喜庆的小红花,给陆续到来的迎亲车辆张贴上了大红“喜”字,新娘坐的花车是王晓阳租来的,请来的摄影师也早早来到家,见他和几个“忙客”指指点点交代着什么?走过去一听才明白,原来是在安排一路行程中需要停车燃放喜炮的“亮点”,摄影师说:“这个马虎不得,缺少了这些细节安排,到时乱了阵脚,制作出的结婚纪念片会不够圆满精彩。”
   “喜婆婆”和前来帮忙的王晓阳的婶子、嫂子们,一起说着开心喜庆的话,不觉间做好了早饭,还特意煮了不少鸡蛋染成红色,热情招呼相让下,大伙很快吃过了早饭。
   早饭后,王晓阳家的三位女长辈和喜婆婆满脸笑的桃花样灿烂,你请我让嬉闹着进了新房。哈哈,开始布置新床了。
   四人女人一台好戏,一点都不假。只见她们四人,一边为新郎新娘铺新被褥,一边一人一句念叨着好听的祝福话:
   你一言:“这张新床真是美,四块金砖垫床腿。”
   我一语:“这张新床真是好,来年一定能生小。”
   她接着:“这个新床真是平,生个小子真聪明!”
   念叨到这,喜婆婆抿嘴笑着接过话茬:“嗯嗯,生小子生千金,个个都聪明伶俐有出息!学好本领效国家。哈哈。”
   “哎哎,对对对,生儿生女都有福,保证个个都聪明。哈哈,呵呵,嘿嘿……”四个人齐声喊,阵阵笑声漾满新房……
   哈哈,笑够了,老规矩咱接着来。
   “赵晓燕进了这个家,街坊邻居人人夸。”
   “一对恩爱的好夫妻,尊老爱幼不会差。”
   ……喜婆婆和三位女长辈在念叨这些美好的祝福的同时,还在新铺好的被褥上放红枣、花生、桂圆、栗子,再招呼来两个小男孩在床上来回打上几个“滚”,预祝新人“早生贵子”,家庭幸福美满,财源滚滚。
   “铺好新床喽!”随着喜婆婆一生拖着唱腔、美滋滋的高声吆喝,新房外迎亲的车辆在“噼里啪啦”的喜庆炮竹声以及喜庆唢呐吹出的“百鸟朝凤”声中,车队徐徐驶出家门,欢天喜地去娶新媳妇。
   娶亲的车队离开后,留在家里的“忙客”又在堂屋门口放置一张八仙桌上铺上红纸,放置四个盛着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的盘子和满装高粱的斗笠,斗笠上还特意放上一把秤。
   “呀呀,来了,来了,新媳妇娶来了!”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点,大约十一点左右,出西门,进东门,不走回头路的迎亲队伍,在唢呐声中,稳稳停靠在了院子的大门口。
   一阵喜庆的鞭炮声之后,新娘下车不着地,有人搀扶着,坐上铺着红毯子的椅子上,两个平辈分的男士把新娘子一直抬到铺有红地毯的堂屋门前,两位新人准备拜天地。
   乡村人好面子,这种拜天地的喜事一般都是由村支书主持。
   清清嗓子,村支书大了声着:“王晓阳、赵晓燕结婚典礼现在开始,鸣炮奏乐。”
   唢呐声声,又是一阵鞭炮响起。“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进入洞房……”村支书拖着唱腔的话还未落地,喜糖、花生等呼啦啦“从天而降”,围观人群“轰”散开,弯腰疯抢。
   尽管村里流传下来的婚俗,当天“闹新房”不分长幼辈分,都可以聚在新房中对新郎新娘贺喜取乐,皆无禁忌,可现在辈分高的的人已经不再去新房凑热闹了,大多是半大小伙子、妇女和小孩子们大声哄笑着、“叽叽歪歪”,你挤我拥“闹新房”,他们各自发挥聪明才智,想尽一切办法,要求新郎新娘表演戏谑性节目,能让跟新郎新娘当面出“丑”取“乐”,是“闹新房”最大的乐趣,也是婚礼的最高潮。
   “嗨嗨,亲一个,亲一个!”小伙子们兴致非常高,两个人架着新郎,另两个人一人抓着新娘的一只胳膊,硬将两位新人拽到一起表演“贴面吻”,吻后哪里会算完,不知是谁拿来一个苹果,用细线吊起来,“挟持”新郎新娘啃苹果,一阵阵肆无忌惮的笑声里,把洞房闹得热火朝天……
   听到新郎新娘大呼小叫的求饶声,村里有威望的的长者会不时在门口大了声叫几嗓子:“嗨嗨,喜事喜事,也要把握分寸,不要过了头,闹过分了!”
   听到长者的喊话,稍微消停一会,新一轮“闹新房”游戏,又热闹刺激持续开始了……
   “开宴了,开宴了!”的喊叫声传来,不依不饶的小伙子们才肯喊着叫着,蜂拥出洞房。午间的喜酒宴散后,亲朋好友相互打着招呼,从王晓阳娘手中接过一对毛巾,说些道别喜庆的话,高高兴兴陆续离开回家走。
   一家人围坐一起,吃过晚饭后,改口叫了娘的“喜婆婆”会给新媳妇一个红包,新媳妇心知肚明亲切地叫着娘,连连道谢后,心生欢喜卸了妆回新房……
   哈哈,夜色里,猫着腰,蹑手蹑脚躲在新房窗台旁的一群小伙子,听到了啥,咋一个劲地憋不住笑……
  

共 19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许多农村,结婚办喜事儿,到现在还保留着比较传统的习俗。本文就用比较细腻的笔触叙述和描写了农村结婚办喜事儿的习俗和细节。作者观察细腻,描写深入,语言也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拜读,感谢赐稿看点。【编辑:快乐一轻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12-06 21:52:50
  语言非常活泼,文字也非常细腻,倘若再深入文化和人性深处,会更有厚度和深度。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回复1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12-07 15:06:06
  谢谢老师留评鼓励,指导写作,收益了。
2 楼        文友:鹦鹉        2017-12-06 21:57:15
  “村里有喜事,邀我来参加”,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喜庆的气氛,通过老师的所见所闻,让读者对喜事的来龙去脉梳理得很清晰,见证了新农村、新面貌、新风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问好老师。
回复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12-07 12:07:21
  非常感谢鹦鹉老师光临雅评鼓励,问好冬安,向您学习,远握敬茶,还望老师以后多多指导。
3 楼        文友:冰城雪主        2017-12-07 07:44:28
  很有意思的一篇小文,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喜事的全过程。各地喜事习俗不一样,看送毛巾的环节好象是川南地区吧?现代人越来越矫情,过程多了嫌麻烦,简化了又说无趣。不管哪种形式,两个人相爱才是最重要的,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感谢老师赐稿“看点”。
字是纷飞雪,朵朵入梦来……
回复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12-07 12:08:52
  问好老师,谢谢留评鼓励支持,老家农村结婚就这习俗,远握敬茶,向您学习。
4 楼        文友:古懂        2017-12-07 11:48:00
  已转发至看点新浪微博,感谢老师赐稿看点社团!
古懂
回复4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12-07 12:09:59
  谢谢古懂社长,辛苦了!问好敬茶,继续努力学习。
5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12-07 12:04:43
  谢谢快乐一轻舟老师编文指导,辛苦了!问好冬安,给您敬茶。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6 楼        文友:诗情划意        2017-12-08 08:24:57
  喜事,图的就是个喜庆乐呵。在农村,结婚之喜绝对算得上是最热闹的。文中将一场结婚喜事从开头到结束,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在文字间就能强烈地感受当地的婚俗传统,热闹场面。喜庆的文字,喜庆的婚礼,愉悦人心。问候世界老师。(随着喜婆婆一生拖着腔调一句中的“生”应是“声”。)
-我诗我心,写意人生!
回复6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12-08 08:48:58
  谢谢诗情划意老师光临留评鼓励,问好冬安,向您学习,给您敬茶。
   (随着喜婆婆一生拖着腔调一句中的“生”应是“声”。)老师看文很认真仔细,不知能否修改过来?
7 楼        文友:诗情划意        2017-12-08 09:52:02
  修改要社长和总编才行,我没权限。
-我诗我心,写意人生!
回复7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12-08 10:02:38
  谢谢兄弟,我问问社长看行不?辛苦了,多指导,常联系。
8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9-01-28 08:48:47
  一家人围坐一起,吃过晚饭后,改口叫了娘的“喜婆婆”会给新媳妇一个红包,新媳妇心知肚明亲切地叫着娘,连连道谢后,心生欢喜卸了妆回新房……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9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9-03-13 09:05:46
  群里虽然热闹状况却大不如从前,我想这应该就是短暂新鲜感过后,因兴趣爱好不同以及同学间的缺点不足渐渐显露的缘故吧。要不,还能因为啥?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