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樟水悠悠(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樟水悠悠(散文)


作者:天龙山 布衣,349.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39发表时间:2017-12-08 13:10:23
摘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樟斗属赣南典型的钨矿镇,它坐落于“世界钨都”大余县东北部的山谷。悠悠流淌的樟河水穿行而过,像一条飘落的玉带,把矿区和集镇两岸分割。河西为下垄钨业公司和矿区管委会,河东为樟斗镇政府和集市,新(城)扬(眉寺)公路过境接323国道。
   樟斗始名梨樟坝,因沿河坝地梨树、樟树多,后伐樟树留下树兜多而名樟兜,谐音演变为樟斗。据说,在1918年当地老表刘远方上山摘杨梅,途经山子脑火烧壁,发现乌黑发亮之石块,拾回后有人识其为钨砂。随后牛岭、八仙脑、扁岭、石窝里、高壁、苎麻园、通子上等地也发现钨,并进行民窿开采。1957年,国营下垄钨矿建坑口于此,1993年随矿部搬迁,下垄镇合并为樟斗镇。
   在下垄钨矿,我已整整生活60年,其中在樟斗寒来暑往36年。我伫立于樟河岸边,登临送目:曾经的日出日落,犹如幻灯片一般浮现在眼前;片片青山似乎都隐藏着一个神秘的故事;侧耳聆听,朵朵浪花仿佛都吟诵着同一行诗句。今昔过往满满的都是素情……
   我最早来樟斗,是1974年7月。在矿平案脑高中部毕业后,经报名和组织批准,被安排在樟斗坑口井下做临时工。我们从下垄过来的10多名同学,自带被褥和日常用品,入住樟斗老家属区32栋南,两间合计20平米的平房。床挨着床放,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通铺睡,不分彼此。
   我起初在295中段放老矿,这是建坑始开采的窿口,地处山子脑半山腰,上下班走山路,感觉累。自1号竖井190中段巷道那声炮响,我随之被调去当了一名“钶长”。俗语由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井下装矿机少,清理巷道档头,凭三角钶镑、铁簸箕,手工装矿,戏谑“钶长”。据说,有名青年矿工回乡娶亲,洞房花烛夜,娇妻盘问夫君工作,他笑而回答当“钶长”,妻误“科长”喜上眉梢,来矿方知是钶石头的“钶长”,认夫欺诈闹离婚,令人啼笑皆非。
   下井劳动泥浆缠身,汗流浃背确实辛苦。但,大凡初离家门自食其力之人,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乐在天涯战恶风”之豪气。1975年1月,我参加樟斗坑口演出队,出席下垄钨矿职工文艺汇演,结识了谭晓洪、俞锦亮、郭赣康、蔡世泰、夏普来、郭志新、蒙秀兰、张赣玲、刘珍如等一批赣州“西瓜皮”。以后,他们都成了我回矿工作的同事和好友。
   1975年3月,听毛主席的话,“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参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报名落户大余县樟斗牛岭知青点,运木材、挑物资、看电影……进出山办事必经樟河。耳闻目见:“春夏江水咆哮,犹如万马千军,雷鸣轰响;秋冬碧波清流,恰似长琴短笛,浅吟低唱;待到春晓,满山杜鹃开遍,照映江水。”
   1976年冬,招工进下垄钨矿,先在下垄坑口,一年后峰回路转,又回到樟斗矿区。“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勾起我多少激情和遐想。无需讳言,井下采矿,无论技术多么高端,也是一个高危的行业,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危险。
   1981年6月,红霞映照的天空回荡起矿山高音喇叭的声音:“战高温、夺高产,实现双过半,厚礼迎七一!”。为确保产品任务完成,樟斗坑口机关后勤人员,下到190中段20号回收老矿,因原矿品位高,号称王牌采场,虽已开采,但尚遗残矿。同月27日,从食堂临时抽调任支柱工的朱才万、钟言珠在该老采区作业时,突发空场落石事故,当场被石块压死。省、市、县及矿事故调查组来临时,我这个团总支书记,随叫随到当陪伴兼记录。不出所料,事故调查结论,违规操作所致。试想:战场上的战士,牺牲了追认为烈士;同样危险的境地,矿工遇难了,却只能从违章中寻找答案!
   最难忘的是转型期的那些日子。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后,深化改革的春风拂过大江南北,角角落落的人们都在议论什么叫市场经济,什么叫国企改革。那时,国有钨矿聚集于中国有色总公司旗下,扬帆启航驶向市场化的海洋,遭遇了世界钨价猛跌的狂风暴雨。市场疲软,钨难卖,价难保,款难回,企业收入持续下跌,职工生活急转直下。期间,先是不知所措,然后是阵痛。压缩企业开支,精减富余人员,无论是干部工人,女45男50“一刀切”统统下岗,许多人背井离乡出门打工;许多人忍辱负重转岗分流……矿山很苦,矿工很苦,艰苦挣扎却无法预知路在何方,但他们的内心无法舍弃一生钟情的矿山。试想:如果不是当年职工的默默承担和无比坚强,哪来如今钨矿企业的高歌猛进!
   百年钨矿风雨兼程,留下了下垄人锲而不舍,迎难而上,全力助推中国钨业发展的足迹。如今,在这片荣辱不惊、默默奉献的神奇的土地上,肩负着责任与梦想的下垄人,溶入重组整合的新江钨,闻鸡起舞,撸起袖子加油干,奔向着新的百年。唐代诗仙李白有诗云:“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共 19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感情凝重的纪实散文。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樟斗的钨矿,从无到有,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产能过剩到供给侧产能优化发展的历程。这只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中国经济要发展腾飞,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思维,不断优化产能结构,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正是由于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像作者一样,为祖国默默奉献自己一生的钨矿工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钨矿业才得以迅猛发展,走向世界。为作者点赞,为所有钨矿工人点赞。作者文笔细腻,借物抒情,字里行间都散发出对钨矿事业情有独钟之情。欣赏拜读,感谢投稿看点,期待老师下一篇美文的到来。【编辑:相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相思        2017-12-08 13:16:56
  欣赏学习了老师的美文,编辑之中,若有不足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见谅。遥祝老师冬安。
成绩属于过去,笔尖书写未来。
2 楼        文友:天龙山        2017-12-08 16:06:08
  此生与钨结缘,讲好下垄故事。相思编辑倾心,看点给力加鞭!
心血炼文字,倾情鼓与呼。
3 楼        文友:古懂        2017-12-08 18:58:34
  江西是钨矿产业大省,赣南一带的山里均有钨矿。我也是赣南人,小时候跟着大人们去过小钨矿捡漏子,虽然捡不了多少,也是一段珍贵的回忆。矿场经常出事故,弄得许多家庭人心惶惶。本文讲述了作者经历的时代发展,及时代进步的转变,转型所带来的伤痛。感谢带来好作品,期待您的更多精彩!
古懂
回复3 楼        文友:天龙山        2017-12-08 19:16:47
  赣南是红色的,红都红军发源地;也是有色的,稀土王国,世界钨都。赣南老表引以为豪!
4 楼        文友:天龙山        2017-12-08 19:23:39
  赣南是红色的,红都红军红土地;赣南是有色的,世界钨都,稀土王国,脐橙之乡,客家摇篮。捱嘿赣南老表,我骄傲我自豪!谢谢古懂老乡社长的关注点评!
心血炼文字,倾情鼓与呼。
5 楼        文友:古懂        2017-12-08 19:51:56
   赣南是红色的,红都红军红土地;赣南是有色的,世界钨都,稀土王国,脐橙之乡,客家摇篮。捱嘿赣南老表,我骄傲我自豪!谢谢古懂老乡社长的关注点评!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经过你这么一描述,我倍感骄傲。我们客家人,永远有说不完的情!记得加入看点群:624684287
古懂
6 楼        文友:空城深深        2017-12-08 20:39:58
  抒发了作者对企业的深厚情感,但不得不面对市场的大浪淘沙和适者生存。情感真实,感人,拜读!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