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芳华》人物之我见(赏析)
一、《芳华》人物——何小萍
每个人青春的样子都可以称之为芳华。
哪怕内心的风景是一片持续的坍塌。
芳华,是张扬的流动的跳跃的奔跑的青春,是冲动的暴躁的矛盾的迷茫的年华。
不施粉黛也闪亮娇俏。
不谙世故也凶险可怕。
令人迷醉的曼妙和嫣然,裏挟着挥之不去的跋扈和冷酷,像凌厉的台风,席卷柔弱,露出狰狞的笑,这是电影《芳华》的芳华。
谁的青春又不曾含悲而笑?
谁解何小萍的孤独?
那个如花似玉的团队,只是何小萍凶险的暗礁。
比凶险更可怕的是阴险,如那个一边慷慨陈词一边将何小萍彻底推向深渊的政委。
何小萍自始至终都是个落水自救的人。在被歧视的日子里,刘峰伸出去的那只善意的手,并不能将她拉上岸。
就连何小萍的伯乐,一心搞业务的分队长,也没有多器重她,在文工团的那段日子,何小萍更多是在后台负责服装道具。
只有战争,不歧视她的卑微和孤独,也懂得她的善良和隐忍,并在其慷慨赴死的牺牲面前,成就了她的决绝和勇敢。
为什么电影会让我们难过和流泪,因为,何小萍的孤独是所有弱者的孤独,刘峰的孤独,是所有委屈者的孤独。
只是何小萍以沉默代替抗争,从不委曲求全,她的孤独显得格外悲壮。
二、《芳华》人物——刘峰
当刘峰向林丁丁表白那一刻,我差点以为他之前的所有好人好事都是刻意做给她看的。因为他说把进修机会让给别人,是不想离开文工团,离开她。
之前她吃不惯饺子,他就用电炉子煮一碗挂面,并戳上一筷子香油。
部队野营拉练,他用随身的针线包给她挑破脚上的泡,她走不了路,就背着她行军。
完成任务回到军营,小心翼翼扶她下车。
打靶场上,手把手耐心地教她射击……
这些细节,我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刘峰是在学雷锋关心战友。
没想到后面埋这么一大伏笔。
刘峰本来是文工团的红人,当然,是“有事找刘峰”那种红人,大家非常习惯享受他的付出。
“搂抱”事件发生之后,除了何小萍,所有人都对他弃之敝屣,避之若浼。
怨谁呢,怨林丁丁落井下石?
在前线医院,何小萍对偶遇的萧穗子说:刘峰那么爱林丁丁,她却落井下石。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她。
可是,刘峰那么爱他,她就该那么爱他吗?
我们都看到了,在刘峰整个表白过程中,林丁丁始终在躲闪没有回应,刘峰越说越激动,林丁丁只好起身逃避,是那坨遗落在刘峰手里的毛线,罪恶地把他们拉扯在一起,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
刘峰这冲动一抱,那么急不可耐,不考虑场合,换谁都会受到惊吓。
关键是,刘峰来不及分辨对方的态度,一厢情愿,甚至带点自私,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酿造了这个错误。
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如果不是电影里萧穗子的旁白,此刻,我也怀疑刘峰学雷锋的动机。
刘峰在战场上负伤后一心求死,想成为英雄洗刷耻辱,想让那个叫林丁丁的歌手来歌唱他的英雄事迹,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不否认刘峰之前的光辉,但他此刻的狭隘想法,难道不是预示了他未来的人生会多狭窄和崎岖?
《芳华》人物:生活中处处皆是的郝淑雯和萧穗子
高干子女郝淑雯,为何就容不得何小萍?就因为那一身臭汗吗?
当然不是,纵使何小萍没有爱出汗的毛病,她也不会多友好,那是出身优渥阶层对下层社会来自骨头缝里的鄙视,尤其是对同性。
干部子女在中国,很长时间一段以来基本上就是一个贬义词,蛮横霸道,飞扬跋扈,盛气凌人,当然也有好的,可惜“瑜不掩瑕”。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郝淑雯是何小萍一生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从何小萍搬到宿舍的第一天起,连何小萍一个讨好的不规范敬礼,她都冷言冷语嗤之以鼻。
萧穗子,一直在戏外的旁观者,看刘峰被贬默不作声,看小萍被辱不敢拔刀相助,被心爱的人无情舍弃只有哽咽悲痛。她没有郝淑雯那种恃强凌弱的官二代的跋扈,没有隐忍的何小萍的爱憎分明,更不是伸张正义的勇敢者。她是个普通的女人,是一个中立地带不起眼的存在,但中立地带也是个安全地带,她免遭同事的排挤,自我保护,自我塑造和救赎,不依靠他人。凭自己的努力,编织着自己的故事,演绎着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