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青春】爬满藤蔓的老屋(散文外一篇)

编辑推荐 【丁香青春】爬满藤蔓的老屋(散文外一篇)


作者:红灯花 童生,78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370发表时间:2017-12-25 16:36:57

【丁香青春】爬满藤蔓的老屋(散文外一篇) 一、爬满藤蔓的老屋
   一个人离开家乡久了,积蕴的乡思便会日益膨胀,让人如芒在背、若有所失。此刻,最好的方式就是赶紧回来。
   今年夏季,我从外地回来,破天荒在老家呆了一礼拜。老宅的窗棂和屋檐牵满了丝瓜藤蔓,一派生机勃勃的葱郁,只是老屋现如今已不再住人,两扇木板老门紧闭,挂着一把有些锈蚀的锁。说是老屋,的确是名副其实的老宅。这是两间外青砖墨瓦,内木质结构的江南风格的农村民居,是我父母当年节衣缩食后的成果,可以说是俩老这辈子的最大建树。我参加工作后,积攒够了钱,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家盖楼房。在我提出推倒三间老屋,在原址建新房的建议时,父亲极不情愿,说老房子住着舒坦,让我重新找块地基。母亲也说拆掉可惜,留着养猪养鸡也好。拗不过父母的固执或是恋旧,后商定留下两间,拆掉一间后的地基连着屋旁的狭隘空地,加上占用了我叔家的两垅菜园地,紧凑紧的建成了三间两层的楼房。
   说来也怪,新楼房除了外表光鲜气派和屋内整洁条理之外,其他地方也不见得比老屋好。尤其是炎热的夏天,钢筋水泥筑就的楼房,电扇或空调整天呼呼开着才能驱散闷热。而在我的记忆里,老屋子却是冬暖夏凉的。小时候,我家屋子四周分布着高高的槐树和榆树。夏季的院子里,母亲栽的丝瓜秧子疯长,藤蔓越过竹棒架子,绕上窗棂,纷纷窜上屋檐和瓦陇,以至于整个屋顶乃青翠欲滴中黄花点点,长长的丝瓜随处探头,或垂挂屋檐。而如此茂盛的绿色藤叶覆盖屋面,加上周围高擎的如伞树冠遮日,屋内自然凉爽宜人了。此时,摊一张凉席于堂前,美美地睡个午觉,根本无需蒲扇或电风扇。到了寒冬腊月,关上屋门,用塑料薄膜封了窗口,一家人围着烤火盆,抓把稻谷或蚕豆、花生荚荚撂里面,随着噼里啪啦的声响,屋子里香味弥漫。此时,我们兄妹几个争抢着火盆中或爆落满地的美食,满屋子的欢声笑语,这样的冬天显然不再寒冷!
   父母当初不愿入住新屋,说老屋子住习惯了。在我进城买房安居后,二老才肯搬进去住。而原因仅是认为房子不能空着没人住。说蜘网挂、老鼠窜得没人气,就不像个家。那两间老屋,母亲便养起了鸡鸭。我曾屡次劝阻,生怕老胳膊老腿的母亲,侍候这些闹腾的活货时,磕磕绊绊的有个闪失。父亲更是反对,说母亲养这些家畜,将屋子弄得邋里邋遢的,简直是糟蹋屋子。后来,父亲干脆将老屋门上了锁。只是母亲实在闲不住,在老屋旁又摆弄开了小菜园子,时令蔬菜一样不落,当然也少不了夏季的丝瓜。入冬时分,我再回老家时,看到枯萎的丝瓜藤延过藤架和树桠,还紧紧缠绕在老宅的窗棂和屋檐、瓦陇上,几根风干的老丝瓜在风中摇曳,但就是垂挂着不会脱落。
   丝丝绕绕的藤蔓,即便枯瘦苍老,却仍然如此眷恋地抱拽着老屋。我想,明年的夏天,翠绿的丝瓜藤叶又将布满整个老屋。父母在,家就在。藤蔓和老屋,恪守着岁月里生生不息的温情。
  
   二、公园听戏
   双休日,暖阳高照,大街上一片煕来攘往的光景。回故乡小憩,难得闲逛于这记忆犹新的街头巷尾,我欣然觉得故乡的冬日充盈着岁月静好的祥和。
   一阵乐声从街边公园传来,循声走近,原是几个大叔聚在一起摆弄着二胡、扬琴、笛子、锣鼓之类的乐器。鼓捶咚咚咚三声落下收捶,所有乐声随即骤停。只见一个阿姨迈着细步款款踱入场中央。她六十多岁,身穿大红绣花袄,盘着发髻,微笑着用家乡话报幕开场:现在开始演出锡剧《珍珠塔》选段“赠塔”。原来这是几个大叔大妈在自娱自乐,唱戏图乐子。
   生长在江苏锡常地区,我对锡剧自然不陌生。记得小时候的农闲时节,县里的锡剧团就会送戏下乡。大队干部一边指派社员到公社学校拉借来的几十张课桌,在打谷场上拼搭成戏台子;一边委派拖拉机早早赶往县城剧团驮来演员们。乡亲们早早吃了晚饭,扛着长短高低不一的板凳,纷纷从各村向打谷场汇集,急待着锣鼓声开场,身裹花花绿绿戏服的演员们亮相。女人们乘着空闲纳鞋底、织毛线;男人们抽着烟聊戏里戏外的人和事;小孩们围着打谷场边上的草垛捉迷藏,胆大的则爬上草垛,趴在松软的稻草上,俯视着不远处的戏台。开场锣鼓一响,四周慢慢安静下来。台上的演员用心表演,台下的人聚神欣赏,不时为戏中人的悲欢离合而唏嘘感叹。
   一阵掌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只见台上的阿姨浅浅鞠了个躬,转身迈着碎步下去了。“恨呐恨呐,恨只恨姑母娘把良心改变,不由我满腔怒火愤恨难填……”伴随着熟悉的唱腔,一个大叔走上台来。他边走边唱,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和姑母的势利无情。这掺杂着地方乡音的唱腔和适时响起的乐器伴奏,两者虽谈不上珠联璧合般完美,却是颇具质朴的生活气息,乡土味实足,别有一番韵味。一会儿,一个大妈轻移莲步款款而来,相认、诉情、试探、赠塔,合着戏路子唱演。俩人显然只是票友,年龄和戏中的角色相去甚远。也没穿戴戏服行头,一身平时的日常衣裳出场。然而,他们的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用心演绎,把方卿的高傲和落魄,陈翠娥的情义和善良,悉数演绎得淋漓尽致。围观的人或坐或蹲或站,凝神贯注于场中央的表演。时不时有人点评表演者的唱功和身段。一个老婆婆则愤愤地骂着方卿那六亲不认的姑母。
   “方卿”捧着“珍珠塔”依依不舍地走出场中央。其实,扮演方卿的大叔,手捧的是个保温茶杯。如此灵活即兴的道具,虽给人以搞笑滑稽之感,但似乎更能彰显朴实的娱乐心态。报幕的阿姨走进场内,向观众鞠躬致谢,看戏的人也渐渐散去。
   我忽然有些懊恼,刚才没有用手机拍下视频收藏。这虽不是什么名家表演;况且音像店里锡剧名家碟片大可挑拣。但大叔大妈们的表演却是原生态的,冒着浓浓的乡土味,饱含着融化人心的乡韵。

共 22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乡情是一种很特别的情,那是一种永远不会淡化的情感,只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浓郁。身在家乡时,心里总是会觉得很舒服的,但要离开之际,顿时会变得难过,这就是乡情在作怪。文章通过回味老屋的过去以及在公园里看到的唱戏场景,再通过今夕对比,其中蕴含的情感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会打动人心的。为何?只因那里融入了浓郁的乡情。不管是记忆里的画面,还是成为现实的目前,通过精美的文字,一一展现开来,留给读者的,都是甜蜜的感动。文字语言优美,情节详略得当,尤其是蕴含的情感,令人动容,引人深思。实为佳作,推荐赏析。【丁香编辑:樱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12-25 17:58:56
  只有离开家乡,才懂得思乡的那份愁苦。
闻杰
12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12-25 17:59:37
  老屋,听戏,如能在深刻描写会更好。
闻杰
回复12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12-26 10:24:59
  说的是,谢谢老师雅正
13 楼        文友:乐歌        2017-12-25 20:42:02
  两篇小文,乡情浓郁,记忆中的老屋温暖舒适,公园熟悉的乡音,这是家乡的味道,很美的一篇文字,问候作者。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14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12-25 21:09:36
  感谢编辑老师解读!感谢各位文友老师赏读!雅正!谢谢!
秉性书生意气,崇尚自由行走。
15 楼        文友:娇娇        2017-12-26 05:55:21
  您好红灯花老师,请给读者跟评一一回复一下,感谢读者热情支持,互动起来,增进文友之间友谊,谢谢您的支持!敬茶!
娇娇
回复15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12-26 10:20:40
  随性笔触,真情呈现。感谢雅正!
16 楼        文友:江山娇        2017-12-26 10:06:16
  乡情无改,情感浓浓的好文。欣赏
17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12-26 10:22:17
  大家好!谢谢雅正和同感悟。
秉性书生意气,崇尚自由行走。
18 楼        文友:一蓑烟雨独为客        2017-12-26 12:29:29
  乡情,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尤其是游子,那浓浓的乡愁总是和家乡的青山绿水,和村子里颓唐不堪的老屋,和儿时的伙伴趣事缠绕在一起,让我们及时一生也抖落不开。欣赏老师的文字,简介洗练,却主题鲜明、文采洋溢。
妙处难与君说
回复18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12-26 14:12:58
  感谢老师关注和鼓励
19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12-26 14:13:57
  感谢各位老师赏读、鼓励
秉性书生意气,崇尚自由行走。
共 19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