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我那遥远的故乡(散文)

精品 【看点】我那遥远的故乡(散文)


作者:李凌 白丁,5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25发表时间:2017-12-28 10:04:38
摘要:我对故乡的记忆是模糊的。也许正是因为记忆模糊,心中的那份牵挂才更加美妙,就像一壶陈年老酒,每每触动它那醇酣的香气便会飘然而至……


   许多人想起落花,都会想起寂寞,因此也有落花成寂一说。“寂”吗?是什么寂?我想大抵是无人怜惜无人欣赏之寂。知道花开的时候,世人好诗好画的为花开这一瞬提笔蘸墨,可花落了谁又怜取它的那一抹颜色?在前生它已经习惯了诗书画意的生活,一下子让它处于无人问津的日子里又怎会不寂寞?怎会不成寂?如此说来,落花还真有点矫情。可是若是不矫情,岂不是枉了“花”这个美丽的字?
   说到底,都还是落花,可又有什么办法?落花也是花即便是落花满地,也要在有风有人路过的夜晚乘风舞起,舞一回夜来落花香,谁又能说不美不风情呢?其实看过了落花之后,慢慢地在时光的缓慢与安稳中,自己更是无意之间,看破了这一种平常,领悟了落花最深处的寂寞。我想说这寂也是无比优雅的。就好像无人路过它的身旁,无人知道它的芳香,它也要在无人的日子里,更美更静地仰望那一轮月光。我猜想落花的寂应该源于无人欣赏它的美,而它的优雅则应该源于一种安之处之的坦荡——人生最后的意义,或许就是有一样可以一直喜欢的东西陪伴自己的心情,一起慢慢变老下去。不过,懂得落花,便可以更从容更优雅。
   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你曾经忽略了花情花意,花有曾经也有灿烂娇艳的过去——曾经的美丽娇柔芊枝过目。花曾流泪曾忧伤,流泪得孤独无助,流泪得寂惘忧愁。流泪的花儿追逐你熟悉的脚步,你却将它遗弃在匆匆的旅途中……
   多少次,我情不自禁地说花城广州真好,表妹含笑地望着我说她好想去东北看雪花。
  
   ◆红色梅州
   梅州,在我心中是红色的。因为那里是父亲的故乡,也就是说我的爷爷奶奶在那里。爷爷奶奶是什么样我不知道,只听说奶奶是个孤老太太,父亲是孤儿很小的时候就被奶奶收养,父亲十五六岁的时候奶奶病逝。2007年5月,我的81岁的父亲病逝,在组织部门提供的档案中我看到,父亲是广东梅州人,1948年2月参加游击队,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记得听母亲说,我奶奶有一个女儿也就是我的姑姑从马来西亚回国,落户在梅州华侨农场,就因为这事儿,文革期间父亲险些被定为里通外国的反革命,我们一家人被下放到农村锻炼了3年,据说为澄清父亲的历史问题,组织上专门派人去梅州进行过调查,原来姑姑是当年下南洋的时候去的马来西亚,在那里靠养猪为生……不知为什么父亲和姑姑始终没有联系,算一下姑姑应该有90多岁了,她老人家还健在吗?总之我们与梅州一直没有任何的联系。
   梅州,成为我心里的一个情结。我曾经试图与舅舅了解父亲家乡的信息,基本没有结果。舅舅说母亲与父亲结婚后始终在部队,父亲是那种内向型的,从不提及自己的身世。七十年代末,我的母亲因为意外的医疗事故匆匆离世,也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梅州的信息。后来父亲病入膏肓时舅舅专门来东北看望他,舅舅让父亲把老家的地址和能够联系的亲人写出来,便于以后孩子们寻亲认主,最终舅舅还是失望而归。或许,那个年代像父亲这样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太多了,他们莫名其妙地来了又默默地走了。或许,他们没有遗憾。不管怎样,父亲都是我心中的英雄。
   就这样,岁月漫长而又像流水般地匆匆走过了50年。这一次我终于有机会来到广州母亲的家乡,深深地感受了那种血融于水的浓浓亲情,心里的那个情结又一次强烈地涌动——我决定要去梅州看看。在百度上搜索,广州到梅州有400多公里,梅州有551.40万人口,下辖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父亲家乡的亲人们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既然如此我就去梅州来一次红色之旅吧。
   我来到地处粤赣边界的平远县仁居镇,站在红军纪念园前,仿佛置身于战火硝烟之中,军旗猎猎军号声声……据记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于1929年11月和1930年5月先后三次到达当时的平远县城仁居镇,帮助平远县委在全县开展分期分批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成立了县革命委员会、县模范赤卫大队和县赤卫队总指挥部,为保卫毛泽东同志在寻乌开展调查研究和为红军筹粮筹款的重大任务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我来到位于梅县区的雁洋镇虎形村,怀着好奇、求知、解谜、向往和敬仰的心绪走进叶剑英故居,去追溯那段不朽的岁月。叶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我认为,最值得向叶帅学习的思想和品格,就是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为此而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他在纪念王杰的一首七绝诗中写道:“一朝闻道夕能死,道在行言领袖中。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可以看出叶帅自己为“闻”革命之“道”,刻苦攻读革命导师的著作,理论联系实际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实写照。
   在风景秀丽的宁江河西畔,我走进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建筑——两海会馆(又称潮州会馆)。当年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曾在此留下了深深的足迹。1925年3月21日东征军胜利攻克兴宁,周恩来在兴宁战斗工作了23天。3月30日,在兴宁县城大坝里举行了中外瞩目的孙中山追悼大会。由何应钦唱礼,蒋介石读誓词,周恩来念祭文……
   在梅州,还有很多让人充满红色激情的地方。比如,李振将军纪念亭、赖颂祺烈士纪念碑、合水水库、毓秀书院、谢晋元故居、丘逢甲故居、古大存故居、长乐学宫、青溪交通站、李坚真纪念馆、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等等。
   梅州,一座历经了千年风雨洗礼,却依旧散发着中原古韵芳香的城市。这里,天地澄明,山幽水碧,风光圣洁,犹若方外之境;这里,汉风唐韵穿越千年的悠悠岁月悠扬萦绕,幻化为闪烁着先民遗风的处处风物,未经世俗污染,淳朴如初。
   梅州,被誉为“世界客都”。1080年,清嘉庆十三年,执教于广东惠州丰湖书院的清乾进士徐旭曾在一次授课中向门生讲述“客家”来历,精细而传神地描摹了客家的源流、语言、风俗等方方面面,首次提出“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衣冠旧族,忠义之后也”。后人称这是首次公开发表的“客家人宣言”,这也是“客家”一词最早见诸文字。千百年来,客家文明孕育着客都梅州的过去和现在。这里,有富于特色的客家围龙屋、土围楼、名人故居、古老学宫,还有保存完整的客家民俗、民间艺术。梅县的客家话被定为全世界客家话的标准,这些都成为一个个载体,让人们感受到如此绚丽多彩的客家文化,今天依旧鲜活亮丽魅力无穷。
   行走在梅州,俯视那里的山山水水,我仿佛找到了父亲家乡的那些亲人们——他们,都是坚忍不拔聪慧大智的客家人;他们,幸福地生活在那片红色的土地上。
  
  

共 12911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篇长长的写景舒情散文。作品从两颗石榴树着笔,以时间为纵轴,以地点为断面,用满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故乡近半个世纪的变化,有石榴树的消失,老宅的改造,河水污染的治理等。我们不但领略了故乡的美丽山水,也了解了那里的风物习俗,还有一个家庭的生活变迁。作品语言朴素,叙述自然,看似平淡,却隐藏着浓浓的乡愁以及对故乡未来的美好期盼!拜读美文,推荐共赏。感谢支持看点!【编辑:冰城雪主】【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29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城雪主        2017-12-28 10:13:18
  故乡是浏览不够的景,乡愁是流淌不尽的泉。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字是纷飞雪,朵朵入梦来……
2 楼        文友:李凌        2017-12-28 10:27:04
  谢谢老师点评
3 楼        文友:古懂        2017-12-29 08:31:07
  作者您好,下一次投稿请参照编发的文章格式,谢谢!
古懂
4 楼        文友:空城深深        2017-12-29 22:38:19
  先来拜访,恭喜老师获精!然后再好好学习!
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12-30 07:19:20
  很精心的一篇文字,祝贺获精。看点有你更有看点。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6 楼        文友:石寸雨        2017-12-30 10:11:19
  童年的故事是美好的,纯洁的,无论是石榴树还是祠堂,无论是外公外婆还是姨妈舅舅。拜读。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