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多娇】神的自留地——禾木游记(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多娇】神的自留地——禾木游记(散文) ——新疆之旅第三天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226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63发表时间:2018-01-01 12:40:26
摘要:禾木村真是一个绝佳的住处,很是佩服图瓦人的精明和智慧,他们选了一块平坦肥美的谷地作为自己的家园,四周是苍翠耸立的山峰,谷底有平静的草原,有美丽的河水,像是群山环抱着的一个巨大的摇篮。

【江山多娇】神的自留地——禾木游记(散文) 禾木,属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图瓦人很早就生活在这里。直到现在,他们还住在深山密林中的小木屋里,世世代代以放牧、狩猎为生。他们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沿袭着原始的生活方式,保留着他们最古老的传统习俗,过着与世隔绝的平静的生活。这里是中国西部最北端的乡,所以被称为“神的自留地—禾木”。
   早餐后,从布尔津出发,中间经过白沙山景区,里面有海滩冲浪车,可以买票玩沙滩冲浪的,我们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休息了一下,继续前行。中午刚好到达贾登峪,吃过午饭,收拾好行李,把车子放在停车场,坐景区大巴上山。
   新疆土地辽阔,公路大多是笔直的,有人开玩笑说即使打瞌睡开车也不会有问题,这当然不可信。但是从贾登峪到禾木却是盘旋曲折的山路。路上景色也和新疆其它地方不同,两边山上郁郁葱葱,森林茂密,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车子驶过,不时惊起苍鹰雪鸡,“扑楞”一声,转瞬间就不见踪影了;而漫山遍野都是撒欢觅食的马儿牛儿和羊儿,它们却是一幅见怪不怪的样子,车子经过,司机嘀嘀地按喇叭声,游客大声喧哗,围着它们观赏,它们依然我行我素,低头吃草,悠闲地摇头摆尾,照样在山坡上晒太阳,懒洋洋地打着盹儿,偶尔抬头看看经过的旅游车,满脸都是悠闲自在、爱理不理的样子……一派广袤迷人的草原景色。
   翻过了几道山梁,走过几道沟,感觉眼前已经是无人居住的原始森林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几乎见不到了,更是看不到现代化的元素了。就连旅游标志都做的很巧妙,用的都是原木标志牌,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突然,看见禾木河了!我想车子临近禾木了,有点小小的激动,真的快要到这世外桃源的图瓦人家了!河水清澈,碧绿之中似乎又加入了一点点乳白,呈现出玉石般的淡淡的蓝青色,也许河水从雪山流下来不久,还在吸收着空气中的热气,水中不断地冒出许许多多细小的泡沫,才形成这种独特蓝青色。岸边有白桦树,正是蓬勃生长的季节,青白色光滑的树皮上,有大大小小褐色的斑块,似乎是现代派艺术风格,在一片片绿色中特别显眼。还有成片的松林,也夹杂其中。五彩缤纷的小小的野花,在微风中摇曳,点缀着路边的美景。
   车子继续向前走,我越来越感觉是在寻找一处神秘美好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只是路边河岸的景色没有那么多的桃花盛开,少了粉色的艳丽,倒是多了一种素静和淡雅,多了一份幽静和神秘。在我看来,这里才是真正的桃花源。躲避战乱的村民,应该是住在一个不容易让人发现的地方,哪里还会栽种大片大片艳丽的桃花,招引外人进去,打扰他们安静的生活呢?
   河流不见了,车子的前方出现了几栋小木屋,禾木村到了。两三个村民,看到有旅游车到了,随便看一眼,继续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既没有好奇围观,也没有欢天喜地。其实,我们也不希望他们能够“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这样也许更好,我也不想旅游的人太多,扰乱了图瓦人的安静生活,也让我们感到更自由更自在。
   村子里有人在建房子,样式还是同样的小木屋,只是木料颜色很新,似乎还散发着松木那种独特的清香味道。我总觉得这种房子还没有建成,特别是两头山墙横梁以上地方,都是没有封闭的。在阳光下,禾木村里那些带有黑色尖顶的小木屋,反射出温暖的金黄色光芒。
   我们找到了预定的房子,也是那种样子。进去一看,才发现建成的小木屋都是这样。木屋是用松树原木交叉打隼,并在两根原木之间夹上一层藓苔草,原木相互压紧,垒砌而成。由于两根原木之间夹着藓苔草,能够起到密封原木缝隙的作用,保温防风。现在是夏季,天气非常凉爽,我想冬天的禾木,应该是非常寒冷的,所以建房子一定要考虑保暖。
   小木屋有一种古朴的风格,进入房间,面积确实是够小的,大约有六七平方米,放两张小小的单人床,就没有多少空间了,洗手间更是小,仅容转身。房门比我们平时的房门要矮,出来进去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缩一下头,似乎一不小心就会碰到门楣。索师傅告诉我们,在这里只能住这样的小木屋,为了保护图瓦人的原始村落的建筑风格和周围的环境,不可以修建大型酒店等。
   放好行李,天气尚早,我们打算到禾木河边走一走,顺便看看禾木村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图瓦人都是有大院子的,每家每户是用木栅栏隔开。院子里有五六间甚至七八间小木屋,也有马、牛羊、狗等。每家院子的栅栏都会留下一个口子,上面横放着一根圆木,只要把圆木稍微向上抬一下,人就可以出入了。整个村子,给人的感觉是宽敞、分散、自由,视野开阔。不像北方的村庄,每家每户都有院墙,院子巷子里又有不少高大的树,总觉得拥挤局促。出了村子,我们不知道向那边走,可也找不到人问一下路,也许刚刚下过一场雨,道路泥泞,只能拣路上高一点干一点的地方走。到了分路口,正不知道向那边走时,恰好来了一只白色的斑点狗,这种狗我们家乡人叫细狗子,用它来追兔子的,因为它的腰特别细,体型算是高大。不知道为什么,那只狗就跑过来,眼巴巴地望着我们,慢慢地到我们跟前蹭,似乎想和我们一道玩,我就摸一下它的头,狗狗很高兴,我们就叫这狗带着我们去找河在哪里。
   继续向东走了两三百米,终于看见禾木河了。近看河流,跟在车上看到的完全不同。河面宽阔了许多,水流也大了许多,水的颜色也不再是蓝青色,而是有点碧绿的。也许我们到的地方正好是河流转弯的地方,感觉河面很宽,大约有三五十米,水流平缓,景色优美。此时大约是下午五六点,阳光灿烂,河面上闪动着鳞鳞的波光,对岸河边的白桦树,似乎长在水中,倒影在流动的河水中不断变幻着形状。此处没有其他游客,只有我们几个,偶尔能听见鸟鸣声,打破了这里的安静。
   看到河水,大家心情好了很多,长途坐车的疲劳一扫而空,在河边嬉戏、拍照,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更为开心的是那只细狗子,它特别喜欢和我们一起玩。渐渐地熟悉了,我们才发现狗狗也喜欢拍照,喜欢让人抚摸它。如果有人摸它,它就闭上眼睛,紧挨着人躺在地上,心满意足的样子。
   在河边玩了一会儿,大家说往回走,到临近村子的时候,发现村子的西边有一片非常美丽的山坡,山坡上有大片的草地和许多白桦树。夕阳西下,白桦树在夕阳中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我们走到白桦树跟前,近距离观察这种北方特有的树种,抚摸一下树干,靠在树上休息一下,坐在树下的草地上,和那只细狗子玩耍,一起拍照。那只细狗子,仿佛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欢迎我们的到来,陪伴我们。
   天黑了,我们要回住处,细狗子也跟着我们一起走,路过一家门口时,一位眼睛大大的、脸圆圆的七八岁图瓦人家的小姑娘跑出来,蹲下身子一把抱住了那只狗,狗儿也低着头,乖乖地跟着她回去了。直到这时,我们才知道这只细狗子是小姑娘家里的,小姑娘说狗要吃东西了,不能和我们一起玩了,我们只好和小姑娘说再见,小姑娘摇摇手,腼腆地笑着,转身跑回家了。
   晚饭是在图瓦人的院子里吃的,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吃过晚饭后,没有什么事就早早地睡了,明天上午要早早地起床,去美丽峰看日出。
   第二天上午5点多,我们就出发了。天灰蒙蒙的,走出院子,来到两三尺宽的土路上,发现有三五成群的人,我们跟随着他们,走过一座小桥,然后就开始顺着石头彻成的阶梯登山,二三十分钟之后,来到了美丽峰,天色才亮了一点。
   山峰之上,又是一大片草原,绿草肥美,开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白花,仿佛是翠绿白花锦缎。有几头黑色、花色的小牛在吃草。游客就在草原上散步、拍照,欣赏这草原风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正在这时,又看到有两只黑色的细狗子也在草原上,后来问别人才知道,图瓦人是让这种狗看管牛羊的。那两只黑狗起初在认真地工作,紧盯着那几头小牛。可是,过了一会儿,有人就让黑狗子和他们一起拍照,那两只狗就高高兴兴地和人们一起拍照、玩耍,忘记了它们本来的任务。
   六点以后,我们走到山峰边上,才发现到这里旅游的人是如此之多,昨天下午到达时,并没有发现有多少人,现在这么多的人,都不知道一夜之间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感觉很是吃惊,看来图瓦人的世外桃源,已经不复宁静,图瓦人的传统生活,已经不能再延续下去了。游客早已准备好了各种照相器材,长枪短炮的,手机更是不用说的。俯视村庄,河流蜿蜒曲折,从村庄穿过,四周山峰林立,村子笼罩在一片黛蓝灰的色彩中,一座座小木屋星罗棋布,散落在谷底。凝神眺望东方,发现东方的天空阴沉沉的,没有一丝云彩,更没有太阳。
   就这样等着,喧闹着,盼望着,看见东方的天边有了一条亮白色,大家充满了希望,继续等待……
   一直到八点,还没有见到太阳的影子,拍了不少禾木村禾木河的全景照片,可全是灰蒙蒙的,全然没有宣传画上美艳的风采。这时,大家感觉等不到日出了,有人开始下山了。当我们向下走了一半的时候,有人大喊:“太阳出来了!”心中一阵惊喜,回头一看,是有太阳了,但已经不是太阳刚升起来的景象了,就不想返回,继续下山。直到下了山,天气才晴了。
   没有拍到晨曦中的禾木,稍微有点遗憾,但当我们再次经过禾木桥的时候,又被这优美的河流及两岸美景吸引住了。晨光中的禾木河,宁静清澈,河的两岸,白桦树郁郁葱葱,几个人停下来在河边玩了一会儿,享受这里难得的宁静。
   十点左右,我们在景区车站等车,同时也看到了村子另外一边的景色。我慢慢地感觉到禾木村真是一个绝佳的住处,很是佩服图瓦人的精明和智慧,他们选了一块平坦肥美的谷地作为自己的家园,四周是苍翠耸立的山峰,谷底有平静的草原,有美丽的河水,像是群山环抱着的一个巨大的摇篮。
   关于图瓦人的历史,一直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下来的士兵繁衍的后代。也叫“土瓦”或“德瓦”、“库库门恰克”,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录。隋唐时称“都播”,元朝称“图巴”“秃巴思”“乌梁海种人”等。图瓦人多穿蒙古长袍、长靴;他们以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为主要饮食,常喝奶茶和奶酒。在一年一度的“敖包节”中,图瓦人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他们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每年都举行祭山、祭天、祭湖、祭树、祭火、祭敖包等宗教祭祀仪式。
   图瓦人有一种乐器,叫楚尔,也叫“楚吾尔”,是蒙古族民间遗存乐器的其中之一,也是中国器乐的活化石,也是汉朝时期在西域流行的“胡笳十八拍”乐器中的一种,吹出的声音深沉舒缓、悠扬婉转,美妙而又神奇。外形像笛子,上面有三个孔,用一种名为“芒达勒西”的苇科植物茎秆,掏空钻孔后调制成的。楚尔的三个孔能够吹出五个声、六个音,很是特别。它的吹奏方式更加少有,是开口吹的,靠舌尖来控制进入楚尔的气量,同时吹奏出两个声部—喉咙的振颤发出和声,舌尖的控制吹出优美的旋律,非常奇妙。它是中国音乐的骄傲。图瓦人叶尔德西认为,音乐是有功能性的,他的音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而是他和自然之间交流的一个手段。
   图瓦人还有一种独特的演唱方法叫呼麦,这是图瓦文的音译,原意是喉咙、喉音的意思。是一种借喉咙紧缩而唱出“双声”的泛音咏唱法。“双声”指一个人在演唱时能发出两个高低不同的声音。楚尔、呼麦表演在禾木可以买票去看,体验一下图瓦人的音乐表演。
   禾木之旅,我也感觉禾木村已经不是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了,游客众多,而且整个村子的卫生状况不怎么好,巷子里、牧民的院子里、村子周围都有不少垃圾,也有不少牛粪羊粪,没有人随时清理。似乎这个地方还没有做好迎接如此多游客的准备。同时,我感到游客真的太多,已经严重影响了图瓦人的正常生活。我认为,如果禾木要让旅游产业向良性方向发展,地方政府和牧民都应该采取一些应对的措施,规划一下禾木的旅游计划,整治一下当地的环境卫生,也可以适当限制一下旅游人数。总之,让这片神的自留地保持它原有的宁静,保持它应有的特色和风格,保护好这块神圣而美丽的自留地!
   二〇一八年一月一日星期一

共 47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跟随作者一路前行,感受新疆禾木河的神奇与美丽。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地方。这里居住着图瓦人。他们依旧住在深山密林中的小木屋里,一代代的人,都以放牧狩猎维持生活。这里的人们勇敢顽强,善于骑术、更善于滑雪,并且能歌善舞。他们的生活,一直沿袭着原始人的生活方式,保留着最古老的传统习俗,大家居住在一起,过着与世隔绝的安逸生活。这里优美的风光,辽阔的原野,是中国西部最北端的乡村,所以人们被称为“神的自留地—禾木”。这里风土人情朴实,人们安居乐业,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来这里旅游的人们,看到他们的生活场景,感到很吃惊,更有些不解,如今已经进入到了新时代,为什么不走出大山,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之中。必定这里的条件不如大城市,医疗、读书都成问题。可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坚守,让游客敬仰的是图瓦人热爱生活的一面,生活里不能没有歌声,和舞蹈。作者用激扬的笔端,描述这次旅行的神奇与遇见。倾情推荐,共赏馨香文字!【丁香编辑:社长娇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娇娇        2018-01-01 18:46:58
  您好同淑君老师,有时间请给读者跟评一一回复一下,互动起来,增进文友之间友谊,谢谢您的支持!
娇娇
回复1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1-02 20:07:31
  谢谢您的温馨提醒,有时间时回复。
12 楼        文友:闰土        2018-01-01 21:22:43
  常言说的好“十里乡俗不同”,更何况几千里,作者描写细腻,朴实耐读,虽然游览,但把神奇美丽的新疆写的淋漓尽致,把能歌善舞的新疆人写的神乎其神,还有图瓦人的历史等等,好一篇记叙散文。
回复1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1-02 20:08:57
  是啊,风俗不同,习惯不同,让人长见识了!
13 楼        文友:闰土        2018-01-01 21:33:12
  实实在在的描写,实实在在的游记,随着作者的文笔,我们也游览了新疆的大好河山,特别是新疆的大草原、河流、公路以及牛羊,心情格外兴奋,作者文笔令人敬佩,感谢支持丁香。
回复1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1-02 20:10:07
  谢谢文友的点评与支持,问好文友!
14 楼        文友:樱雪        2018-01-02 07:57:19
  文章充满浓厚的历史气息。称为神的自留地,也不为过。细细品读,对于这篇散文里描述的风景,我们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读到此类文章,实属幸运。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1-02 20:13:42
  感谢文友的点评与夸奖,也感谢丁香文学社团全体编辑的热情与敬业,遥祝各位开心快乐,冬日安好!
15 楼        文友:樱雪        2018-01-02 07:58:36
  文章对细节的掌控很到位,所到之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节描述,该细就细,该简则简,非常棒。欣赏学习,问好老师,期待更多好文。祝新年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5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1-02 20:15:12
  我写的是记实文章,只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回味一下旅游时的快乐。
16 楼        文友:樱雪        2018-01-02 07:59:26
  通过老师的文章,足见老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身旁的影子,向老师学习。感谢老师对丁香社团的大力支持,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6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1-02 20:15:43
  感谢文友,问好文友!
17 楼        文友:莘北山人        2018-01-04 14:40:31
  从作品的描述中,我看到,在禾木,你会忘记这里是新疆,山青水绿,桦树环村,绿草肥美,花团锦簇,人间仙境一般。当然这应是夏天,若是秋天应是另外一种美的体验,远山的白雪,近山白桦林的霜叶应层林尽染。
回复17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1-04 16:07:34
  应该是四季分明,我们只是看到夏天的风景,不知道冬天是不是冰天雪地,草木枯黄呢?
18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12-09 06:52:34
  最近读纳兰《长相思》,非常喜欢,咋天仿写一首:
   山一程,水一程,更向禾木那边行。 夜空满天星。
   风一更,沙一更,吹尽心头世俗尘。世间无此境。
   禾木是中国最北端的乡,保留了传统的自然生态系统,被称为“神的自留地”,这样的美境,在那里的经历,让人喜欢,让人留恋。
共 18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