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云】如雪的温暖(散文)
已过了小寒节气,才迟迟迎来一场像样的雪。有几次虽飘了些雪花,刚好铺白了街面,可到次日阳光再现,那洁白的倩影却斑斑驳驳,直至荡然无存。少雪的隆冬,总不免让人感觉几分单调乏味,似乎缺少些什么。洁白的雪浪只能于记忆的长空中翻腾,再次回想起来,温暖中竟然伴着些许惆怅。
暮色中,父亲匆匆地向校园里走来。头戴深蓝色的旧式棉帽,身着一套深蓝色的粗布衣服,那是父亲唯一利落的服装了,平时舍不得穿,也只有外出或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才舍得换上。通常,父亲只穿着那几件褪了颜色的旧蓝布衣,身上也总散发着熟悉的柴油气息,那是父亲独特的味道。因为在父亲短暂的一生中,凭着自学来的熟练的技术,曾无偿为村里的乡亲父老修理了无数次的农用四轮车。
父亲走进校园,恭敬地轻声打听他孩子的下落。还未等对方回答,站在他身后的我便兴奋地告诉他,我在这呢——随着心中一阵喜悦的暖流,我突然从那莫名的梦境中醒来,睁开双眼,方恍然彻悟,心里满是失落和酸楚。
我一时懵懂,不知道究竟缘何做了这样的梦!便努力于脑际中思忖,回忆起父亲曾经给予我的点点滴滴。我似乎清楚了,父亲是来替我送炉柴了。而我此时此刻,正值少年,置身于温馨的校园,坐在温暖如春的教室里,读书学习。
那时,农村还没有暖气或空调,无论简陋的家中泥土房里,还是陈旧砖瓦结构的教室中,冬季唯一的取暖工具便是“火炉”。那时我们还没见过煤炭,烧炉子则都需用炉柴,于是班主任就安排班里的同学们,十麻袋或二十塑料袋地从家里带来。
所谓炉柴,无外乎就是脱粒后的苞米瓤。当年的苞米瓤大都潮湿,点起火来不愿着、不好烧;唯有围在葵花秆儿站子里的陈年苞米瓤,干燥得彻底,才可做为上好的炉柴来烧。小学时,我家距学校一里多地,有自行车的学生可以一天一塑料袋地将干苞米瓤陆续带到学校,经过几周时间也就完成了老师布下的任务。可对于像我这样没自行车的学生来讲,每天就只能靠步行去上学。小小年纪扛袋苞米瓤,走过那段不长不短的路也是不可能的,便只能心急火燎地指望父亲用车一趟将炉柴拉来。
在同学们看来,老师的话如同圣旨,大家生活学习在同一个班集体里,提交取暖用的炉柴,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从进入寒冷的冬季,火炉搭砌好的那天起,班主任就立即下达命令,要求每个学生带足一定数量的炉柴。这也便成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事,估摸着怎样准备炉柴,又如何将炉柴从家搬运到学校教室。倘若看到有些同学先我将炉柴如数带到学校,我心里便油然生起羡慕和愧疚来,其他同学也和我有着一样的心理,盼着自己的任务能够尽早完成,也免得老师督促。
父亲为了帮我完成任务,往往不顾寒冷,到户外将干苞米瓤灌满一个个麻袋或塑料袋,用麻绳系紧。有时还掺进些小木块,那是比苞米瓤更优质的炉柴,既易燃又耐烧,父亲宁愿自家不舍得用。袋子灌满后,父亲就会挑个晴朗的天气,抽空用车将炉柴运到学校。
往往是在一个无风无雪的冬日里,教室内炉火正快活地呼呼燃烧。老师站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讲课,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讲。忽而,外面有人轻轻地敲了敲门,打断了老师的讲课,同学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调转过来——当我看到是父亲时,心里的暖流便瞬间涌起;晓得父亲定是给我送炉柴来了,还不免有些洋洋得意。于是,同学们不等老师发号施令,便争抢着奔出教室,仨一伙俩一串,帮忙将马车上的苞米瓤一袋袋地抬进屋内,整齐地排放在教室后边的一角。待我读初中的时候,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从家到校的距离也远了许多,上学时偶尔会用自行车后座驮去几袋;但大多时候,还是要靠父亲开四轮车一次性送齐,不仅仅完成班主任规定的任务量,往往父亲还要额外多带去几袋。
当我脑海中不禁回想起冬季父亲用车去学校替我送炉柴的往事时,便觉得我做此梦的由来了,而那记忆中父亲熟悉而高大的身影,也便历历如在眼前。是啊!转眼又是一年的冬季,父亲虽已离开我们七年有余,可我仍然能够感觉到,父亲一直没走,一直都在我心里,父亲依旧牵挂和祝福着他的孩子们——于是,便又托梦给我了……
直至多年以后,当我也成了父亲的时候,每年冬天,也总会开着四轮车及时将炉柴送到儿子就读的小学。看到孩子开心而满足的模样,我也为自己尽到做父亲的一份责任,而感到些许欣慰。由此,也更加理解和感恩自己的农民父亲,曾经为我所付出的一切;痛在那种种恩情,也只能铭记于心,而再也不能回报!
还记得父亲最后一次进校园,是在我读大学不久,也是个少雪的冬天。午休时,有同学转告我,说有人找我,我便急匆匆地奔出教学楼。见是父亲,我既惊又喜。父亲,仍同往常一样,话语不多,但我仍能体会到父亲极其关切的眼神,看了我的寝室,干净整洁,温暖舒适,他放心地点点头。我带父亲进了校门外的小吃店,一笼屉热气腾腾的肉馅包子,父亲竟吃了一大部分。或许是父亲觉得剩下的几个包子扔掉可惜,但我确信父亲冒着严寒,一路奔波而至,定是累极了、饿透了。从我家到县城,须起大早坐两小时的公共汽车,从县城到学校,五六百里的行程,坐火车,中途还要转站。对于独自很少出远门的父亲来讲,无疑是种莫大的考验。那几百里的旅途颠簸,心急、节俭的父亲定是水米未进。
从小吃店出来,父亲便从怀里掏出热乎乎的布包塞给我,并嘱咐了几句,转身坐上收费比较便宜的人力三轮车,奔往火车站了。短暂的相逢,对我来讲似乎像一场梦!手里紧紧地攥着父亲给我送来的那包钱,我心里五味杂陈,瞬间有种失落和愧疚的感觉。可想而知,父亲回到车站,要买票,要坐在喧嚣冷清的候车室里焦急地等车,要再次经历漫长旅途的颠簸劳顿……数年以后,听母亲讲,正值家境窘困、青黄不接之时,父亲为了我应急的学费,寝食难安,求亲靠友,东挪西借,才得以凑齐,且为看我一眼,才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地把钱亲自送到我手中。
是的,今冬少雪,那厚厚的雪迹已被岁月里的温情所融化、蒸发。感恩跨越时空的奇妙梦境,让我再次重温那浓浓的父爱,如雪般纯洁而无私;感恩在又一个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让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这个冬季的阵阵暖意,即使无雪也温馨!
该努力的时候,谁都可能会懈怠,总觉得自己已经付出得太多;而谈回报的时候,我们总是不满足,觉得上天好不公平,为什么吃了这么多苦可还是没看到一丝希望。
时间是最公平的,日复一日的坚持是最有魅力的事情。你投入得越多,它回馈得就越多。
每一种好的结果,都让人艳羡。可每一次的苦头,并非人人都愿意吃。很多事情都不轻松,我只是尽力把事情做得更好而已。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很多年以后,当你回忆过去,我敢保证那些好极了和糟透了的时刻,你都会记不清了,唯一真实和让你骄傲的是你挺胸抬头走过的人生。”?
我想,等你拼搏了,努力了,你也会成为那个有故事且正能量满满的人。努力到无能为力,让你的优秀和强大足以配得上你想要的生活。
未来总有那么一天,当你回望走过的路时,会发现,那些曾经吃过的苦一定是闪闪发亮的。不管现在你站在哪里,看着前方,有光的远处,就是希望!
善行,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就算没有得到任何回报,也能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是再多钱也买不到的幸福滋味。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能经常充满喜悦;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能幸福常在;生命中有了善良,灵魂才能不断的升华。善良是生命中的黄金,是人性中最为宝贵的生命之光。
恭敬他人,是庄严自己的正道;亲近有道之人、远离无义之友,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是建立品德之基石;只管耕耘莫问收获,是随缘人生的前提;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让别人快乐是慈悲,让自己快乐是智慧;观自他平等、让智慧与慈悲交融便是成就。
一:天地呵护之恩
人在天地之间,衣食取天地之精华,享日月之灵光。天为顶、地为席是情怀,更是责任。
二:父母养育之恩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呕心沥血,养育成人。父母大恩终身当报,切莫做不肖子孙。
三:良师培养之恩
如遇良师导引,将终身受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恩师之恩当相报。
四:贵人提携之恩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的一生,如能遇到一两位赏识自己的人,没齿不忘。
五:智者指点之恩
若有智者在关键时予以指点,让你茅塞顿开,或者悬崖勒马,指点迷津之恩当加倍相报。
六:危难救急之恩
遭遇急难之事、身处绝境之时,有人施以援手,此恩善莫大焉!
七:绿叶烘托之恩
人与人之间少不了支持与帮衬。当你成为红花时,不要忘记身边和身后那些绿叶的烘托之恩。
八:夫妻体贴之恩
夫妻共同经营家庭,生儿育女,赡老哺幼,同甘共苦。一日夫妻百日恩。
九:兄弟如手足
兄弟如手足,同是父母的血脉,同是父母的希望。兄弟情深,手足之恩。
十:知己相知之恩
茫茫人海中,也许有那么一位或几位懂你的朋友,能分担你的痛苦,一定要心怀感恩,倍加珍惜。
第一件事 找对平台
无论你是才华横溢,还是草根布衣,你只有把自己放对了地方,你才会有正念正见正语正行,因为,人是环境的产物。
第二件事 交对朋友
物以类聚,人与群分,你的一生中要么影响别人,要么被人影响,当你还是处在社会底层的时候被人影响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关键是你被谁在影响,你是否经常被一些与你同层次的人弄的人云亦云的,经常被人消极的催眠呢?请记住,跟谁交朋友,将决定你的一生可能跟谁一样!
第三件事 跟对贵人
先有伯乐,才有千里马。人是可以被教育的,前提是,你的伯乐在哪里?他是谁?他能让你成为谁?贵人是教育你建立正确思维、正确价值观、正确人生理念的人,贵人是给你理顺思路的人,是给你明确方向的人,是修正你的人、是恨铁不成钢又处处说你优点的人,是鼓励和帮助你的人,是恨你到咬牙切齿又不忍心放弃你的人,是把你扶上马送你一程的人,是陪你到胜利为你呐喊欢呼的人!
第四件事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人骑上自行车,两脚使劲踩1小时只能跑10公里左右;人开上汽车,一脚轻踏油门1小时能够跑100公里左右;人坐上动车,闭上眼睛1小时也能跑300公里;人登上飞机,吃着美味1小时居然跑1000公里!人还是那个人,平台不一样,载体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了!所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1. 厚道。
古人云:厚德载物,就是说人只要有好德行,就没有承载不了的事,相反,人无大德便无法成就大事。
这些名言忠告,告诫我们要乐于吃亏,多为别人着想,才能成就事业。
同时,厚德是福,做人厚道,方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 善良。
善良是好人品的关键要素。人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方能使人敬仰。要多存善心,多兴善举。
只有这样,才能坦坦然然做人,达到平日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的境界。
3. 守信。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什么事也干不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键是要讲信用。
古人把守信看作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品行之一,讲究言必信,行必果。
人在社会上如果不讲信用,肯定没有人愿意与其交往,更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
4. 宽容。
常言道:“有容乃大”。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我们要学会宽容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特别是与自己有矛盾的人。
宽容别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否则,只会给自己的心灵加压,受累的还是自己。
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宽容别人不足之处,一分为二地看待别人。凡事争则两败,让则两利。
5. 诚实。
诚实是立身之本,诚实是一种美德。人之无诚,不可为交。
"欲当大任,须是笃实"。做人只有实实在在,老老实实,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我们对待工作也一样,不管是汇报工作,还是反映问题,都要实事求是,绝不可弄虚作假,失信于人。
6. 谦虚。
谦虚是好人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什么时候把自己看低一些,总是好事,一方面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有利于与人相处。
“无论做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
干任何事情,不要总认为自己贤能,这样不好,容易让人讨厌。谦恭之人,人皆爱之。
7. 正直。
一个人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正直之人,首先要做到凭良心办事。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做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干事都能从良心出发,那绝对是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人还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遇到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决不能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要坚持真理,不能因为关系好把错说成对,也不能因关系不好,而把对说成错。
8. 坚持。
人贵有恒。干任何事情要有决心、恒心和耐心,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这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否则,将一事无成。
所谓“滴水穿石,铁杵磨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反,有些所谓聪明之人,干事业左顾右盼,思东想西,结果还是成不了事。
把自己看得渺小一点,有什么不可呢?在日常的工作中,只要是认准的事,就应该千方百计把它完成,把它干好,奋力追求成功的乐趣。
这种恒心和勇气,就是执著追求的具体体现。
冬日,我正在屋里读书,小女从外边跑回来,呜呜地哭。问之,说天太冷了,太阳都冻得脱斑了啊!我拉开窗帘,原来外边下雪了。这孩子,从南方接来后还未见过下雪,却倒有了这般想象:她说先以为是飞花,接住闻,无蕊无香,倏忽又全没有,便惶恐得叫起来。这雪片儿,今年偏来得这么早,虽然悄声悄息的,却浪浪的十分的轻狂,漫空都被搅得烦乱了。屋檐下无缘无故地就坠落了一层;有一些儿在窗前旋转,一时来,一时去,暗声敲磕,有影却总无形;一群儿竟从门缝偷偷地进来了,潜踪蹑迹的样子。巷子显得更窄;巷子外的河岸上,老树在无声地立着,不见了往日悠然自得的钓鱼船。邻户一家老农正弯腰在那块地上埋胡萝卜种,蓑衣乍起来,像是个白色的刺猬。
“浅儿,这是天在下雪呢。”
“下雪?”她第一次有了雪的概念,“天冷就下雪吗?”
“是的,下雪天能不冷吗?”
“爸爸,”孩子又问了,“天为什么要这么冷?天是什么呢?”
“爸爸不知道。”
“爸爸不是读书人吗?爸爸还不知道?”
我苦笑了:读书人只知道天在地的上边,地在天的下边;在上的有太阳,有月亮,有雷,有电;在下的有山川,有河流,鱼,虫,花,鸟,芸芸众人。它们是宇宙的一体,它们又平行相对。地上的水升蒸起来可以是天上云彩,载太阳东西往来,浮星月升降明灭,以此有了天,地上又有了依附,看月阴晴圆缺而消息,观日春夏秋冬而生死。但是,天一有不测风云,地便有旦夕祸福,说雨就雨,说雷就雷,地上只有默默地承受,千年如此,万年亦如此。但是,地上是苦难的,又是博大的,湖海可以盛千顷万顷的暴雨,树林可以纳千钧万钧的飓风,人的寿命是五十年,六十年,人却一代一代繁衍不绝。正是这样,仰天有象,俯地有法,天离不了地,地在天之下永存。也正是这样,天热了,地上树木便生出绿荫;天黑了,地上便有了蜡烛。冬日天冷,水可以结冰,冰下鱼照样活着。山可以驻雪,狐毛越发绒厚,花草树木可以枯死枝叶,根依然活着,即使枯死的枝叶,临死也不屈服,枝可以燃烧,发出火的热光,叶可以变红,红也是火的象征。那邻户的农人不是在地下埋上胡萝卜种,胡萝卜不也是红的颜色吗?做爸爸的读书人不是还在吟“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诗文吗?
孩子太小了,不能理解我的话,我劝她天冷是不可怕的,落雪也是不可怕的,天上愈是冷,地上愈是有热;天上愈是发白,地上愈是有红,何不去寻那些热的、红的东西呢?小女出去,果然又回来了,手里举着一束梅花,开得妖妖的。
“爸爸,我寻着红了!”
孩子是跑到河岸上去采的,亏她这么用功,跑得大口喘息,满头冒气,脸蛋热烫得通红。我说:“喔,浅儿的脸也是一团火啊!”
孩子乐了,直嚷道她不冷了,就在院子里捧了一堆雪回来,要叫我在炉子上烧死。我便装在缸子里煨火烹茶,顿时便成了一堆清水。
(写于1983年1月5日夜静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