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多娇】 三楚第一桥(散文)

精品 【江山多娇】 三楚第一桥(散文)


作者:青青湖边草 秀才,1835.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07发表时间:2018-01-17 13:17:04

【江山多娇】 三楚第一桥(散文) 十月二号上午,秋高气爽,秋色宜人,我和家人决定去附近的芷江一游。十时整,从山城怀化出发,在导航地图的引导下,车子不断穿越隧道和高架桥,驰骋于湘西的山水之间。行驶了大约一小时之后,顺利到达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进去参观了一个多小时,就近在一个不起眼的饭馆吃中餐,品尝了地道的芷江鸭。尔后,驱车来到三楚第一桥——芷江龙津风雨桥。
   芷江,湘西一个美丽的边陲小城,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因屈原《离骚》里“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芷江不仅是座古城,也是抗战受降地,被世人称为“和平之城”“英雄之城”。
   站立舞水河畔,宽阔的河水缓缓流淌,风雨桥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碧波之上,气势恢宏。整座廊桥,翘角飞檐,层层叠叠,蔚为壮观。沿岸侗族的吊脚楼古色油乌、错落有致,绽放着民族建筑奇葩。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远处的青山衔翠,倒映在水中更显妩媚。一幅唯美的江南水乡泼墨画卷,令人思绪飞扬,情愫缱绻。
   风雨桥头,悬挂着一块偌大的题额,上面镌刻着“龙津桥”三个苍劲有力的镏金大字,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廊桥,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古典韵味和商业气息。现代元素和古代元素切割得经纬分明,却又如此完美的融合。
   漫步桥上,感受着时空的转换,仿佛穿越了几百年的历史。古色廊桥,亭台楼阁,榫栓勾连。悬柱、悬瓜、柱角、石鼓、石兽,充分体现了侗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又体现了当代园林建筑艺术。廊柱上,文人墨客的对联不时可见,如:“银河飞渡,风雨普济天下客;长虹横空,三楚龙津第一桥。”“芷水迴澜,上游锁钥。”“龙津砥柱,彼岸接登。”尤其是悬挂的两块题额,耐人寻味。西岸坊由布政使陈用敷题额:普济安澜;东岸坊额由知县张五典题书:三楚第一桥。廊桥,默默地向世人展现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桥面两侧,店铺林立,达九十多间之多。漫步廊桥,如入市井。店铺里商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有文物古玩、笔墨纸砚;亦或首饰衣物、名点小吃。游人摩肩接踵,十分喧嚷。
   舌尖上的芷江,摊前散发的美味诱惑着人的味蕾。我们来到一个卖小吃的店铺前,女老板操着一口芷江话,不过很容易听明白。先前在饭馆用餐也是如此。
   女老板是一位中年妇女,她热情地推介自己的特色小吃——油饼和发糕,我们买了六个油饼和六个发糕。发糕的味道甜香,筋道。一边领略河上风景,一边品尝侗乡美食,别有一番韵味,似乎我这个外乡人也是侗乡的一员了。
   临河设有栏干,凭栏眺望,天空碧蓝,白云悠悠,侗乡山水尽收眼底。
   长条檩凳上,几位侗乡老人悠闲地聊天。老人们沐浴着阳光,吹着河风,脸上的表情淡然而安祥,似乎在告诉人们,眼前的浮华与他们无关。守着桥,守着根,守着千年文脉,日子久了,侗乡人对家乡的山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感。
   对面的凉亭下,两位大嫂身着侗族服饰,跳起了原生态的侗族歌舞,演绎民族风情。没有音响伴奏,没有游客围观,她们独自陶醉在自己的歌舞里。虽然听不懂她们的歌词,但我读懂了歌舞的内涵,侗乡人民在以歌舞的形式,表达了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以琵琶歌、侗戏、侗歌、哆耶、芦笙舞最受人民喜爱。
   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纵横交错的溪河上都建有风雨桥,极富民族个性。龙津桥的历史悠久,命运多舛。它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951年),经历了近五百年的沧桑岁月。传说龙津桥最初为宽云和尚募捐修建,因桥墩与流水形如龙口喷津,故名“龙津风雨桥”。后来龙津桥数次毁于山洪、大火、战乱,龙津桥一直处在循环修复的过程中。这里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
   古时,人们在桥两头各铸了一头镇水的犀牛,企望洪水一旦发来,犀牛立刻施法使之退去。用犀牛镇水只是个传说而已,真正锁住滔滔洪水的,是老百姓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们看到的风雨桥,是1999年政府主持重新复修的仿古建筑。它全长246.7米,宽12.2米,人行道宽5.8米,为当今世界第一大风雨桥,创吉尼斯之最。
   整座廊桥,如此浩大的工程,居然没有使用过一钉一铆,游者无不为之震撼,叹为观止。这些看上去千奇百态、结构复杂的廊柱、木刻悬挂、枋、檩凳、雕花栏杆等等,斜穿直套,纵横交织,全以木榫衔接,体现了侗乡人民的匠心,成为华夏大地一道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也许你也不会想到,修复龙津桥的“主堂墨师”,竟是两位小学未毕业的农民,他们是李秀清和雏小龙。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抗战期间,芷江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后方,拥有中美空军重要军事基地——“远东第二大机场”,这儿因此成为日军重点轰炸对象。为了战时需要,中国军队拆除了龙津桥桥面上的桥廊、桥亭和桥檐,每天有大量的军需从桥上通过。于是,日军不断出动战机对龙津桥进行轮番轰炸,最多的一次达到27架次之多,企图阻挠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令人难心置信的是,龙津桥在日军的战火中竟然岿然不动,安然无恙,保障了这条“生命线”的畅通无阻。
   中国人民进行的是一场反抗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正义天助,得道多助。龙津桥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谱写了一曲抗战的英勇壮歌。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三楚第一桥——龙津风雨桥。

共 21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舞水河畔,龙津桥卧波,吊脚楼古色古香,天后宫神秘而梦幻,如一幅江南水乡泼墨画卷。作者信步廊桥,侗族传统的石雕以及历代文人骚客的题字、题诗,尽显古城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店铺里商品琳琅满目,小吃摊的美味诱惑着人的味蕾;凉亭下,原生态的侗族舞蹈让游人陶醉。眼见这繁华、和谐、幸福的一幕,作者话锋一转,说起了龙津桥的沧桑岁月,抗战期间,芷江是中国军队的大后方,日军不断出动战机对龙津桥进行轮番轰炸,然龙津桥安然无恙,它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谱写了一曲抗战的英勇壮歌。文章读来如沐春风,有小桥流水的绮丽风光,有丰富的人文艺术气息,更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烙印,是一篇难得的游记散文,也是一篇很好的赞颂祖国美丽河川、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振奋伟大民族精神的佳作!推荐欣赏。【丁香编辑:乐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122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木斯塘        2018-01-17 16:19:18
  三楚古国,赏小桥流水,万千景观,怎一个美字了得。
木斯塘
12 楼        文友:木斯塘        2018-01-17 16:20:25
  一幅江山园林景观展示在面前,让自己流连忘返。
木斯塘
回复12 楼        文友:青青湖边草        2018-01-17 17:08:18
  感谢朋友的分享,创作愉快。
13 楼        文友:林易峰        2018-01-17 16:25:27
  站在桥头举目观看,山水相依,一派风景秀丽的江南风情。
回复13 楼        文友:青青湖边草        2018-01-17 17:09:12
  感谢老师共鸣,创作愉快。
14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8-01-17 16:33:47
  美丽的古渡能够寻觅到一处如此辉宏的景观,实属不易。
天使的左翼
回复14 楼        文友:青青湖边草        2018-01-17 17:10:21
  感谢老师关注,创作愉快。
15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8-01-17 16:34:30
  三楚圣地,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天使的左翼
16 楼        文友:樱雪        2018-01-22 08:15:13
  祝贺美文斩获精品,期待精彩多多。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6 楼        文友:青青湖边草        2018-01-25 16:25:52
  感谢朋友们的努力。问好。
17 楼        文友:乐歌        2018-01-22 08:27:33
  祝贺老师美文加精!期待您更多更好的作品落户丁香!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17 楼        文友:青青湖边草        2018-01-25 16:26:45
  感谢朋友的关注支持。问好。创作愉快。
18 楼        文友:娇娇        2018-01-22 08:52:19
  祝贺青青哥作品复审加精!哥哥真棒!加油!期待更多佳作亮相丁香!敬茶!
娇娇
回复18 楼        文友:青青湖边草        2018-01-25 16:27:50
  感谢社长的支持关注,辛苦了。我会努力。
19 楼        文友:庄稼        2018-01-22 12:50:16
  祝贺老师,您太厉害了,赞!期待更多精彩,敬茶!
回复19 楼        文友:青青湖边草        2018-01-25 16:28:29
  谢谢老师鼓励,祝您创作愉快。
共 19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