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四周年】乡党,来碗棍棍面(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四周年】乡党,来碗棍棍面(散文)


作者:赵亚亚 秀才,2514.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87发表时间:2018-01-28 21:24:40
摘要:那时我们正年轻,能吃能干。三下五除二,干掉一碗棍棍面,那是令所有老陕人追忆的青春年华。

【星月四周年】乡党,来碗棍棍面(散文) 走在千年古镇磁器口,感受着浓浓的巴渝文化。突然,一面书写着“陕西锅奎”的布幌闯入眼帘,我不禁脱口而出:“把‘锅盔’写错了!锅盔原是秦代陕西人烙出来的硬面干粮,既是士兵出门带的干粮,又起到了盔甲的作用。”儿子看了我一眼,不以为然地说:“怎么写不重要,叫啥也不重要,好吃才是真理!”
   是啊,一种食物多个名称,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早已不足为奇了。比如西安大街小巷的面馆子必有的棍棍面,新疆人叫“拉条子”,咸阳人美其名曰“箸头面”,我们渭北旱塬的人根据做面动作将其命名为“搓搓”。
   棍棍面吃了劲道耐饥,但过去老陕的日子里,并不是日常面食。《白鹿原》里黑娃熬长工,在主人家头一顿吃的是“两米饭”,黄灿灿的小米粥里下着细匀如丝的白面条儿,吃棍棍面太奢侈浪费。在精打细算的关中人观念里,江山是打下的,日子是攒下的。过去财东抠门,黑娃的主家黄掌柜顿顿吃饭舔碗,这举动让黑娃看着恶心呕吐,黑娃连工钱都不要,张脱跑咧。
   我小时候倒没少吃棍棍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86年农历五月,十几天的连阴雨,小麦发霉长芽。出芽小麦擀的面条煮到锅里就黏成一团,上面还起一层白腻。这难不倒针线茶饭样样精通的外婆,她和面时放点碱面,温水把面和硬揉光,擀成锅盔大小,再切成小拇指粗细的条。然后端了凳子坐在案板前,用手掌不紧不慢地搓着。面条如细细的菜花蛇,光滑地向阔大的杏木案板两端延伸,越来越细,越来越长。一根挨着一根,又被玉米面扑分得根根分明。搓好的棍棍面,下到锅里,煮了不黏,光滑耐嚼。当然,这手工棍棍面也和陕西人一样倔硬,胃口不行就别吃,好吃难消化。
   俗话说:“半桩子,饭桩子。”我们兄弟姐妹六个端了大碗,棍棍面里辣子调得红,凉醋倒得酸,吃得肚儿圆溜溜。后来哦,外婆走了,去了另一个世界。端起碗来,思念如长长的棍棍面一样柔韧绵长。
   97年我在省教院参加函授学习,学校位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北面,对门有一家面馆,每到饭点宾客盈门。一个大大的黑铁锅支在门口,面汤随着鼓风机扇动的红炭火不停地翻滚。“乡党,吃啥?”“大碗油泼棍棍面。”“好嘞!”扯面师傅捏起两根饧好的面,胳膊伸长了使劲往外抻,好像做伸展运动,双折堆叠时面在白铁皮案板上摔得啪啪响。抻好的棍棍面隔着老远,唰一声扔进面汤锅里。定睛一看,两头揪下的面疙瘩已飞回了大面团上。随后油盐酱醋泼泼洒洒在白底蓝花的耀州瓷碗里瞬间各就位,这边倒了菜油的铁勺在火上已架起。面锅沸腾却不点凉水,抓把切好的莲花白或大青菜,黄豆芽扔进去。这边热油开始冒烟,大铁笊篱一下就将菜和面干净无遗打捞进碗。搁一勺辣椒面,放一撮葱花,只听得热油“刺啦”一声。“你的面!”话未了,一老碗面已经昂然矗立在你的面前。
   几瓣生蒜,早已和我一起恭候棍棍面闪亮登场。红的辣子白的面,油绿的菜叶黄豆芽,面香醋香酱香扑面而来。吸一口,带劲。棍棍面如白色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涌进喉咙,浪花里裹挟着油泼辣椒。醋酱乘机而入,我沉浸在一碗面里,一口生蒜在舌尖撒欢。这碗来自于八百里秦川的棍棍面,如同我的那帮乡亲,有一股与生俱来的亲切豪迈。喝几口带了点盐味的面汤,像老妈的手一样抚摸过我的肠胃。我顿时觉得,自己活得跟皇上他妈一样自在幸福。
   走进新时代,棍棍面也与时俱进,吸收融合了各地面食的精华,让一天不吃面就心发慌的陕西人得以大饱口福。除了老饕客们钟爱的油泼棍棍面,陕西腊汁肉块也可做浇头,撒上一把香菜,粗面大肉合了陕西人的豪爽痛快;老北京杂酱面的杂酱,混着芝麻猪肉的咸香,汤汁浓郁,醇厚实在;山西刀削面的干拌臊子,荤素搭配,营养丰富,更受美女的青睐……
   当然,最完美的结合是棍棍面邂逅了重庆麻辣火锅。红油亮汪汪的锅底端上桌,涮牛肉吃羊肉,捞粉带夹豆腐,又吹完一瓶瓶汉斯啤酒,大呼过瘾,眼看着一摞摞端走打下桌。“吃好了么?再要些啥?”众口一词:“来份面!”不用说,棍棍面。一个不锈钢的盘子里,抹了黄色菜籽油的面,润泽饱满,一根接一根盘成实心圆。它们个个腰身柔软,像陕西婆娘一样耐看。面案的小伙当着食客,抽一根面说声“走起!”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饧好的面随着他的玉指,在空中扬起一道美妙的弧线后,义无反顾投入火辣辣的汤锅怀抱。火锅里柔软的棍棍面,嚼在嘴里却像陕西爷们一样有筋骨。满桌陕西人被麻辣味迷得的出窍的味蕾灵魂,最后让这几口棍棍面终于安置妥帖了。
   那天,在古老的咸阳城和老朋友吃饭,他要了一碗我们家乡的美食——手工荞面搓搓,几分钟,呼噜噜吸光。我认真地问:“老哥,你这辈子吃的最香的饭是什么?”他挠挠已经没有几根的头发:“说实话,我也是走南闯北吃过鱿鱼海参的人。感觉最香的还是二十来岁时,犁了一晌地回来,端起中午剩下的一碗搓搓,凉调后,蹲在家门口,看着满天星光,边谝边咥,夜里睡得纹丝不动……”
   是啊,那时我们正年轻,能吃能干。三下五除二,干掉一碗棍棍面,那是令所有老陕人追忆的青春年华。
  
  
  
  
  

共 20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碗再也普通不过的家常面食棍棍面,在作者的笔下竟是如此诱人垂涎;其状、色、香、味,以及制作方法和过程,展示了家乡面食独一无二的特色魅力。无论是小时候奶奶做的芽麦面搓搓,还是西安街巷的棍棍面,以及走进新时代棍棍面配料与外来饮食的合璧,不变的劲道、柔韧,油泼辣子、醋酱的撩人香味,像极了陕西人豪爽、倔强、火辣的性格。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走遍天下,念念不忘家乡的棍棍面,这是融入骨髓的情愫,也是一种情怀。文章用细致的笔墨、巧妙的语言把棍棍面描摹得有形有色,有声有味,有个性有情感,不失为一篇美文。倾力推荐佳作共赏!【编辑:柏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柏丫        2018-01-28 21:27:15
  问好亚亚,感谢赐稿星月!辛苦了!
2 楼        文友:柏丫        2018-01-28 21:32:10
  对棍棍面声情并茂的描写,撩拨起人想要品尝的欲念。
回复2 楼        文友:赵亚亚        2018-01-29 10:35:43
  感谢您的辛苦编辑,2018,一切顺心!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