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嘉峪关前悟“沙场”(散文)

精品 【看点】嘉峪关前悟“沙场”(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7071.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53发表时间:2018-01-30 15:04:49


   最近,几次坐火车西行到新疆,每到嘉峪关,都精神为之一振,总要隔着车窗,浏览窗外风景。
   嘉峪关耸立在在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坐落于祁连山脉文殊山与合黎山脉黑山间的峡谷地带嘉峪塬上,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据说它建于一三七二年(明洪武五年),但是早在汉隋两代已建有墩台,由于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路的必经之地。
   其实,令我怦然心动的,还真不是那雄伟的嘉峪关,在火车上遥望嘉峪关,由于距离间隔,视觉上并不觉得雄伟,而且其鲜红的城楼顶,带有太多的现代粉饰气息。令我怦然心动的,恰恰是那绵延逶迤的土长城,是那土长城以西的戈壁滩。
   与内地的长城以砖砌不同,这里的长城全部是明代用土夯筑的。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段段残缺不全的城墙,裸露着自己灰黄而发白的底色,倔强而缠绵地延伸着自己的身躯,默默矗立;它矗立了六百多年,将六百多年的历史凝固在自己倔强而缠绵的姿态里。在两山之间的茫茫戈壁滩上,在西斜的阳光照耀下,一段段的土长城披着红铜一样的光泽,如戍守边关的将士一般,威风凛凛,庄严大气。而那静谧的戈壁,除了一些零星的骆驼刺和芨芨草,就满是沙砾,以空旷来展示荒凉,以荒凉来渲染空旷。
   土长城以西,便是汉唐时期的西域诸国,汉时有鄯善、大宛、疏勒、于阗等三十六国,唐时又有突厥,高昌等诸国,汉代班超由此西出西域,西域诸国渐渐纳入大汉版图,唐太宗、高宗时,唐朝大军由此浩荡西征,先后灭掉东、西突厥及其附属国。据说,汉代就有河西长城,从今甘肃省兰州市河口起,沿河西走廊经敦煌而止于新疆罗布泊,对于抵御匈奴侵扰,开拓西域疆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发展河西经济等起到过巨大的历史作用。汉唐时,河西长城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铁墙,是汉唐国威煊赫的象征;明朝时,边关将士曾在土长城上及其附近的戈壁滩上和吐鲁番兵数次在嘉峪关作战。虽然此时已国势衰微,但这里的土长城依然充当着抵制西域诸国侵犯的铁墙角色。
   土长城就夯筑在戈壁滩上,戈壁滩,就是当年的古战场。在这茫茫戈壁滩上,无数次的两军对垒,铁骑冲突,戈矛交接,血肉搏杀,鲜血迸溅,无数年轻的生命在刀光剑影中为国而殇,化为云烟;无数战士的鲜血,抛洒在沙砾之上,浸渍进沙砾之中,随着时光的冲刷,也终归于虚无。今天,每当火车来到这里,我眼前似乎依然战旗猎猎,刀光剑影,我耳边似乎依然杀声喧嚣,马蹄踏踏。每当火车来到这里,唐代诗人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便回响在耳际。也因为此,似乎对“沙场”这个词,才有了比较清晰的感觉。
   稍通文墨的中国人都知道“沙场”是古战场的代名词。但古战场何以非要以“沙场”称代,而不是以其他的言辞表述?这个疑问,我过去一直是朦朦胧胧,不知就里。看到这土长城所在的戈壁滩,我才有了茅塞顿开的感悟。
   其实,“戈壁”本是蒙语。戈壁即地势起伏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的荒漠。戈壁地面因细砂已被风刮走,剩下砾石铺盖,因而有砾质荒漠和石质荒漠的区别。蒙古语称砾石质荒漠为戈壁,也泛称沙漠地区为戈壁,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沙场,就是在沙漠上摆开战场。
   汉唐时期,处于大西北的异族人军队要想进犯汉唐疆域,不管是从新疆东进,还是从蒙古东进,都必须经由沙漠东行,而汉唐军队都在沙漠的边缘摆开战阵,或者从此出关制服叛乱,抵御异族侵略,侵略与反侵略的战场曾经在沙漠里一次次摆开。其实,在敦煌、在玉门关、在武威、甚至在蒙古附近的阴山,那里的沙漠上都曾经沙场点兵,战旗猎猎,两军鏖战,演绎过大大小小的无数次战争悲剧,弹奏过一曲曲生命搏击的悲壮乐章。
   唐朝诗人的诗歌里提到“沙场”一词的相当多。且再举几例。
   李白的《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这首诗写出了沙场征战的酷烈。在敌我悬殊的不利战局下,在被敌人重重包围之中,有一员猛将,在沙场鏖战中,不但率军举行反突击,突进敌营,射杀了呼延的将领,还能独领千余残兵,突破重围,回归驻地。这是何等的英武气概。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黄沙弥漫的战场,边关将士身经百战,不折不挠,勇破敌军,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气,跃然纸上。
   再如南宋辛弃疾《破阵子》里的著名词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虽然只是梦境描写,是理想的境界,但欲借沙场以建功立业的豪情,让我们今天读来,依然不由豪气顿生,热血奔涌,激情万丈。
   前些年,电视上曾播过一部长篇连续剧,叫《沙场秋点兵》,就是借用辛弃疾的词句。这部电视剧,我没大看过,但瞥见过一些片段,知道那是一部现代战争片,展现我国军队为提高我军在现代战争中的战斗力,加强现代战争实战演练,从空中到地面,陆海空军多兵种联合,立体作战。由此看来,“沙场”一词,在现代,依然与战争和战场紧密联系。
   但是西方也有关于“沙场”一词词源的解释。说是古罗马时期,奴隶主把身强力壮的奴隶投入角斗学校,训练后充当角斗士,以供奴隶主取乐。角斗时,奴隶主把训练好的奴隶和猛兽一起赶进罗马大剧场的角斗场内。奴隶主还有意几天不让猛兽进食,逼角斗士同这些饥饿狂暴的猛兽搏斗!很多奴隶们惨死在角斗场上,惨死在猛兽的獠牙利齿下。为免于血腥之污,有人在表演区的地面上铺了一层沙子,让奴隶的鲜血渗入沙中,在血腥搏杀结束之后,再将沙子撮走。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沙场”,以后这个词被进一步引申,人们便把战场也称为“沙场”了。
   我觉得,西方的说法,不但空间感狭小逼仄,而且只充满着血腥和残忍,充满着对生命的肆意践踏,只让人听见悲哀的呻吟和呜咽。而汉语的“沙场”一词的来源解释,不但给人空间辽阔莽远的感觉,而且将战争与英雄融合一起,将血腥与豪气融合一起,具有悲壮的色彩,会让人听见英雄叱咤,将士呐喊。因此,我更欣赏汉语关于“沙场”的解释,更愿意相信汉语的解释才是“沙场”一词的真正本源。
  

共 24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罢此文,确如文中作者的言表:“茅塞顿开”。文章以几次坐火车经由嘉峪关为起笔,先是描述了嘉峪关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地位“天下雄关”。写到这里,作者突然笔锋一转,指向了绵延逶迤的“土长城”,“土长城”以西茫茫无际的戈壁滩。到了这里,描写叙述的重点展露了出来——漫漫戈壁滩曾经“古战场”——沙场,作者的描述,探究古战场何以非要以“沙场”称代,引用诗句,求索词语之本源,带着读者穿越到了古代,不紧不慢的描述,似乎使人看到了战旗猎猎,听到了号角齐鸣。最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探寻”沙场“一词起源时,横贯中西,作了比较。古罗马也有”沙场“的起源追溯,但那显得如此的血腥残忍,没有汉语解释来源的旷远辽阔。祖国的历史文化是博大的,是悠久的,以其包容万邦之胸襟、厚重绵长之底色,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文章全篇语句流畅,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佳作共赏,倾情推荐。【编辑:小民西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2010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民西安        2018-01-30 15:05:54
  感谢作者赐稿看点,期待下一次的精彩。
小民西安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1-30 16:21:15
  谢谢,辛苦了!
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1-30 16:20:57
  感谢小民西安编辑的推荐和精彩的编者按语!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3 楼        文友:相思        2018-01-30 16:40:33
  欣赏老师的佳作,让晚辈又游览的了一次美景。邀握问好。
成绩属于过去,笔尖书写未来。
回复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1-30 17:45:59
  谢谢,共同努力,让看点更有看点!
4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18-01-30 18:58:46
  由景引入,重在议论抒情,说的是沙场,讲的是文化,是文化自信,赞赞赞!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回复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1-30 18:59:55
  谢谢喽,我们的宣传部长!
5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8-01-30 22:32:09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老师再写点嘉峪关的沙场英雄,文章就更加丰满厚重了。个见。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回复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1-31 07:13:03
  是的,高见!
6 楼        文友:石寸雨        2018-02-03 20:32:01
  再来分享分享老师的精品,学习学习。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回复6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2-03 22:26:47
  谢谢,互相学习,共同享受码字儿快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