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轻舞】碧湾镇的女人们(情感小说)

精品 【轻舞】碧湾镇的女人们(情感小说)


作者:萧萧落叶声 秀才,2643.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181发表时间:2018-02-13 11:58:15


   “镜浓哥,来,慢点。”王月半搀半拥把徐镜浓扶进屋子,坐在凳子上。徐镜浓本来有些尴尬,看到昕颂一副不待见王月的样子,又想到逼他买自行车的事,便有意冷落昕颂。
   “繁诗,你推那么一辆破车子干嘛,过来。”昕颂看徐镜浓和王月亲热,把气撒在小侄子身上。
   “昕颂,你拿小孩子出什么气?”徐镜浓冲昕颂沉声说道。王月拍拍徐镜浓,让他不要责怪昕颂,自己走出屋子,从繁诗手里接过单车,靠墙放好,又拉繁诗进了屋。
   “昕颂,你歇着吧,忙了半天啦,我来下面条吧。”老奶听出来昕颂的怨气和对孙子的不满,急忙说。
   “昕颂,你去下面条去,老奶眼睛不好你不知道么?”徐镜浓对站在院子里生气的昕颂说。
   “嫂子,我来帮你做饭吧。”王月从屋子里走出来,随着昕颂走进灶房。
   “你是客人,这是我和镜浓哥的家,你快坐着去吧,这穷家破屋的别脏了你的手。”昕颂低头往灶膛里续着柴火。
   “我既然叫你嫂子,就知道这个家是你和镜浓哥的家,嫂子,你想多了,我是来给你送自行车的。”王月听出来昕颂话里有话。
   “送自行车?你送什么自行车,徐镜浓娶的是我,有钱给我买我就骑,没钱买我不骑,他徐镜浓再没本事也不至于让一个外人送自信车。”昕颂继续往灶膛续火。
   “嫂子,我听说你的家人见不到凤凰自行车是不肯让你嫁镜浓哥的吧,我是见不得镜浓哥作难才让我爹买了自行车给你们送来的,买这个车子不是为了你,是为了镜浓哥。”锅盖边缘冒着蒸汽,王月打开锅盖,水翻滚着,她在旁边的水盆里洗把手,抓起面条扔进锅里,用筷子轻轻搅动两下,以免粘在一起,看着松开的面条,放心的盖上锅盖。
   “你为什么这么上心我的镜浓哥,你觉得有了这个车子,我就会领情?”昕颂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
   “嫂子,我送这个车子不是让你领情的,是送镜浓哥的结婚礼物,不过呢,也是为了感谢你的。这个家本应该在两年前由我来操持的,只是我命苦,没福分享受镜浓哥的爱,平白无故让我失去女人的功能,为了镜浓哥,为了徐家可以续香火,所以,我才忍痛让给你的。镜浓哥能接纳你,完全是为了这个家需要个人操持,你以为他会稀罕你?你啊,就知足吧,这么好一个男人,一个公办老师,娶一个乡下妹子,多么的不甘心呢?可是,命运啊,就这么作弄人了,镜浓哥比我还命苦呢。”
   “哟,这么说来,你们真是一对苦命鸳鸯了?你也不用这么假惺惺的可怜你的镜浓哥,我让位,你来坐,可以吧。不过呢,话说回来,一个女人不管嫁给谁,能给人家生孩子才是一个全须全尾的女人啊。”
   “是啊,所以啊,我也心甘情愿的退了位,你呢,就好好的享受这个家给你带来的幸福吧,不管怎么说,现在你是替我操持我的家,你在替我孝顺我的婆母和老奶,你在伺候我的男人,你替我伺候得这么辛苦,一辆自行车其实显得太薄气,嫂子,你们娘家要想要什么彩礼,尽管说,镜浓哥没有,我有。我娘家家底丰厚,我婆家家底比我娘家更丰厚,所以,不管你要什么,只管说,我都会替我的镜浓哥满足你,只要你嫁过来替我好好操持这个家。”王月觉得锅里的面条差不多了,解开锅盖,把一把野菜扔进锅里,用筷子搅两搅,盖上锅盖,出去了。
   “王月,你……”昕颂一屁股坐在灶膛前,用烧火棍使劲地捅着灶膛里的燃过头的柴火。
   “老奶,三姨,镜浓哥,我先回去了,面条小好了,你们慢慢吃,我改天再来看你们。”院子里传来王月淡定的声音和轻盈的步子。
   “王月,你回来,把你的车子推走。”昕颂从灶房里窜出来。
   “留下吧,嫂子,没了这自行车,你哥嫂子是不会让你嫁过来的,别客气了,我们本来就是亲戚,以后也是亲上加亲呢。”王月说这话的时候,人,已经出了大门,走在墙外的路上了。
  
   十、
   王月,供销社主任王秃子的小女儿,和徐镜浓一个村长大,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一起出工,一起上学,悄悄相爱,村里人是知道的,两家大人嘴上没说心里也是同意的。徐镜浓他爹在中学教书的时候,他的家是模范人家。徐老师教书有月钱,徐母和徐奶下田挣公分,日子过的温馨和睦,在村里不算小康,也是首屈一指的殷实人家。
   王秃子老婆一连给他生了三个男孩,个个长得跟王秃子似的贼眉鼠眼,四十岁上添了这么个宝贝闺女,像极了她娘,玉兰花似得白净好看。王月小时候,每当她爹牵着她的手赶大集,那些亲戚邻居都要夸赞一番,一些朋友熟人还跟王秃子开玩笑,哎哟喂,这么俊的小闺女是你的吗?别是搁哪儿捡的吧……言下之意,这未必是你王秃子的种吧。
   王秃子疼爱这个闺女跟心尖似的。王月对他的要求是有求必应。考上高中那年夏季,王秃子用自行车载着王月去姥娘家走亲戚,路上,王秃子问,闺女,你姥娘家隔壁那个建堂哥当兵回来了,给你说个媒吧,王月当即从后座上跳下来说,除了徐镜浓谁也不嫁。王秃子呵呵笑了,让王月坐上去,告诉她说逗她玩呢。
   王秃子想,与徐家结亲不丢人,闺女嫁过去不吃苦,徐家是书香门第,一家人都属于温良恭俭让的品行,就徐镜浓一个独子,没人兄弟姐妹欺负王月,在这个镇上,一个乡宦人家,一个书香门第,也算有点门当户对,徐镜浓又是王秃子看着长大的,小伙子人长的排场,又有家教有人品,便也动了成全两人的婚事的念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徐镜浓和王月高中刚毕业那年的冬天,徐父徐老师被查出肝癌,一家人顷刻塌了天。徐父踏实地在医院里等待油干灯灭,徐母却不甘心就此失去家里的顶梁柱,到处打听土方偏方,有人告诉她说大山里采一味草药,如果找到,可遏制癌细胞的扩散,大冷天,徐母豁了命跑到大山里去找这味救命草。整整三天,徐母饿了就吃带去的冷窝头,晚上就睡在一间废弃的破草房,第四天,终于找到了枯干在石头缝里的几株仙草,回到家里,不但没有救了徐父的命,自己也冻坏了身体,咳嗽一段时间后,落下了哮喘和风湿。徐父死后,徐母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到第二年,便瘫痪在床,徐奶奶白发人送黑发人,日夜流泪,哭出了眼疾,迎风落泪,天一擦黑,便昏苍苍的什么也看不见。
   徐镜浓顶替父亲到镇中学教书的时候,王月提出结婚,徐镜浓沉默了,他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没有答应也没有回绝王月,只是避开了这个话题。王秃子决不会让女儿嫁到他家去伺候两个病人,不会让自己心爱的人跟他过穷日子,每天洗衣做饭端屎端尿伺候病人,不能给你幸福,那就放手,他是有自尊的。
   王月要去姥娘家走亲戚,过来给徐镜浓告别。天刚黑透,街上的路灯还没亮,徐镜浓觉得天地混沌一片,他好像意识到什么,下意地的带王月到供销社去逛,从食品部逛到百货部,营业员淑芬见领导的爱闺女过来视察,急忙凑过来说:“王月啊,出来逛啊,看看,想买点什么啊?”徐镜浓说:“淑芬姐,有没有好看的发夹?”淑芬急忙说:“有啊,有啊,前天我去市百货公司进来的,这种红发夹现在大城市里可流行了。”说着,从货架上拿过两个来,让徐镜浓和王月挑。王月手里玩着鞭子,看徐镜浓一眼,徐镜浓从淑芬手里把两个发夹接过来,对比一下,看了又看,选中一只,递给王月,然后,付了钱,两人相跟着走了出来,往自己的住处旁边杨树林走去。
   “月儿,你去姥娘家住多久?”徐镜浓口气有些忧伤。
   “毕业了,也没什么事,我姥娘不小心摔了胳膊,我两个舅娘对我姥娘不好,我去多住一段时间,看我姥娘的身体恢复状况了,不过,也就是月儿四十的吧。”王月手里把玩这发夹,抬头看着徐镜浓。
   “月儿,能多住几天就多住几天吧,姥娘年纪大了,伤筋动骨一百天呢。”徐镜浓伸手捉住王月的手,把发夹拿过来,替她别在头上。
   “镜浓哥,你在学校里还习惯吧,你怎么不住学校呢,这个房子好破。”路过徐镜浓的住处,王月看着那个药倒的大门说。
   “学校没有宿舍了,我爹病的时候,有个代课老师住了他的宿舍,代课老师还在替我爹上课呢,我虽然顶了我爹的职位当了老师,可是,学校还没安排我的课,他们还要讨论我教什么合适,这个住处是我大舅以前住的,现在旁边盖了新屋,这个院子就废弃了,我先住着吧,收拾一下还好。”到了杨树林,徐镜浓站住脚。
   “你先住着吧,等我回来,我就和我爹说,让他把我弄供销社当营业员,然后,我们就结婚,然后,就有地方住了,我爹供销社院子里有房子。”王月挽着徐镜浓的胳膊,把头依在他的肩头,甜甜的说。
   “月儿,我们的事以后再说吧,我刚到学校,需要和其他老师学习,家里,我娘还躺在床上,靠我奶奶每天伺候她,我奶奶眼睛又不好,我可能一时半会没什么心情顾及我们的事情。就我家现在的情况看,你爹他不一定会同意我们的婚事。”
   “镜浓哥,我爹曾经和我说过,等我们高中毕业,把你和我都弄到供销社去当营业员,两年后让我们结婚,并答应给我买三响一转,四十八条腿做嫁妆。”王月是个单纯的姑娘,她不相信那么疼她的爹会舍得让她难过,觉得徐镜浓是想多了。
   八月的杨树,茂盛的遮天盖地,风过,一头的叶子哗啦啦地响着,徐镜浓听不出是鬼在笑还是在拍手,但是,他不想走进去,不想再和王月对话,他的心莫名的忧伤起来。
   “好吧,月儿,天不早了,我送你回你爹那里去吧,明天我还要早早地去学校呢。”徐镜浓捧着王月的脸,亲了又亲,然后,放下手,牵着王月往供销社走去。
   王秃子站在供销社门口,看见他们走过来,笑着说:“闺女,你大嫂给你带了一些东西过来,你去收拾一下,明天她送你去看姥娘去。”
   “哦,好的,镜浓哥,我先进去了哈。”说着,松开徐镜浓的手,看她爹一眼,红着脸跑了进去。
   “镜浓,我俩往前走两步,我有话给你说。”王秃子笑着对徐镜浓说。
   “嗯,好的。”徐镜浓觉得王秃子的笑有些诡异,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在一个房屋的拐角处,王秃子站住了,他说:“镜浓,你是个好孩子,你和月儿好,我是高兴的,本想等你们毕业了,给你们安排个工作,一起上班,结婚生子,可是,你家里现在的情况,我怎么舍得把闺女嫁给你,我就这么一个宝贝闺女,我是不舍得她到你家吃苦的,如果你真的喜欢月儿,就不要再缠着她,这次去她姥娘家,是我和她娘安排的,我已经在那里给她物色了一个好婆家,她去是嫁人的,你也别等她了,好歹你也是个公职老师,会有好闺女愿意嫁你的。”
   “王叔,你说的是,我是不想拖累月儿的,我也希望月儿以后的日子幸福,你能给她找个好人家,我也是衷心祝福的,你放心,我不会打搅她的。”徐镜浓表现的异常冷静,他知道要来的终要来的。
  
   十一、
   王月去到姥娘家后,再也没有回来。
   王月的姥娘家在游山,离碧湾镇有些远,虽然都隶属于宝汾县,却一个南一个北,骑车抄近路蹬的快要一整天,如果坐班车是挺绕的,从隔邻鲁闽县外围绕着走,一路捎带宝汾周围的人,绕来绕去也要绕上一天。
   王月的三嫂惠芬骑着自行车,后座载着王月上路了。惠芬的娘家和王月的姥娘家同村,捎带有些远亲,三哥和三嫂的亲事还是她姥娘做的媒,这次王秃子让她护送王月去姥娘家,一是这个三媳妇办事牢靠,二是可以顺便回娘家看看。
   “月儿,这次去姥娘家多住一段日子,让姥娘给你找个婆家嫁那里吧。”路是下坡,惠芬掌着车把,让自行车自己顺着路往下滑。
   “姥娘最喜欢说媒,不过呢,我可不让她给我说婆家,她说的媒都不陪衬。”王月坐在后座上,玩着嫂子垂在背上的辫子。
   “咋就不陪衬啦?”惠芬轻描淡写的问。
   “你那么俊,我三哥那么丑,还陪衬?”王月撅嘴说着。
   “哈,你这丫头,有嫌自己的亲哥丑的吗?不过呢,你哥是丑点,不过呢,他对我是真好。”惠芬笑着说。
   “是啊,好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了呢。”王月觉得嫂子的背有些湿润,她出汗了。
   “月儿,你说,徐镜浓对你是不是也言听计从啊?”土路到头,拐个弯上了公路,惠芬一边奋力蹬着自行车,一边笑嘻嘻地说。
   “三嫂,让我下来吧,这段路的坡度有些大,我们推着车慢慢走吧。”月儿心疼嫂子,从后座上跳下来。
   公路是柏油的,路两边是深深的路沟,放眼望去,收割后的农田空旷着,稻草人被遗弃在田野,麻雀一群一群的飞起落下。公路上稀稀落落的来往着装满烟叶包的卡车和拖拉机,宝汾县和鲁闽县是烟叶大县,两个县的财政三分之二是靠每年的烟叶收入的。月儿姑嫂二人推车自行车,沿着路边说说笑笑地往前走去。
   老严坐在汽车驾驶室的副驾座上想着心事,他和司机去游山镇烟叶收购点拉烟叶,听到司机按喇叭,便探头往外看。月儿听到喇叭声回头看,正好与老严四眼相对。
   “王月,惠芬,你们这是去哪儿?”老严吩咐司机把车靠在路边。
   “老严哥,你们这是去哪里呀?我们去游山我姥娘家。”月儿仰脸对老严说。

共 33359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7
转到
【编者按】长长的故事看完,长长的吁了一口气。一种被带入那个年代的真实的感受还在左右着情绪。作者说故事长不好编辑,其实不好编辑的不是篇幅的长短,而是历史的厚重,人物的众多,故事的衍生,情节的跌宕。但是如果深究的话,真正的鸿篇巨制概莫能出其右。由一个特定的历史年代,特定的生活环境,特定的意识形态还有特定的风土民情制定演绎出特定的故事。因为根植的土壤过于丰盈与厚实,因此文字必定也是丰满凝重的。一条主线是徐镜浓与王月的爱情,因为贫困而曲折的经历因为诸多的意外让他们的爱情更加扑朔迷离,而又衍生了王月父亲的嫌贫爱富,由此导致的王月受伤致使不能生育,含泪离开三世单传的徐远嫁他乡。而昕颂喜欢着徐,家里却嫌弃着徐的贫穷,徐因此内外交困。而王月的伤是徐的表哥老严造成的,悔恨导致抑郁自杀了,而严的家庭也是一地鸡毛。又因此把有钱而寂寞的刘达媳妇还有穷困潦倒的大舅夫妇牵扯了进来,他们的存在仿佛与小说故事不相干,其实正是她们精彩的生活片段更详实了小说的真实性与历史的可信度,佐证了生活才是创作源泉的真理。而由此衍生的关于那时生活状态的描绘,一个应该是华北平原上的普通农村的风土人情,历历在目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仿佛穿越一般我们回到了那个体制下,诸多桎枯与陋习流行贫瘠而多彩的时代。王月心安理得嫁了一个不需要传宗接代的人家,徐也娶了一个可以传宗接代的女人,至于爱?有多少闲情逸致去理会呢?生存都是问题的时候,爱就是奢侈品,只有繁衍和生存才是人们关心的话题。小说深刻的思想性就在这种几乎让人窒息的情节中若隐若现,而小说的艺术性却也在这让人欣然而又颓然的北方的早春,像田野的青草一样肆意而又艰难地展现着。会让人沉湎其中,咀嚼着他们的一颦一笑一粥一饭,领悟着真爱的无奈,感叹着现实的残酷。小说于流畅而清晰的描绘中,不论是写景还是叙述抑或是刻画人物都是那么准确而形象,不时的神来之笔让人欣赏,比如,形容老严死后激起的风波用了:心里缥缈的不像话,这个飘渺一词用来形容人们微妙的心理真是有如神助。还有一些地域性明显的词汇以及风俗习惯展现了作者丰厚的生活积淀与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让小说经得起推敲,也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小说成熟老道,运笔游刃有余,格局结构高屋建瓴,描绘疏密有致,就像站在北方平原看初春的田野,浓淡相宜,高低错落,花红柳绿,时而风时而雨。不由人不想起新时代田园作者浩然的作品,或者还能想起莫言,贾平凹的农村题材的小说。作者应该初具这些文学大咖们的雏形了。让人欣慰让人期待。【轻舞编辑;健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215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健唔        2018-02-13 11:59:58
  看罢编辑罢已经是三个小时,但是仍然感觉不能是那么的酣畅淋漓。
2 楼        文友:望雪        2018-02-18 04:34:42
  大手笔,精品文,欣赏学习了。祝姐新的一年里好运相伴!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