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外静悄悄(随笔)
天是深蓝色的,并不黑得透彻,月色尚皎洁,映得流云有些朦胧的淡蓝。我推开窗,放眼所至的是一片片明黄的灯光,不远处的高速路上依旧车水马龙,流光不息,一直延伸到天际,在那里依旧晕开一抹橙光。夜色是美的,倘使目力足够好,还能隐约辨认出远处的五座小山。
灯光不息,小镇却也十分静谧。街道上偶尔出现的车辆,带着红色的尾灯缓缓驶进某处小区;偶尔从酒楼中走出酩酊的醉汉,互相搀扶着手舞足蹈。除此之外,就只剩下渐渐地熄灭的人家灯火,和月影的徘徊了。
太静了,静得让我,一时生出了不习惯的感觉。这是理所应当的吧?我如是想着,却在不知不觉间好像听到了人声鼎沸的动静。那是童年的记忆了,那时住的是矮楼,巷口便是夜市。人们来来往往,在衣服饰品摊前驻足指指点点;或是三两个围坐在一起提起绿色的瓶瓶罐罐,面色涨红了谈天说地。那时真是热闹极了,享受着夜生活的人们肆意玩乐,安分疲倦的人自然蒙头就睡。
后来离开了童年的居所搬进另一座城镇,热闹繁华的夜市没有了,可是窗外依然不时传来欢快的声音。那是高中的学长们晚归,并肩而行挂着笑容,蓝色的服装在黄色的路灯下很是引人瞩目;或是某家宴席散场,人们聚在某处楼下客套着,也分别不清谁是主谁是客,都是一样的热情。
再后来这些也逐渐消失了,楼越住越高,夜间飞驰的摩托车队是唯一清晰能听到的声音,后来也不见了踪迹了。
这似乎是一种发展的规律——人们越是现代,越是先进,越是有了独立的资本,便越远离过去的喧闹,过去的拥挤,但却在同时,也遗弃了因拥挤而独有魅力的,嘈杂的窗外声。房屋越住越大,电脑越用越多功能,当我们在虚拟中获得了足够的慰藉,却也在现实中失去着本有的交际。
窗外静悄悄的,夜风起了,有些凉。我收回身子,关好窗户,所幸也将自己关在了不算宽敞的房间内。我承认,我有些讨厌这样的静谧了,失去了声音,就几乎剥夺了一种感官一般。窗上似乎倒影出街市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可当我定睛细看的时候,却也只剩下漫天繁星了。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八年级二班郑杰元
生活是一场电影,心就是导演,我们这个角色是苦是乐,完全取决于这一颗心。——索达吉堪布 ????
好文,欣赏,问候作者,新年快乐。期待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