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童年
逆行时间的隧道,
迷失了许多重大主题。
惟有记忆中的童年,
被日月封藏为内心的琥珀。
时间的尘垢愈来愈厚
那些模糊了的童年底片
在追忆的梦里
显影为清晰的动画。
不给人说琥珀
也不给人看动画,
倘若迂上童年的伙伴,
便在相互的追忆中,
醉赏自己曾经的美丽。
小姐去世八年了。
小时候我总是跟在小姐后头(大姐要做事),小姐到哪里玩我就到哪里玩。她带着我去挖野菜,摸螺蚌。教我“地米菜、黎耗和长命菜”是能吃的,“马利丹、漂丹”有毒是不能吃的。她教我唱民歌,猜谜语。“一颗谷,占一满屋,是么傢?”我问小姐,小姐说“是灯。”小姐又对我说:“老大老大,口里吃人,肚子里说话。是么傢?”我摇头不知。小姐告诉我说:“是屋。”
夏天晚上,家家把竹床搬出来趁凉,没有竹床的就下门板搭铺。闻着荷花的清香,小姐与村里的姑娘媳妇唱起了小调,唱了《探妹》唱《孟姜女》,唱了《打猪草》唱《九岭十八岗》,她们总是有所顾忌,尖着嗓子,细着声腔,声腔伴随萤火虫在村里萦绕。跟据这种场景,后来我写了一首我最得意的诗:
民间小调
在荷花喷香的夏夜
月光朦胧着村嫂村姑
民间小调是解暑的凉风
从她心藏的陈年老窖瓢出
民间小调姊妹很多
养在深闺不离母亲
一个个甜润美丽清纯
是农民祖传的小家碧玉
一不小心被传媒发现
民间小调带着故乡的幽雅
飘洋过海流行成歌后
醉倒世界诸多阳春白雪
每年正月初,与小姐一般大的女儿们要玩请七姐的活动。据说“请七姐”不能有男性参加,男孩也不能。正月请七姐时,我时时跟着小姐,小姐时时想摆脱我。每当她们的活动正在进行时,我还是发现了她们的祕密场所。
从前,请七姐是少女们过年的一项“专利”活动,请的是玉皇的女儿,曾经下凡和董永结婚的仙女七姐。
男性及巳结婚的妇女都没有资格参与,据说男性参与了或是看见了,七姐就请不下来。因此,女孩们请七姐时,总是秘密进行。而一些喜欢恶作剧的弟弟们总是千方百计打听、窥探她们的活动,使得她们搞活动时常几易其地。
请七姐的活动一般在正月初四至十五这段时间进行。道具是一个干净的筲箕,筲箕口中间绑一根筷子(绑筷子方形的一头),一个长方形茶盘,茶盘里放一薄层大米,置于小方桌前端。
女孩们在请七姐前要洗手敬香,点烛烧纸,拜请七姐下凡。由两个女孩并排站立,各用一手把住筲箕后端,筲箕口端的筷子点在盘子上。两个女孩的手与筷子形成三角鼎立之势。其馀女孩围着筲箕一齐轻声唱《请七姐》歌。歌词如下:
正月正,麦草青,
请七姐,问年成。
一问白田收几担,
二问水田收几成。
三问流年顺不顺,
四问风雨匀不匀。
五问兵荒到不到,
六问涨水浑不浑。
七问运气走不走,
八问做梦灵不灵。
九问爷娘健不健,
十问太平不太平。
还有一问我不说,
七姐心里比灯明。
如果七姐来了,筲箕前端的筷子会自动在盘上划圆圈。掌箕的女孩诚惶诚恐,所有的眼睛都注视着盘子。如果几次都划得不圆,说明七姐未有来。女孩们就又接着唱:
杀黑猪,宰白羊,
年年盼我七姐来。
来的早,红丝袄,
来的迟,穿蓑衣。
大门来,大花鞋,
后门来,穿草鞋。
一双草鞋一花鞋,
给我七姐穿起来。
七姐七姐早早来,
莫等深更半夜来,
深更半夜桥难过,
五更鸡呜锁难开。
筷子终于划起来了,主持的女孩心中一阵惊悸:“七姐来了,七姐来了。”于是抓紧时机提问。如问:“七姐,今年是丰收还是欠收?丰收就点三下,欠收就点一下。”筷子点了三下,大家都会心地笑了。有时两个女孩配合不协调,筷子划的圈总是不圆,弄得女孩个个愁眉苦脸。于是换人执掌筲箕。圈又划圆了,意味着七姐来了,大家才又破涕为笑。
至于还有一问我不说,当然是婚姻问题。于是,女孩们默默相对,心到七姐知,或问是否有人提媒,或问郎君的消息。圈圆算数,圈不圆再来,直到圈圆为止。
女孩们请七姐请到午夜子时以后,七姐不点头了,也不划圈了,说明七姐巳走了,上天了。女孩们个个心情愉悦,得意满满,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