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八一】英魂(小说·旗帜)

精品 【八一】英魂(小说·旗帜)


作者:今生何求 秀才,2201.7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786发表时间:2018-03-01 20:12:23
摘要:一百三十年了,五位先辈默默地躺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与这世间的世事变幻、沧海桑田、俗世喧嚣相隔绝。更不知道在他们的祖国,几代人经过前赴后继、浴血抗争,他们的后辈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强盛的国家,中国人民正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大步向前迈进着,中华民族正在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接近着“汉唐盛世”的图景! 现在,他们的后辈们正站在他们的面前,向他们讲述着中国的故事,告慰着他们的英魂。

【八一】英魂(小说·旗帜)
   “只是此番前去,路途遥远,海上颠簸跌顿,极易滋生意外,是有一定危险的啊。”邓世昌说,在他的眼里,这几位都是他的爱将,他从心底里不愿让他们有什么闪失,因此他心里也是有矛盾的。
   “大人。”陈成魁说:“大人何出此言?我们兄弟几个能得到大人的抬爱,是前生修来的福分,正愁没机会报答呢,怎么可以不去呢?但请大人放心,此番前去,我们兄弟一定要跟随大人出征,请大人恩准。”说完,他双手抱拳,举过头顶,单膝跪在了邓世昌的面前,连金源和陈受富也连忙跪下说道:“请大人恩准!”
   “快快请起,有你们的决心,我也就放心了。”邓世昌又赶忙把三人一一扶起。
   1887年4月,邓世昌带领着包括陈成魁、连金源、陈受富在内的北洋水师精兵二百多人乘轮船前往英国接收新的军舰。
  
   四
   两个多月以后,邓世昌一行人到了英国当时的造船厂所在地:纽克斯尔市,大清水兵们的奇特装束引起了当地英国人的好奇,市民们纷纷传说着这支来自东方神秘国度的水兵是来英国开军舰的,他们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因为看这些人的装束,似乎与先进的铁甲军舰有些格格不入。
   邓世昌给全体官兵下令:平时活动一律在驻地内,不经批准谁也不能擅自到大街上去游逛,更严禁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如有违者,一律军法处置。他把所有人员分成三个小队,让陈成魁、连金源和陈受富各带一队,每日操练。
   二百多水兵每天在驻地出操、训练,军纪严明,军容整洁,不时有当地居民隔着围栏观看这些大清国水兵的操练。这些人的行为跟他们日常所听说的那个落后、腐朽、愚昧的大清国确实是不搭界。
   然而,没几天,陈受富就开始发高烧,并且越来越严重,最后竟发展到咳血的地步了。陈成魁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邓世昌,邓世昌很震惊,他不知道一向身体很好的陈受富为什么会得重病。连金源对邓世昌说:“他是在来时的船上被传染的。”邓世昌恍然大悟,他们来时搭乘的是一条商船,不仅装载着人,底舱里还有一些牲畜,长时间在海上生活,人畜之间难免会交叉感染一些疾病,陈受富这是被传染了严重的鼠疫,现在发病了。
   于是邓世昌就安排陈成魁和连金源好生护理陈受富,绝对不能有半点差错。
   一转眼他们到英国已经一个月了,却还没有得到英国方面交付军舰的答复。邓世昌去和船厂交涉,得到的答复是,船体装甲正在重新安装,还需一个月左右就可以交船了。邓世昌只好继续等待,他能够做的就是每天去督促英方加快进度。
   这天是个星期天,士兵们已经在驻地困了一个多月了,邓世昌心里也觉得应该给他们一个放松的时间,于是就下令,全体官兵放假一天,也正好让陈受富去找个西洋医生给看一看。陈成魁和连金源也很高兴,这一个月来,陈受富的病不见丝毫减轻,相反,他们两个倒是开始浑身发冷,咳嗽连连。这下好了,终于可以找西洋医生给看看了。
   他们来到了纽克斯尔市里一家大医院,在英国人异样的目光里,走进了一个医生的诊室。可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当医生给他们检查完以后,竟然吓得连连后退,满脸惊恐地连说道:“NO,NO。”然后,洋医生又跟周围的其他医生说了一些什么。周围的人都开始惊恐了起来,都连声地喊着什么躲避着陈成魁他们三个人。
   三个人感到莫名其妙,然而,更令他们惊讶的是,警察居然来了,他们用警棍野蛮地把这三个中国人轰出了医院。三个人没办法,只好出了医院回驻地。他们发现,大街上的人也都在躲着他们,就像见了瘟神一样。
   “哥,我这莫不是得了痨病了吧?”虚弱的陈受富强撑着问陈成魁。陈成魁又何尝不知道这是什么病呢,他只是不愿意说出来,他们的病比痨病更可怕,欧洲人管这种病叫“黑死病”。几百年前,这种病在欧洲大流行的时候,几乎把欧洲人灭了种,难怪洋人都那么惧怕他们呢。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和连金源也已经被传染了,可是,他们是兄弟,现在又远在离祖国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作为大哥,他有责任把两个兄弟带回去,至少要给他们回家去的希望。
   所以,陈成魁一直不说话,现在,陈受富问到了这个问题,陈成魁想了一会儿,他说道:“好兄弟,不要怕,我们一定会好起来的。”他抬起头向着东方看了看,说:“朝廷,在等着我们回去,北洋海军不能没有我们。”
   “哥,我怕是回不去了,你要是能回去,一定要把我带回去啊!”陈受富终于感觉到了自己所要面临的可怕的结果,他挣扎着,喘着粗气,跟陈成魁说。
   三人互相搀扶着回到了驻地,连金源把陈受富架到了床上,安顿好他,就去熬制随队的医生带来的中药了。陈成魁也疲劳地躺在了床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漫长的夜,天快亮的时候,陈成魁恍恍惚惚看到陈受富笑着对他说:“哥,我先走了,你们不用惦记我。”他一个激灵,醒了过来,翻身来到了陈受富的床边,发现,陈受富已经死了。
   陈成魁难过得放声大哭:“兄弟呀,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啊?哥要带你回家的啊!兄弟呀!”他的哭声引来了众多的水兵弟兄,大家见此情景都难过地掉下了眼泪。
   连金源手里捧着刚刚熬好的汤药,来到屋里,不觉惊呆了,手里的碗“啪啦”一声掉在地上摔碎了,汤药流了一地。他早晨一起来就赶去熬药,这个不善表达的汉子,一直在闷闷地想用实际行动挽留住兄弟的性命,可是现在,他的希望也落空了。
   这个消息传到了邓世昌的耳朵里,邓世昌也很难过,六年前,他跟随丁汝昌大人到这里来接收超勇舰和扬威舰的时候,就有两名士兵袁培福和顾世忠因不堪旅途劳顿而丧命异国他乡,因为条件所限,他们的遗体不能带回国,在奏明了朝廷以后,由大清国政府出资在纽克斯尔市的圣约翰公墓为他们购买了墓地,让他们在这远离祖国的异地入土为安了。
   现在,又有士兵病逝了,这让邓世昌心里很悲愤,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哪个不是怀揣着富国强军的梦想,也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扬眉吐气,不再受人欺负;他们哪个不是在幻想着有朝一日华夏民族能再回到汉唐时期的盛世,获得万国来贺的万尊之位啊?这些胸怀报国之大志,身处匹夫之卑位的普通士兵所拥有的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啊!我华夏万民若都有此一颗心,又何愁国不强民不盛?
   按照惯例,邓世昌依旧把陈受富安葬到了圣约翰公墓里,他的墓碑上刻着“大清故勇福建省福州府候官县陈受富之墓”。
   经历了这样一个打击,陈成魁和连金源也都相继病倒了,这对邓世昌来说无异于“屋漏偏逢连阴雨”,几个最得力的助手都相继死的死病的病。这对整个大清国北洋海军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所以,这个一向坚定的将军,也不由得心生悲戚了。
   不过,终于有好消息传来了,致远舰和靖远舰的海试马上就结束了,他们不久就可以驾驶着新的军舰回国了。
   时间已经是九月了,这一天,一直牵挂着陈成魁和连金源病情的邓世昌来到兵勇的驻地看望两人,短短二十多天,两个精壮的汉子已经变得枯瘦如柴,眼窝深陷,气若游丝,奄奄一息了。邓世昌难掩心中的爱兵心切,坐到了两人的病床旁边,陈成魁连忙晃动着手臂,示意邓世昌离得远一点,避免被传染了。
   邓世昌心里很难过,他没有躲避,坐在了两个人旁边,握住陈成魁的手,对他说:“成魁兄弟,军舰已经顺利通过海试,就要交付了,我们就要回家了。”陈成魁的眼里闪出一丝光芒,但很快就消失了,他知道自己已经不能再回到中国了,他挣扎着对邓世昌说:“属下此次未能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愧对大人的栽培了。”
   “快别这么说,你们是我北洋海军的骄傲,这次回去,我要向朝廷奏请为你们加官。”邓世昌止住陈成魁的话说道。
   连金源听到这话,也说道:“我们兄弟几个跟随大人,就是为了能有做大丈夫一展宏图的机遇,哪里想过要加官进爵?能跟随在大人的鞍前马后,已经是我们兄弟几个的大幸了。”
   邓世昌一手握着陈成魁的手,一手握着连金源的手,连连叹息,心痛不已。
   陈成魁见状,说道:“邓大人不要过于伤心了,属下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
   邓世昌说:“但讲无妨,我一定满足兄弟的愿望。”
   陈成魁说:“身为中国人,谁也不愿做那异乡鬼,可是,我也知道,大人的难处,也就不给大人添麻烦了。只是有一个愿望,万望大人能成全……”陈成魁看着邓世昌,深陷的眼窝里满是期盼,邓世昌一狠心:“你说,我一定满足你。”
   “大人,我们两个死后,还望大人能把我们和几位先逝者埋在一起,也好让我们这些远离故土的游魂相互有个照顾……”陈成魁喘着粗气停了下来,邓世昌眼含热泪,紧紧握着他们俩的手,使劲儿点了点头。陈成魁闭着眼睛歇了一会儿,又断断续续地说道:“大人一定要把我们几个的坟面向着东方,好让,好让我们,这些流落异国的游魂,不忘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家,在中国。”
   听完此言,邓世昌心中大戚,忍不住大哭道:“好兄弟,哥哥记得了,哥哥一定满足你的心愿。”
   陈成魁心愿已达,闭上眼睛休息了一会儿,好像在积攒浑身的力气,一会儿,他张开眼,又跟邓世昌说:“此番新舰回国,我北洋海军就可以正式成军了,这是我大清国的幸事。大人回国途中,一定要让军舰高悬我大清龙旗,向沿途国家行以海军礼仪,展我大清国威,扬我华夏威名啊!”
   邓世昌痛哭流涕,连连点头。
   三天后,两艘崭新的近代铁甲巡洋舰“致远舰”和“靖远舰”全挂满旗并长鸣汽笛,向几位魂留异国的大清北洋海军士兵致以最高的礼仪后,缓缓启航,满载着国盛军强的美好愿望,向着东方,向着中国,劈波斩浪。
  
   五
   一百三十年飘然而逝,公元二零一七年十月三日,新中国人民海军第26批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编队,在编队指挥员杜景峰、政委徐桥磊的带领下,抵达英国伦敦。
   当威武的黄冈舰、扬州舰和高邮湖舰出现在伦敦内河的金丝雀码头上时,英国媒体炸了锅。英国媒体和英国海上治安官方社交媒体重磅报道:中国军舰来了!!!《太阳报》:“两艘中国军舰沿泰晤士河溯流而上,停驻金雀丝码头,原来是友好访问”;《每日邮报》:“红色十月!中国顶尖战舰挺进泰晤士河,作为欧洲友好访问的一站。据悉每艘造价1.8亿英镑。”
   更大的震动来自英国网民的各式评论:“金丝雀码头停着一对军舰?(好像还是中国的??)”;“中国军舰黄冈舰577,扬州舰578惊现伦敦”;“我好像看到了……中国军舰,在!伦!敦!”;“两艘中国战舰惊现伦敦,谁能给我解释一下?”
   在这些相关报道和网上的评论中,“令人惊讶”(astonishing)、“难以置信”(incredible)、“惊人”(whopping)、“强大”(powerful)等词汇频频出现,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对中国军舰的赞叹。
   “唉。”杜景峰笑着摇了摇头,把手中的一份儿《泰晤士报》丢在了案几上,嘴里说着:“不可思议的英国人。”旁边的孙永波说道:“现在已经不再是一百多年前了,看着当年被侵略的对象如今这么强大,他们的内心能不失落吗?”政委徐桥磊说道:“在正义的力量面前,强权主义和霸权主义最终只能走向穷途末路,这是我们老一辈的领袖早就做出的论断。”
   “那我们还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来执行吧?”杜景峰半是征求意见,半是下指令地说道。于是众人纷纷开始了自己手头的工作。
   编队在伦敦按计划进行了一系列活动,和英国海军举行交流活动,参观英国海军博物馆,双方举行友好足球比赛,安排华人华侨登舰参观等等。最后,政委徐桥磊向英方提出了到纽克斯尔市圣约翰公墓祭奠中国北洋水师已故官兵。英国方面在审阅了中方的活动方案以后,愉快地答应了这个要求。
   “起航,目的地,纽克斯尔。”杜景峰下达了命令,战舰汽笛长鸣,向送行的华人华侨致意,舰上的高音喇叭更是反复播送着:“请同胞们放心,祖国永远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码头上送行的人群沸腾了,人群高呼着:“祖国万岁!”很多人泪流满面,使劲地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伦敦渐渐远去,纽克斯尔就在眼前,这是坐落在英格兰东北部的一座港口城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曾是英国重要的造船业城市和煤炭港口。看着渐渐接近的纽克斯尔,杜景峰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画面,那是几天前,到访伦敦以后,当地的华人企业家协会,郑重地向他赠送了一幅图,那图上是四张照片:北洋舰队的“致远舰”、“靖远舰”、“超勇舰”、“扬威舰”。杜景峰当时神色凝重地接受了这幅图。它饱含了全球华人对祖国强大的期盼和祝福。
   国家不强大,即使买来了强大的军舰,也难免失败的悲剧。满载着一百三十年前爱国志士“富国强兵”心愿的铁甲舰被朝廷的腐败与没落和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击沉到了海底。一百三十年后,我们自己建造的世界先进的战舰却走进了英国的内河,来告慰当年的先辈。

共 16475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昨日的英魂,今日的英雄。亚丁湾中国海军护航,打击索马里海盗是大国实力的具体体现。小说通过海军黄冈舰、扬州舰和高邮湖舰组成的护航编队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英勇故事,反映了在海军发展壮大中,仍然不忘一百多年前甲午海战中留下耻辱的心声。作者笔锋一转,通过海军编队指挥员杜景峰带领舰队访问英国城市纽克斯尔,引出了小说的主题。作者向读者讲述了大清朝民族英雄邓世昌意在发展海军的故事。我不由得想起电影《甲午风云》,想起了丁汝昌,又想起了邓世昌率领致远号官兵开足马力与敌舰同归于尽的壮举。邓世昌是大清朝的牺牲品,正是清王朝的腐败,才制约了海军的健康发展,也正是由于朝廷腐败无能,才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致使丧权辱国,人民愤慨。光绪十三年,邓世昌带着官兵赴英国接收致远舰、靖远舰,随同前往的得力助手陈成魁、连金源、陈受富三人先后染病去世,在此之前,仍有两位魂留他乡,让人不禁惋叹。他们都是为了发展壮大海军,抵御倭寇的侵略而血洒海疆。只是,在没落的大清朝,这个抱负难以实现。国富军强,才能保家卫国,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国海军终于由弱到强,走向世界,所向披靡。小说主旋律很强,意义重大,题材深刻,主题鲜明,令人警醒,不失为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好小说。作者在提示我们,一百多年前的国耻,一百多年前的屈辱,千万不能忘记。问候作者,感谢賜稿八一文学。【编辑:唐山青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303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唐山青石        2018-03-01 20:13:50
  问候作者,欢迎賜稿。
回复1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18-03-01 20:33:58
  感谢唐山青石老师的精彩点评,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和平和强盛的国家,这也是多少年来的爱国志士所拥有的一个梦想,也只有我们这个时代,才能够实现,这是我们能够告慰先辈的骄傲。我们没有理由不骄傲,没有理由不去歌颂它,更没有理由忘记几代人前赴后继所做出的牺牲。谢谢您!我将继续努力。
2 楼        文友:一品青蓮        2018-03-02 14:24:11
  激励人心,不忘旧耻,国家,一代一代的人为其前仆后继,更加需要我们去热爱和维护。一篇深具教育意义的正能量作品,文字感人,故事跌宕起伏。问好作者!
看看这人来人往,他们的脚步彷徨,故事没有结束,理想落花流水一场;十字路口的迷茫,究竟,你和谁缘分相当?
回复2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18-03-02 18:19:27
  感谢青莲老师留评鼓励,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当代人不能忘记历史,更应该督导后辈牢记历史,这也是作为教师的责任所在。谢谢。
3 楼        文友:木一爻        2018-03-02 19:51:37
  能把历史题材描述的如此绘声绘色,让人身临其境佩服佩服。向老师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18-03-02 20:24:49
  不敢不敢,您过奖了,我也是向您学习了许多。多谢鼓励。
4 楼        文友:官平        2018-03-04 15:00:42
  小说《英魂》再现历史风云,展现亚丁湾护航的新一代人民海军的风采。作者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现代以及距今130多年的中国海军的英雄形象,敬佩英雄!也佩服作者的艺术手法和想象力。学习老师的写作技巧,问好老师新春愉快!
官平
回复4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18-03-04 20:45:35
  中国海军,承载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在强大的路上,不能不回头张望那不堪的历史。中国海军的热血,从那时起,就已经在沸腾了。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盛。感谢官平老师留评鼓励,谢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