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PK大奖赛”】宋知县巧报恩情(小说)
清朝嘉庆年间,中秋前后,浙江西北某地。
一天上午,余梦九将一窝小猪挑到街市上,没多少辰光就全卖了出去,袋里有了五两银子。当他担着空猪笼往回走时,忽然看见街口转弯处坐着一个书生模样的后生,脚边摊着一张纸,纸上写着几行字。
后生面前不时有人停下脚步看上一会儿,离开时大都是摇着头叹着气,有的则嘿嘿冷笑几声,好像识破了什么秘密似的。余梦九也停下来看,他不识字,不知纸上写着什么,就问旁边的一个老者,老者捋着胡子说:“宋元清,江西上饶人氏。赴京赶考,盘缠被人窃走,现乞讨银子五两,来日百倍奉还。”
一个中年汉子从对面的小酒馆径直走了过来,看了一会,喷着酒气说道:“世道兵荒马乱,骗子多得像身上的虱子,这银子送出去了,十有八九是清水潭放鳗啊!”
虽然是一口本地土话,后生没能听懂多少,不过从中年汉的手势和表情上明白了大致的意思,只见他低下了头,脸孔像火烧一样红着。看到这副样子,余梦九恻隐之心一动,说道:“人要脸树要皮,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谁愿意来街口乞讨啊?”
中年汉子听了这话,有些不高兴了,他上前一步,拍了拍余梦九的猪笼,开口道:“烧香要烧三宝地,好事要做眼面前,空说没用,把银子掏出来吧!”
袋里的银子,原本打算去买一小块好地,中年汉子一逼,余梦九就来了硬气,自己买地迟早点没关系,后生的前途要紧,便大声说道:“我相信他的遭遇是真的,对一个读书人来说,三年一大考,错过了考期,可能一辈子再没好机会了!”说完,掏出银子往纸上一放。
余梦九的举动,着实让周围的人亮眼睛、吐舌头。那个叫宋元清的后生随即站了起来,深深地朝余梦九鞠了一躬,收拾好银两,拿起摊着的那张纸折好了交给余梦九,说:“恩人,晚生此去京城,不管功名如何,定会守信诺言。这字纸你保管着吧,权当借据,到时以此为凭。”
猪笼空了,衣袋空了,余梦九走在路上,脚步不由地沉重了起来。要知道,这七八头小猪是老婆一勺泔水一把糠辛辛苦苦两个多月养出来的,而自己把所得的银子一个不剩送了人,要是老婆发起脾气来,保不准会砸锅摔碗、鸡飞狗跳的。
余梦九的老婆手勤脚快做事利索,村里人都叫她余嫂。银子一事,就像一阵风,当余梦九还在路上时,就有人向她报信了。余梦九跨进家门,余嫂刚好掀开锅盖,一长一矮两个儿子拿着碗围在灶前准备吃午饭。一看丈夫的神态,余嫂就知道事情是真的了,余梦九就像做了错事的孩子,动着嘴唇,没发出声来,没想到余嫂说道:“泼出去的水,说出去的话,想收也收不回来了。别去记挂着,就当我们没养这一窝小猪,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吧。”
日子就像村前的溪坑水,一天天地流着。
第二年秋天有人传来消息,说宋元清考取了二甲第五名进士,在安徽青阳任知县。恰逢这年大旱,天天猛日头,晒得田里裂缝好插手掌,稻苗全枯黄了。家里的那头母猪,是余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没草没糠,被活活地饿死了。余梦九叹道:“老天再这样旱下去,不要说猪,就是人也要去见阎王啊!”
一天,余嫂收拾木箱想找几件衣服去兑换点米来,在箱子底看到了宋元清的那张“借据”。她对丈夫说:“这张纸,后生不会忘记的,假如传言是真的,去要点银子来,不是可以救急度荒年吗?安徽与浙江交界,路也不是很远,你就去青阳看看吧。我们也不指望发什么大财,把本钱要回来就好。”
去一趟也好,儿子是个小帮手,家里的事也会分担一些。这天早上,余梦九就背着包裹雨伞上了路。他没出过远门,一路上只好遇人就问,尽管如此,还是要走一些冤枉路。进入了大山湾,碰到了拦路强盗,仅有的几个铜钱全被搜走了,还被拳打脚踢一顿,留下了一身的乌青块。一路上,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吃惊受吓,半个月后才到了青阳县。他拿着字条走进了县衙,宋元清一见是恩人,高兴得一把抓住了余梦九的衣袖,问长问短,久久不放手。
余梦九想起了银子的事,刚想开口,宋元清却摆着手,说道:“安心住下来就是,一切都会安排好的!”
接下来的日子,余梦九脱掉了旧衫,换上了新衣,像教书先生一样,三餐一到,热饭热菜送到手边。衙里那些当差的见到他礼貌地打着招呼,喊他为“浙江客人”。在家时,余梦九是锄头、扫帚不离手,如今吃吃逛逛,感到很不自在。夜深人静,想起家中,心里更是猫抓似的难受,自己不是来做客,是来要银子的,要知道,老婆孩子正等着自己早点回去呢。
每日里,宋元清不是升堂断案,就是迎来送往,忙不完的公务。余梦九去找过他几次,开始他还抽出时间聊上几句,并笑着安慰:“慢慢来,别着急,到时会派人用车送你到家的。”后来,他竟然不出面了,都是要手下人传话,余梦九坐立不安。
日不安,夜不宁,无法入睡,余梦九起身来到了屋外,在空地上来回走着。不远处有幢大房子,门窗紧关,里面亮着灯,还传出砰砰嘭嘭的声响。余梦九轻轻地走了过去,往窗缝里一瞅,看见一个老木匠又是斧头又是锯,正在做一个大木笼,宋元清站在一旁指指点点的。
这木笼是解押犯人的囚笼,笼柱和笼栅全是碗口粗的木头,就是花和尚鲁智深关在里面,也没法逃出来了。做得这么扎实,关谁的啊?这时,宋元清对老木匠说:“加把劲,今天晚上完工,明天一早要押送那个浙江客。”
原来是关自己的啊!押送去什么地方?是刑场杀头还是边关充军?余梦九头皮发麻,心里止不住地大骂:“宋元清,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当初你落难我将袋里银子全给你,今日我上门,你竟恩将仇报,要把我拘捕关押,与其让你抓起来,还不如我现在就开溜!”余梦九转身就往外跑,慌不择路,误入了银库重地,被巡夜的官兵当盗贼捉住了。
第二天,余梦九被带到大堂,宋元清一收往日的笑容,板着脸孔拍着案桌喝道:“有福不要享,喜欢偷鸡摸狗,真是贵人不做做贱人。自作孽不可活,给他戴上脚镣手铐,班房免了,押回老家!”
囚笼被抬上了囚车,解差不管余梦九挣扎、谩骂,硬是把他塞进了囚笼。一路上,解差倒还算和善,没让他泡滚水脚,也没叫他饿肚皮。到家后,解差打开了镣铐,拎在手中,把囚笼放在屋前,对余梦九说:“老爷吩咐,这镣铐我们要带回去,笼子你们派用场吧。”
派什么鸟用场!余梦九气得嘴唇发抖,拿出家中的榔头想把木笼拆散敲碎,余嫂一把拉住了他,说:“拆散了只能当柴烧,放在冷屋里,可以关猪关羊,日后如果那个姓宋的来了,也好关一关,让他尝尝囚笼的滋味!”余嫂说的也是气话,宋元清不会上门来的,他官运亨通,没过几年,就升为知府了。余梦九蹲囚笼穿镇过村,得知事情的原委,众人无不叹息连连,中年汉子却眉开眼笑,说道:“肉包饲狗,反咬一口,活该!”
旱年一过,老天好像神清了,风调雨顺,种什么收什么,余梦九的家境慢慢好了起来。没事的时候,他就来到冷屋拍拍笼柱摸摸笼栅,直叹:“好人难做啊!”接着扯开嗓子骂上宋元清几句。
儿子一天天长大了,再过几年就要娶媳妇了,余梦九想造一栋五间两弄的新屋,坐北朝南,大儿东首,小儿西首,当中大间公用。铜钱哪里来?养母猪太费心精力气,牛吃草本钱轻、翻本快,夫妻俩一商量,买来了一头小黄牛,关在了木笼里。
小黄牛很不安分,夜里没事,常用牛角顶木笼,把木笼顶得吱吱嘎嘎直响。一天早上,余梦九打开门走进冷屋间,看到小黄牛睡在稻草堆里,木笼全被拆散了,柱啊栅啊横七竖八的,满地都是。其中一根笼柱大概被牛踩了一脚,居然像毛竹一样剖成了两半。余梦九蹲下一看,才知木头是锯开后合拢的,当中有一凹槽,令余梦九为之一振的是,地上散落了白晃晃的银子!
这屋顶又没啥漏洞,银子不会悬空飞来的,会不会是藏在木头里的?其它的木头是不是也有凹槽?余梦九拿起一根笼栅,用力一掰,随着栅木的分开,银子“哗”地掉落了下来。一连掰了五六根,根根都是如此。跪在地上,捧着沉甸甸的银子,余梦九的眼眶一酸,泪流满面,愧悔地说道:“宋大人,小民错怪你了!”
话说当年,宋元清接过银子,与余梦九交代清楚后,便登上了赶考的路程,终于不误考期,榜上有名。到青阳后,他常记起落难时伸手相助的余梦九,只因公务缠身抽不出时间前来浙江。余梦九来到,宋元清高兴之余,又不免担起了心事。青阳到浙江西北,迢迢数百里,处处有凶险,背着这么多“白货”赶路,遇上盗贼,不要说银子保不住,恐怕连性命都要搭上了。
这天早上,宋元清来到了厅堂,刚坐定,手下就端来了糯米藕。糯米藕是江南地区的传统名点,外面看起来是整节藕,而里面的藕孔中灌着糯米,煮熟后切片蘸糖,味道鲜美。这时,窗外的大路上衙役将一个犯人推上囚车,关进了囚笼,等会儿将押赴外地。吃着糯米藕,看着囚笼,一个奇妙的方案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把余梦九当作犯人,而银子则暗藏在囚笼柱栅当中……
他当即喊来可靠的老木匠,深夜赶制“囚笼”。故意发出响动,吸引余梦九过去,并故意说上几句恐吓的话,驱使他逃跑。就这样,糊里糊涂的,余梦九就中了“计”。就这样,囚笼押着脚镣手铐的余梦九,和看不见的五百两银子,平平安安地到了家。
这真是:余梦九慷慨解囊,宋元清巧报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