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赏析】苏堤漫步

编辑推荐 【赏析】苏堤漫步


作者:圣手书生 童生,647.1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021发表时间:2018-03-15 16:03:04

【赏析】苏堤漫步
   本来,口号这种文字只用于皇帝、皇后、太后、妃子这些人的生日,或者国家的典礼大节。口号一般由翰林或有名气的大臣来写,写好之后先给乐工们排练,在朝廷宴会上由乐工演唱。这种文体又称“致语口号”,前面一段骈文称为致语,后面的近体诗(或律或绝,多为七言)一首为口号。所以,在民间是见不到的。
   现在,苏东坡竟然要给王朝云写致语口号了。东坡在致语中说:王朝云像天上的女神织女,暂时来到人间。她来到南海之滨惠州,一住就是三年。令人可喜的是,她青春不老,容貌美得像鲜花一样……
   写完了致语,东坡又写下了8句口号:
   罗浮山下已三春,松笋穿阶昼掩门。
   太白犹逃水仙洞,紫萧来问玉华君。
   天容水色聊同夜,发泽肤光自鉴人。
   万户春风为子寿,坐看沧海起扬尘。
   这8句口号用典也比较多,首联比较浅显,是说他们到惠州已是第三个年头了,生活得很悠闲自在。颔联第一句用《独异志•梁玉清》之典,意谓自己带着嘲云贬居惠州)第二句又用《崔少玄本传》之典,玉华君乃道教传说中的女仙。意思是说,在生日的宴会上,大家都来祝贺王朝云。颈联是实写王朝云的神态美和外貌美。尾联是说,在春日里,大家举酒为王朝云祝寿,让我们都健康地活着,静观世事的变化吧。
   写完之后,苏东坡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为皇帝、皇后们写的致语口号,大多数不是我自愿写的。身为翰林,身不由己,没有办法呀。现在,我为爱妾写致语口号,是我乐意干的事。”说完,就命朝云按曲子唱了起来。
   在惠州,王朝云作为一位歌手,经常为东坡唱些歌或词,以慰其寂寞愁苦的心情。据有关资料介绍,当他们到惠州后的第二年秋天,嘉祐寺开始变凉了,户外树木的叶子有些变黄了,有些已开始脱落了,周围的环境有些凄凉。苏东坡与王朝云闲坐在一起,顿时觉得心里沉闷。于是,东坡便命置酒,央求朝云为他唱一阕他最心爱的,也是他贬惠前填写的《蝶恋花•春景》词:
   花褪残红青杏少,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朝云站了起来,清一清嗓子愣愣地站在那里,却一个字也唱不出来。苏东坡走到她身旁,低声问她是什么原因。王朝云却低下了头,眼泪簌簌地掉了下来。过了一段时间,王朝云才平静下来,低声地说:“奴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无处无芳草’这两句。”
   苏东坡听了,便佯作欢心,大笑着说:“我正悲秋,而你怎么却伤起春来呢?”
   实际上,苏东坡听王朝云这样一说,就更加感到王朝云理解自己、关心自己,是自己人生难得的知音。因为这首词的主旨,是借伤春抒发词人坎坷牢落的人生遭际的。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的诗句,所以,这首词表达了东坡与朝云两人的共同感受和体悟。顿时,苏东坡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事后追忆,这是朝云死亡的先兆。
   果然,好景不长。绍圣三年六月,惠州发生了一场瘟疫。王朝云到惠州后,由于水土不服,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经常生病,虽然苏东坡懂得医学,经常给朝云抓些中草药吃。但,由于王朝云身体的抵抗能力差了,加上她学佛,不喝酒,故便没有喝岭南人认为可以抵御瘴疾的桂酒,因而不幸染上了瘟疫。
   王朝云终于不治,于绍圣三年七月五日卒于嘉祐寺。这段时间,由于苏过到河源去购买营建白鹤峰新居的木料,故暂时没有下葬,直到八月初回来后,才在八月三日把王朝云葬在惠州西湖孤山上的栖禅院旁,苏东坡亲作墓志铭。
   朝云死后,东坡非常悲痛,食不甘味,睡不安稳。为了表达他对王朝云的思念,他又依《朝云》诗韵写了《悼朝云》诗一首: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在这首诗中,苏东坡痛感自己没有回天之力来挽救王朝云的生命,现在只能用《金刚经》四偈来给她送行了。朝云生前给了东坡许多好处,前债难以偿还,东坡只能夜夜提着灯笼去祈求大圣塔中的仙佛保佑朝云了。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苏东坡对王朝云的死是非常痛苦的。以后,他又在《和陶和胡西曹示顾贼曹》诗中把王朝云比作“长春花”和“黄菊”,还借《左传》中重耳的典故,极赞王朝云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跟随东坡南迁的高贵品质。还写了一首著名的梅花词《西江月》,用“玉骨”“冰姿”来比喻梅花,然后又借梅花来比喻王朝云,说王朝云是貌姑射山上的仙女,身材美和心灵美。在这一年重阳节,苏东坡特别寂寞,他登上嘉祐寺旁的小山,看见山下那些已经黄了的茅草,在秋风的吹拂下,掀起了一阵阵的波浪,顿时感慨万千,悲伤至极,写下了《丙子重九二首》:“今年吁恶岁,僵仆如乱麻。此会我虽健,狂风卷朝霞。使我如霜月,孤光挂天涯。西湖不欲往,暮树号寒鸦。”
   王朝云死后,苏东坡就再没有娶妻了,终老鳏居。
   北宋文化巨匠苏轼曾于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惠州。尽管仕途步入绝境,甚至连生计都成问题,但此时的苏轼依然以他一如既往的乐观精神,寄情于惠州的山山水水,流连于鹅城的清风明月,遍尝岭南的四季佳果,享受生活的甘甜与苦涩。
   在惠州的四个年头,苏东坡的诗文歌咏惠州风物,使惠州名扬四海。他在惠州传播文明,推广教育,以至后来数以百计的文人、墨客纷纷聚惠,大办书院,推广科举,使惠州人才辈出。诚如清代著名诗人江逢辰所言:“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又所谓“难工破渡,文明一播”。贬惠期间的苏轼,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纯粹文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从苏公祠下来时,已是雨后天晴,烧红了半片天的夕阳折射着苏堤散步的人们,三三两两,谈笑风生,仿佛还在回味、感叹一个名人走过的地方,留下太多太多的文化遗迹!

共 7461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本文以旅游的形式赏析了苏轼被贬惠州期间的诗词成就,从中也感受到了苏轼与续弦夫人王朝云的情感经历,应该可以说,这是一篇别开生面的作品赏析,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03-15 16:06:31
  以踏堪游览的形式,赏析苏轼被贬惠州期间所创造的人文遗迹和诗词成就,让读者增长了见识。问好作者圣手书生。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圣手书生        2018-03-15 21:48:40
  谢谢编辑老师推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