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湘云醉酒更胜美(随笔)
武威是河西走廊上的重镇,武威人形象地称为“河西酒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武威盛产各种酒,白酒有两大酒厂——武酒集团和皇台集团,生产两大品牌的白酒,“武酒”和“皇台”。红酒也有两大品牌“莫高”和“威龙”,主要就是这儿种植的红酒原料葡萄品质好。啤酒有“青岛”牌的冰醇、果啤、姜啤,远销西北好多省市。还有许多小酒作坊,小酒厂,不能一一而论。武威也够得上“河西酒廊”之称。
追根溯源,不是现在的武威是这样,历史上的武威就是酒的天堂。有诗为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自从他问世以来,就被无数的人说着、唱着、谈论着、喜爱着,传颂到现在有近1500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经久不衰。我一直觉得王翰不像个真正的军人,沙场就是战场,在战场上“醉卧”,岂不让敌人轻易就砍了头了,还打什么仗?正应了后面的那句话,古来征战几人回?如果在打仗时都“醉卧”,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活着回来。这个古凉州的葡萄酒,对于战争不是什么好东西。从另一个方面讲,王翰是不是讨厌战争?这首词有点反战情绪在里面呢?我就不知道了。或者我理解不了这首词,理解有错误呢?管它呢,反正读着豪迈、有气势,我喜欢就行了。
因为这首词中有个“醉卧”,这让我想起《红楼梦》中那个有点“憨”的史湘云来,她在《红楼梦》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她醉酒后的情态了。在第六十二回中,回目有“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一个“憨”字确能表现出湘云之天真可爱之态了。“醉眠”二字就是她天真可爱最真实的状态。
在此回的回前脂砚斋有评:湘云喜饮酒,何等疏爽。这个评语何等简洁明快,一个封建弱女子“喜饮酒”,女侠风范也!“疏爽”前二字“何等”,简直这个女子就是典型的“假小子”,我都怀疑那时的湘云还没有成长起来,女性的特征还没有发育完整,可能也就十岁左右的样子吧。这只是猜测,没有依据,爱好红楼的你们就不要再纠结了。
世间许多人喝醉了酒,醉态种种。有的人醉后废话种种,高谈阔论,神采飞扬;有的人醉后沉默寡言,低头不语,如痴如呆;有的人醉后又哭又笑,又打又闹,神情异常;更有人醉后昏昏欲睡,欲仙欲死,梦话连篇。其实我喝醉了,就是最后一种醉态。一觉睡醒,什么事也没有了。人们美其名曰:酒性好。
让我们看看善饮酒的湘云醉酒后是一种什么神态?书中写道:
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哝嗳说道:
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众人笑推他,说道:“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凳上还睡出病来呢。”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原是来纳凉避静的,不觉的因多罚了两杯酒,娇弱不胜,便睡着了,心中反觉自愧。连忙起身挣扎着同人来至红香圃中,用过水,又吃了两盏酽茶。探春忙命将醒酒石拿来给他衔在口内,一时又命他喝了一些酸汤,方才觉得好了些。
这段文字读来经不住让人会心一笑,湘云的醉态和我有点像。我醉了只是随便在哪儿呼呼大睡。而湘云不是,她之所以美,是因为她醉卧的地方特别。因为有了芍药落花相伴,他的醉态被曹公描述的有点美不胜收。我只能说,世间醉态种种,独湘云的醉态最美。
有趣的是这回末,脂砚斋还有评语:看湘云醉卧青石,满身花影,宛若百十名姝抱云笙月鼓而簇拥太真者。这个评语将湘云醉酒与贵妃醉酒相提并论,都是一种醉态美,可谓至评之语。
更好笑的是湘云之醉后的梦中之酒令,可以反映出湘云读书之广之杂,更可表现出她不输于钗黛之才华。李白斗酒诗百篇,让我说,湘云醉酒才自现。
读《红楼梦》,最难解的就是湘云之外貌。当你读到这段文字之“湘云慢启秋波”时,你不得不惊叹曹公之文字功力。眼睛是心灵之窗户,湘云醉酒睡醒后慢启秋波时那是别有一番情态,睡眼迷离,醉眼朦胧。这就是人生最真实最自然之态。相比现在那些浓妆艳抹的女子不知要胜出多少。
我不得不说,酒啊!你让湘云风情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