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多娇】“吃”大的岁月(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多娇】“吃”大的岁月(散文) ——缅怀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庄稼 秀才,2442.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63发表时间:2018-03-31 08:37:45
摘要:人们学会了“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干着想着计划着)”、过好今天,展望明天的新思想,向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物质齐头并进的健康幸福快乐生活前进。

【江山多娇】“吃”大的岁月(散文) 有句老话“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话一点儿不假。想想小时候,一天到晚就知道蹦蹦跳跳到处跑着玩儿,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累了就睡,饿了就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特别的自由自在、轻松快活。大人们有什么烦恼也不关心,就是偶然注意到了,过一会儿又都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知道分忧解愁了,父母还不让掺和家中琐事,只盼我们好好学习,做好分内的事。
   那时候的人们要求不高,只要不渴不饿就好。我的故乡是棉花产区,布匹可以购买,也可以手工家织布填补家用,衣帽鞋袜自然不缺不少。虽然有时吃饭上顿不接下顿,但是乡亲们的穿戴都很齐整,几乎没有补丁摞补丁的衣裳。“民以食为天”,百姓们最重视的就是吃,吃饱了肚子才能活着,才能干活,才能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农民的生活就是吃饭干活,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就是吃饭上学,大人们使出吃奶的劲儿也要供孩子上学上大学,渴望他们长大了能够当官发财,差一点的也要跳逃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有一个为人体面的好前程。这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描绘的梦想,一代又一代地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所以他们不怕孩子们吃,不怕孩子们穿,就怕孩子们不理解大人的心情,不懂得珍惜生活在母爱父爱里的好时光。
   大帮哄年代,百姓的生活非常困苦,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往往事倍功半,与如今的工作效益可谓是天壤之别。经常是没黑天没白日的连轴转,劳动特别辛苦,在工地野餐一点都不罕见。回到家中,还要争分夺秒地忙碌家务,照顾老人孩子,即使累死累活的体力难支,每当看到活蹦乱跳、生龙活虎的孩子,也是忘记了满身的疲倦和生活的压抑,一脸笑颜地望着面前“希望的禾苗”。
   从小到大,我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一类人,儿时的我更是活得简简单单,犹如白纸一张,现在想来,就笑自己太傻。虽然浑身上下整洁不抹鼻涕招人喜欢,但是跟如今三两岁就能唐诗宋词倒背如流、戏曲文艺样样精通的小人精相比,给人提鞋都不合格。即使这样,每当收工回来,父亲总是笑眯眯地望着大街上跟一群小伙伴玩耍的我,直到母亲做好饭菜,我才被一声“吃饭了”呼唤回家。我只顾了贪玩儿,竟不觉得饥渴,倒是母亲记得我该吃饭了。
   很小很小的我还在怀抱的时候,母亲怕我弄脏了衣裳,每次都是一勺一勺地喂饱我她才吃饭。渐渐地我学会了使用碗筷,因为左撇子还挨过打,每次的碗底儿(剩饭)都是父亲打扫干净,从不嫌弃。我们那里盛产地瓜(家乡人习惯叫山芋,也有的地方叫红薯),我是吃地瓜长大的,从小到大都有一种特殊的地瓜情结,天天吃顿顿吃也不腻烦,反倒被那种甜甜的面面的滋味所迷醉。饭好了,母亲一声呼唤,我尽管恋恋不舍小玩伴,却是无心违背饥肠辘辘的意志,飞一般的跑回家,接过剥了皮去了瓜蒂的地瓜狼吞虎咽,如果没有晾凉不能快吃,我就会一脸委屈的要滴下泪来。这时候母亲一边翻弄着,用嘴轻轻地吹,一边哄我高兴,大哥要是看不惯,父亲就会狠狠瞪一眼,把地瓜皮和瓜蒂收进自己碗里,和稀饭一起吃了。
   随着我们姐弟一年年长大,口粮越发的紧张,每年总有一个月的断缺,我们都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渇饿着,父母就极力省吃俭用,但是依然于事无补。听说东北满山是黄金、遍地是粮食,一个个吃得人高马大、虎背熊腰,我们做梦都向往那个饮食无忧的乐土。终于有一天,全家人连夜赶奔德州的火车,离开家乡父老,离开血脉至亲,踏上了北上“北大仓”的路。
   有人说“理想太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正是我们一家人当年的写照。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黑龙江比关里(山海关以南)更落后,村民窝在山沟子里,四周都是树林子,属于岭多林密,地广人稀,人们的性格粗犷,思想封闭,常常带眼镜(保守的目光)看待新鲜事物。就有一点,山高皇帝远,政策执行不严格,不用搜肠刮肚交公粮,口粮不扒皮可以将就够吃,也算一件顺心的事情。
   大姐结婚了,当地人说是出门子,大哥不能上学了,十四岁就得下生产队跟大帮哄干活,二哥和我进了本村的小学,父母也都在队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盖了泥草房,安了家,落下户口,一家人就算告别了“一截肠子半截空”的日子。我和二哥一日三餐、上课学习,轻松自在,父母却是受尽了困苦的煎熬,尤其大哥年龄小,身边一帮陌生的大老爷们儿,没人娇惯着你,两只眼瞪一般大,同样的活同样的累,大哥人单力薄要付出更多的辛劳。全国各地一盘棋,困难时期都一样。一家人跳出了火坑又掉进了水坑,痛苦煎熬,年复一年地期盼着幸福生活的到来。
   苦日子阻挡不住孩子们渐渐长大,对待身边的事物有了不同的眼光和作法,感知生活的味道也有了不同岁月的理解和偏爱。至今想起那段刀砍斧剁般刻在记忆里的往事,感受最多的还是身体里一副仿佛永远也填不满的肚肠,那苦辣酸甜丰富的饭碗里滋味最浓的就是营养自己长大的家常便饭。从家门到校门几里山路,山里孩子的小脚板一阵风一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不知不觉间就丈量了几个春秋。从睁开眼的那一天开始,习惯了父母忙碌的身影,也就养成了自己匆匆的脚步,不吝惜抹一把汗,不害怕蹭破一块流一滴血,任凭山风吹糙了脸颊,任凭寒气冻裂了手脚,大人们暖天荷锄持镰下地,冬天踏雪上山拣柴,孩子们吃饱穿暖、背着书包、背着父母的厚望走向课堂。我上学就知道好好读书,老师问到理想,总是说得完美大气,自己也不清楚到底能够达到怎样的风光。
   中午不能回家吃饭,铝制饭盒里的米饭顶不到放学的时间,早早地在朗朗的读书声里,在热火朝天的自由活动里转化成天天向上的营养,不足的部分就算勒紧裤带也禁不住“咕噜噜”的抗议。下课钟声敲响了,校门前的身影就像水库提起了闸门,水流般奔涌而出。我也在人群中,所不同的是,本村的同学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而我们好几个小伙伴,飞身投进树林,飞往山沟深处的家。
   进了门槛就问:“娘,饭熟了吗?”
   母亲就会乐呵呵地笑眯了双眼,“小饿死鬼儿,饭在锅里。”说着撂下手中的活,要给我盛饭。
   我早看见了锅盖缝隙里冒着白白的哈气,一股股香喷喷的饭香直钻鼻孔,我盛上满满一大碗大碴子,拿过豆瓣儿酱,拨了几头毛葱,葱头蘸大酱,一口饭,一口菜,热热的,辣辣的,香香的,直吃得满头大汗,痛痛快快,好爽!那种酣畅淋漓的味道至今依然回味悠长,美不胜收,缠绵难忘。
   如今日子好过了,钱包鼓了,不但衣食无忧,而且追求生活质量,穿名牌,住楼房,饮食提倡营养餐,样样时髦,事事高标准。留守农民水田旱田随便种,外出人员打工跳槽没人管,乡村水泥板道,出门坐车脚不沾地,通信聊天视频电话,联通移动方便快捷,刷卡付款,网上购物,快递寄送,价廉物美,诚守信义。家乡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生活变化一日千里。人们学会了“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干着想着计划着)”、过好今天,展望明天的新思想,向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物质齐头并进的健康幸福快乐生活前进。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父亲母亲也都离开我很久了,但是那一幕幕鲜活的情景依旧记忆犹新,时时在脑海里悠然回放。我深深爱着的爹娘,他们宽广的的情、博大的爱激荡炽热的血液贯通全身,永远温暖着我、呵护着我、陪伴着我不畏艰难险阻,度过春夏秋冬。唯一令我愧疚的是,我无法凭借自身的能力,向爹娘奉上我亲手营造的孝心,没能让爹娘享受到晚年的幸福和快乐。这是孩儿我最大的不孝,此恩此德,来世再报,愿父亲母亲天堂有知,不孝儿施礼拜上!
  

共 28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民以食为天”这话是经典。中国人是世界最多人口做多的国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是对世界做出了贡献。作者小时候是个懂事的孩子,懂得父母的不容易。那时候每个人的口粮很紧张,银冠如此,父母总会自己节省早吃,让孩子们吃饱饭。后来的日子是在艰难,听后说北大荒是快风水宝地,人称北大仓,遍地是粮食,人们生活富裕,因此举家搬迁,来到了遥远的黑龙江。哪成想,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黑龙江比关里更落后,村民窝在山沟子里,四周都是树林子,属于岭多林密,地广人稀,人们的性格粗犷,思想封闭,就有一点,山高皇帝远,政策执行不严格,不用搜肠刮肚交公粮,口粮不扒皮可以将就够吃,也算一件顺心的事情。那时候,全国各地一盘棋,困难时期都一样。一家人跳出了火坑又掉进了水坑,痛苦煎熬,年复一年地期盼着幸福生活的到来。如今北大荒,终于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为国家做着贡献,人们的生活日渐富裕,这要感谢党的富民政策,和勤劳善良的龙江儿女,今夕对比,感慨万千。更加想念父母,如果父母健在多好。一篇情感细密的文章,写意厚重朴实,一篇佳作,力荐共赏!【丁香编辑:社长娇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8-07-10 19:19:02
  老师佳作点赞,推荐师友们品读!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共 21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