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看点·新锐力】白色芬芳(小说)

精品 【看点·新锐力】白色芬芳(小说)


作者:晓音 童生,54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37发表时间:2018-04-09 15:01:51
摘要:在江西偏僻的东北角,一代代勤劳而卑微的手工艺者,创造着泥入玉出的奇迹,惊艳了世界上千年,他们的悲欢离合融入在世世代代奔腾不息的昌江水中,创造着属于他们也属于世界的宏伟史诗。


   老田的瓷板画,若断若续的笔触描绘枝干、枝丫,扭曲处笔触更是似有若无,巧妙地表现了枝干的盘结曲转之态,画面山水跌宕,错落起伏,虚实相生,气势磅礴。
   等大家的作品看得差不多了,一直坐在一边不出声的何许人,不慌不忙从匣盒里拿出了一把茶壶,上面画有《踏雪寻梅图》:以墨彩为主勾画山岭,敷粉留白表现雪色,巧妙地把粉彩玻璃白运用于雪景山水中,以一两处暖色调点醒。既有传统填色的粉嫩效果,又具有画意生动的韵味,画面彩料浓浓自如,雪色层次有度,高洁旷达,晶莹剔透,意境深邃,并用诗句描绘山中之景、画外之意,抒发自己的情愫,所题诗句透出清新的书卷气,“豪气冲寒雪浪开,骑驴蹴踏小桥来,梅花岭上馨香满,折得旋归助酒醅。”涤尘荡俗,意境深远。
   无疑,何许人的这把壶获得今晚最多的赞美,因为花鸟人物山水画比比皆是,唯独雪景稀罕,更唯独何许人的雪景几近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让人叹服。最可贵的是他的雪不是苍白冰冷的雪,而是通过一两处暖色调恰如其分地点缀人心,让你既觉得高洁苍茫,又感到点滴暖意与乐趣,对人生不失热爱,好象受再多的苦难,只要心里还有那么点温暖,就足以安慰一生。
   大家各抒已见,气氛热烈非常,王琦更是兴奋不已:
   “每一次月圆会都有惊人的收获,大家都有进步,有发现,有创新,把中国文人画运用于瓷器上,技法越来越高超,我们总算没有辜负这片土地对我们的滋养。我看到大家的努力,甚感安慰。从大里讲,瓷画是我们的使命,从小里讲,瓷画是我们的生命,我们仰仗它,完成使命,赋予生命,否则,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呢?”
   话音刚落,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说得好!说得好!”
   月亮为证,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瓷而生,为瓷而死,瓷就是他们的纪念碑,他们早已青史留名。
   “哈哈,我知道老许上次的那把雪景茶壶卖了500块大洋。”老程暴出的消息着实让大家吃了一惊。
   “啊!老许,下次轮到你做东,啷样?”王琦笑着问。
   “我很乐意。”何许人性情温和,似乎与谁都不争的样子。
   “老冯,你这个方瓶画了30多个人,个个传神,卖它1000块大洋也是可以的。”
   “不急着卖给那些军政要员,我要等洋人来了再出手。”
   “东洋人都打到武汉了,西洋人可能不来了。”老程忧心冲冲的样子。
   “自从民国以后,御窑没了,景德镇瓷业日渐凋敝,如果东洋人来了,那更没有好日子过了。”潘玉寿叹道。
   “我们还能在这里谈诗论画,已算幸运了。”王琦道,“现在我们分这帮那帮,如果东洋人来,哪个帮都一样。”
   “你的意思是,帮派没有意义了?”潘玉寿问。
   “真到那时,大家必须一致对外。”
   “难道东洋人不需要瓷艺吗?”很少出声的老许终于忍不住问。
   “洋人发明了自动化制瓷设备,大批量生产瓷器。明清时期,不仅皇帝需要我们的瓷,洋人也喜欢我们的瓷。现在不同了,好日子过完了。”老程叹道。
   “机器制瓷啷能和手工瓷比呢?机械化再发达,手工的东西永远都有人要。”王琦的话引起大家的思考,“无论如何要保护好景德镇手工瓷艺。”
   本来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圆会,一时间笼罩在一股肃杀的气氛中。
   月亮冷冷的,失去了光华,似乎欲言又止,任你揣度。
   尽管国土沦陷的消息不断传来,会员们依旧努力静下心来,追寻着自己的笔墨理想。
   一日安宁,便一日精致。
   在何许人的“花滋斋”,他的一把雪景壶让众人再次折服。上面画的《雪霁访友》——在冰天雪地寒山冷水之间,主人戴着斗笠,骑着红鞍黑驴,身着浅蓝披风,后跟一仆,着红衣白裤,扛长柄细耙,以便耙雪开路,他们正急行于一木桥上,四处白雪茫茫,前倾的身体表现对友人的渴切,雪白鞍红,雪冷心热,形成强烈对照,透过画面,观者也能感到阵阵暖意。
   后来,何许人又在月圆会上推出瓷板画《梁园飞雪图》,表现富贵人家山中别墅,庭园深深,室外白雪皑皑,室内人影绰绰,暖意融融;茶壶《独钓寒江图》,题诗云:“六出霏霏舞,孤舟倚石矶,浑然冷不觉,把钓独忘归。”
   正如王琦所说,每一次月圆会都有惊人的发现,精品不断。汪野亭的《粉彩瀑布云山图》瓷板;王琦的《粉彩桃园结义图》和《粉彩雪里送炭图》瓷板;王大凡的《粉彩风尘三侠图》瓷板,《粉彩杜拾遗入川图》瓶,《粉彩花木兰还乡图》瓶;毕伯涛、程意亭和刘雨岑的花鸟,技艺皆登峰造极,令人爱不释手,远销欧美,获国际奖项,为民国军政要员抢购。
   南京美国领事保罗的家里,23岁的女儿玛丽(中文名赛凤凰)正在看从景德镇发来的高仿瓷,为其精美叹服:
   “爹地,中国人制作的瓷器太美了,我想去景德镇看看它们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
   “到处都是日本人,你不在我身边,我不放心。”
   “南京太可怕了,我不想呆在这里。景德镇比这里安全,起码日本人还不会去那么偏远的地方。”
   “日本人暂时还没去,说不定哪天就去了。”
   “我是美国人,他们不会拿我怎么样的。”
   “日本人的飞机可不长眼睛,不分你是哪国人!”
   “我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一起,他们可以承受,我也可以。”
   “女儿呀,中国人是很柔韧的,他们的承受力比哪国人都强。不过,中国的抗日活动一直都在进行。”
   “说明还是有很多有血性的中国人嘛。”
   “你一定要去的话,可以带上这本书,这是你叔父最近给我寄来的,是他周游世界时,从全世界博物馆拍来的中国瓷照片——《飘洋过海的中国瓷》,如果你去了,可以将这本书上的图片交给余老板看,希望他可以仿照出来。”
   “爹地,二次大战这么乱,还有人需要这些瓷器吗?”
   “世界是很乱,可还是有很多普通人在过日子,人活着一天,美就活着一天。”
   “好的,我带上这本书。”
   赛凤凰一边收拾必要的衣物,一边等爹地给她买去九江的船票。
   刚刚经过劫难的南京,船运很不正常,开船时间不定,要买到一张船票并不容易,保罗以美国领事的身份向船运公司申请,一旦预备开船,即刻通知保罗,并给他预留一张船票。
   保罗在南京码头与女儿告别,叮嘱她一定要多加小心,万一日本人去了景德镇,她就赶紧撒回。
   赛凤凰一一应允。
   乘客轮逆长江而上,到达九江,再乘帆船进入鄱阳湖,逆昌江而上,到达景德镇中度码头。一路上风光秀丽,水波荡漾,战争似乎只是一个传说。
   保罗事先通知余老板,派人将赛凤凰接到都昌会馆下榻,余老板余时英现已是都昌会馆总会首。当晚,他就在《芙蓉酒楼》为凤凰接风洗尘,并根据凤凰这次前来景德镇的目的,请了乐天和潘青青前来作陪。
   当余老板告诉她,她父亲最近收到的高仿瓷就出自面前这两位之手时,凤凰惊为天人地叫道:“天啊,那些瓷就是出自你们的双手?!我可以看看你们的手吗?”
   乐天和青青伸出手来给她看,她又叫道:“我想像不出这双手是怎样将泥变成玉的?”
   “你哪天去看了就知道了。”青青微笑地看着这个异国女孩,她的中国话虽然不地道,却也听得懂。
   “你先休息几天,再去窑场,由乐天和青青带着你。”余老板向着凤凰,也向着乐天和青青交待。
   “我休息一夜就好了,明天我就想去窑场。”凤凰热切地。
   “你随时可以叫会馆门口的人力车,会馆和人力车有约订,你的车资会馆负责。”余老板细心叮嘱。
   “中国人真客气。”凤凰感叹。
   “你父亲是我的老朋友,我们长期合作,应该的。”
   “我父亲让我带来一本书。”凤凰从行李箱中取出《飘洋过海的中国瓷》交给余时英,余时英翻了翻,感到很震惊。
   “你们能仿吗?”凤凰问。
   “这要问乐天和青青。”余老板道。
   乐天接过书,青青凑过来一起看,也惊叹起来,“全部是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形状和图案都带有明显的异域色彩。”两人交口称赞,“这本书太好了,这些瓷器虽然出自景德镇,但景德镇却并没有留下样品,现在连景德镇人也看不到他们祖先做的外销瓷了。”
   “这正应了那首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青青感慨地。
   “你说什么?”凤凰好奇地问。
   “这是中国诗,意思是说养蚕的人没有绸缎穿,做瓷的人只能用破碗,种茶的人喝茶梗。”
   “哦,我懂了,他们舍不得喝好茶,用好碗,穿好衣,是吧?”
   “他们把最好的都卖了钱养家,自己生产的东西,自己用不起。”
   “全世界应该都一样。”凤凰醒悟过来。
   “看到这些外销瓷,真为老祖宗骄傲!”乐天望着青青。
   “我们来仿吧。”青青的瓜子脸泛起绯红。
   “你们如果能仿,爹地说还按老规矩付账。”
   “行,按老规矩办。”余老板道。
   “那这本书,我先借去看了。”乐天对着凤凰。
   “拿去吧,我一路上都在看。”
   “要不你先看?”乐天又对着青青。
   “你先看吧,我明天再看。”
   宴席完毕,余老板派人送凤凰回房间,再送乐天和青青到大门口。乐天叫了一辆人力车,
   “要不要我送你?”乐天望着青青。
   “不用了,爹在家等我。你也叫一辆车早点回去休息吧。“
   “好吧。”乐天转身叮嘱人力车夫:“路上小心!”
   “放心吧!”车夫边答边飞奔而去。
   乐天坐上另一辆车,消失在通往窑场的夜色中。
   景德镇的夜并不是黑,而是被火光映得通亮,窑中火透过屋顶下的巨大空隙,照亮了天空,照亮这片神奇的土地。
   整个景德镇就是一座泥入玉出的巨大作坊,伴着远郊近江的舂碓声。
   真是一座不夜城啊!
   乐天回到住处,迫不及待地翻看起《飘洋过海的中国瓷》。其中的瓷器,大部分来自景德镇民窑,主要是西方日用瓷,如盘子、宽边碟、汤匙、茶壶、酒壶、茶杯、酒杯、碑酒壶、碑酒杯、咖啡壶、调味品盒、烛台、水罐、细颈瓶、脸盆等,图案有花鸟、人物、亭台楼阁、中国园林,也有外国纹章、图案和洋文字母,图案中有鹿特丹的城市街道建筑、水车和磨坊,甚至还有荷兰北部渔民在北海中捕捉鲸鱼和北极熊的景象,色彩与中国用瓷有一定差距,应各国对色彩审美要求而定,美仑美奂,让人遐想联翩,来源包括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波兰、德国、奥地利、瑞典、荷兰、英国、法国、美国以及波斯、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博物馆、王室甚至私人城堡等。但图片下面的英文注解,乐天无法了解,只能期待凤凰的帮助。
   于是,凤凰成了乐天和青青的英文老师,乐天和青青又成了凤凰的制瓷老师。每当凤凰讲解了图片下面的注释,青青就会在空白处写上中文,最后这本书几乎成了一本中英文双解图书,时间一长,乐天也能认得几个国家的英文名和日用瓷名了。
   书中除了图片,还记载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包括大航海时代的著名事件以及瓷器爱好者的故事。
   1603年,荷兰人在马六甲海峡打劫了葡萄牙货船,船上满载着中国明代晚期的青花瓷、漆器与丝绸。荷兰人将缴获的货物带回阿姆斯特丹,立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拍卖掉瓷器,在欧洲引起很大震动。当时,荷兰人对葡萄牙远航东方的货船称作“克拉克”,它来自葡萄牙船Carrack的译音,因而,在欧洲拍卖的这批中国瓷器被称为”克拉克瓷”。
   瑞典的一艘“哥德堡Ⅰ”号商船,三次来到中国,最后一次返程时,在离哥德堡港大约900米的海面,船头触礁沉没。这艘船上装载着大约700砘中国商品,包括100砘瓷器,366吨茶叶、19箱丝绸和藤器等物品,价值抵得上瑞典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历经六年的海底发掘工作结束时,船员们找到了500件完好的瓷器,将近8砘重的碎瓷片,还有已经没用的茶叶、丝绸。但这500件瓷器一上拍卖市场,所得除足以填补这趟沉没之旅的全部损失外,竟然还能获利14%,瑞典东印度公司凭此资金又成立了新的“哥德堡Ⅱ”号。
   1784年,第一艘从美国到广州的商船“中国皇后”号从纽约港起航,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意在表示对清廷的尊重。经过6个多月的航行,商船终于到达澳门,在这里取得盖有清廷官印的“中国通行证”,获准进入珠江。在一名中国引水员的带领下,经过一天的航行,抵达广州黄埔港。进港时,“中国皇后”号鸣礼炮十三响,此意代表当时美国的十三个州。其他停泊于港内的各国商船也均鸣炮回礼。广州海关的官员们登上此船,送给美方两头牛、八袋面粉和七坛中国美酒。美国人和水手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四个月后,“中国皇后”号的货物全部脱手,并采办了瓷器962件,主要有青花瓷器、瓷器观音像、瓷器宝塔等,再有红茶2460担、绿茶562担,以及大量丝织品、象牙扇、梳妆盒、手工艺品,于1785年5月回到纽约,往返历时一年又两个月。“中国皇后”号即将到港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波士顿、费城等东部沿海城市,人们早早就在码头等候求购这批盼望已久的中国货。华盛顿总统也派人来买走了302件瓷器及一些精美的象牙扇。美国国会发布了对此次航行的通报表彰,各大报纸争相报道,并发表大篇幅的评论,称此行是“一次有远见卓识的、成果丰硕的航行”。在政府推动与巨额利润的剌激下,美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中国热”。

共 62305 字 13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13
转到
【编者按】一部五万多字的小说,融合了中国将近一个世纪的近代史。几代人的不同命运,演绎了人世间的沧桑和酸甜苦辣。一块石头和一捧泥土的故事,体现了博大精深的大国文化。小说中的主人公乐天,是位聪明勤奋好学的青年,他选择了一条与瓷器为伍的事业,为此奋斗了终身,宏扬传承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小说场面壮观,气势磅礴,所有人物形象,在作者笔下刻画得翩翩如生,命运各异,个性鲜明。故事情节,错综复乱,枝多叶茂,却絮而不乱,表现得井然有序。男女之间的情感描写,细腻且动人心,为之欣喜为之惋惜。特别是作者对历史的娴熟,生活细微之处的认真观察和体会,如此博学,更是令人惊叹不已,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还是一部了解历史、专业文化的窗口和教科书,让人受益匪浅。其语言特点显著,急缓平和,独树一帜。欣赏佳作,力荐赏阅。【编辑:专业补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411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专业补漏        2018-04-09 15:26:38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了,欢迎继续赐稿看点,看点因为有你参予更精彩。远握,敬茶。
文章从来无中求, 耻踩他人脚印走。 语不惊人死不休, 篇无新意不出手。 文如新柳看新绿, 莫折旧枝送他人。 练意练句他山石, 惜墨惜名自重情。 老树开花最为奇, 旧题贵能翻新声。 文海后浪推前浪, 还看潮头弄旗人。
2 楼        文友:专业补漏        2018-04-14 19:46:34
  祝贺老师佳作获得精品,再一次拜读大作,为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所折服,特别是老师认真对待创作的态度更是值得在下学习。老师所指出的编辑中的错别字我已报请总编纠正,是在下编辑过程中不够认真的失误。谢谢你的指正,今后定加注意。问好,祝老师笔耕愉快,创作丰收。
文章从来无中求, 耻踩他人脚印走。 语不惊人死不休, 篇无新意不出手。 文如新柳看新绿, 莫折旧枝送他人。 练意练句他山石, 惜墨惜名自重情。 老树开花最为奇, 旧题贵能翻新声。 文海后浪推前浪, 还看潮头弄旗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