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楓】灶膛口暖暖的书香(散文)

编辑推荐 【丹楓】灶膛口暖暖的书香(散文)


作者:李思华 白丁,1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07发表时间:2018-04-10 07:29:51


   我的故乡在闽南的一个小山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那荡漾过稻米飘香,飘送过缕缕乡情的农家土灶,已在我们的视野里暂行暂远,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可少年时光灶房读书的情景,灶膛口那暖暖的书香,却弥漫在记忆的深处,温馨着自己激情燃烧的读书岁月。
   记得小学五年级时,我开始如饥似渴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小人书、少年读物、红色小说,甚至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我都读得津津有味。可当时家里穷得叮当响,兄弟姐妹六个,全靠父母土里刨食过日子,温饱都没保障,哪有零钱买书?好在我书念得好,成绩优异,常帮班里同学完成作业,作为回报,大家手头有什么课外书,也很乐意借给我。而年少时的读书,没有固定的地点,房前屋后,桌旁床上,溪岸山坡,都曾留下我少年读书的身影。而我记忆最深、印象最真的,还是灶膛口边烧饭边读书的情景。
   当年,大哥参军,大姐随父母忙集体农活赚口粮,二姐放牛拾柴,这样挑水煮饭的事便落在我的身上。每天放学路上,顾不上和伙伴们嬉闹,就急急忙忙赶回家,淘米,放水,在灶膛里适当位置放上适当的柴,接下来就是我灶旁读书的好时光了。我把书摊在膝上,添一灶柴,看几行书,真是惬意。那晒干了的稻草,燃起来有一种很好闻的稻草香味,可我却不喜欢它,它一放进灶膛,哄的一声,火焰很快又熄灭了,来不及看几个字,又要添柴了,挺麻烦的。我最喜欢的是姐姐从山上捡来的松枝或条柴,架起一烧,火焰髙,延续时间长,我就可以尽情读书了。这时,因大人外出劳作未归,山村四周静谧安祥,只有偶尔传来孩子的嬉闹声和老奶奶喊着孩子乳名的声音,而当粥或麦糊熟了,那粥(麦)香、柴香、书香,弥漫着整个灶房,芬芳了我人生一段最美好纯真的时光。
   记得有一次,同学借我一本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高兴极了,那可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外国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历尽艰辛,出海归来时,捕捉到的一条大魚,却被啃噬得只剩下一堆鱼骨,我深感婉惜和不平。后来长大了,我才深深知道,主人公失去的是一条魚,拥有的却是整整的一个大海。记得那天因沉迷于书中惊险情节,直到浓浓的焦味钻入我的鼻孔,才知粥被烧糊了!“糟了”,我惊叫一声,急急忙忙扑灭灶膛里的火。“好小子,怎么搞的?!”,随着声音一落,平时对我们特别严厉的父亲迈进了家门,“完了!”,我把书塞进柴堆里,红着脸,怯怯站在父亲面前,真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父亲举起了手,却久久没有落在我的身上!望着父亲黝黑的光溜溜的脊背和额头上大颗大颗的汗珠,我的眼睛模糊了,一股辛酸涌上我的心头!我心疼一锅烧糊了的粥,我更心疼我的可敬可亲的父亲!
   如今,那给过我欢乐和温馨的山村土灶,已在我的视野里消失,可我心灵里的灶膛,却从未消失!那灶旁读书的情景,那灶膛口暖暖的书香,那浓浓的亲情,穿越时光的隧道,滋润我人生的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李思华写于二0一六年八月二十日

共 11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想起故乡,想起小时候的有趣时光。家乡烧柴做饭用的土灶,做出了永远吃不够的美食,作者和姐姐到山上砍柴 帮大人承担部分家务,锻炼了自己,快乐了自己的童年。很好的文章,极力推荐阅读。【编辑:湘西古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湘西古痴        2018-04-10 07:30:35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丹枫,期待精彩继续。
2 楼        文友:李思华        2018-04-10 08:02:01
  早上好,编辑老师辛苦了!自小喜欢阅读,那浓浓的书香和抹不去的亲情弥漫在心灵的深处,拙文曾发表在《福建日报》副刊。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