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问君能有几多愁?
仔细阅读《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文本,以柳絮为题的小令词,不仅仅是史湘云作了《如梦令》,还有薛宝钗的《临江仙》、林黛玉的《唐多令》、贾探春的《南柯子》、薛宝琴的《西江月》。共有五首柳絮词。我有两篇短文就是理解湘云的《如梦令》和宝钗的《临江仙》。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我习惯上称其为“红楼三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三人的诗才不相上下,都是贾府的姻亲中的优秀女子。这篇短文不能不说一说《林黛玉》的《唐多令》。众人对黛玉的此首词作有“缠绵悲戚”四字的评价。
还是来看她的这首咏柳絮词作,书中写道: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这首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苏州的百花洲和徐州的燕子楼都有红粉佳人死亡。这漫天飞舞的柳絮啊!一团团结队成球。飘泊的柳絮也和我一样命薄福浅,枉自缠绵,白白地说它风流。
谁说草木无情,它也知道愁怨,连飞舞的柳絮年纪轻轻竟然就白了头!可叹我今生,谁能抛弃我,谁能又收留我呢?把它交给这无情的东风,可谁也不管,任凭你飞走吧,怎么忍心看你停留。
此词直让人怆然而涕下!林黛玉就如这柳絮啊,她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每一阵风吹草动都会改变它的存在和命运。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
“悲伤”和“流泪”是黛玉的标志。黛玉一生以泪洗面,说不尽的悲情往事。她以还泪而到人世间,最终泪尽而逝。自然界的一切在她看来,都能让她流泪。这无依无靠的柳絮怎能不让她伤心落泪?所以“缠绵悲戚”的这首柳絮词一定是她内心的独白。
我们如果把黛玉的《葬花词》看成是她人生悲歌的主体部分,那么,这首《唐多令》就是她人生悲歌的尾声了。
看看黛玉悲伤流泪的一生,真想说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