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PK大奖赛”】雨夜(外一篇)
《雨夜》
我好喜欢这样的雨夜,风雨潇潇,滋润万物;淅淅沥沥,淹没了大地所有的喧嚣。恍惚间,自己躺在深山绿野,耳边传来阵阵松涛,风儿送来淡淡鸟语花香,把我从喧闹的尘世带入诗情画意的仙居……
雨,不紧不慢下着,浪漫又温馨。雨夜是美的,美在安静,美在自由,美在从容。
打开整扇窗户,独坐窗前,听风品雨。吮吸雨中清新的空气,看着阳台花草,静静听着春雨如针如丝滋润大地的声音,风声雨声,声声自在……
听雨如品茶,品的不是茶水本身,而是一种心情。听雨参禅,那感觉如品高山云雾,如品陈年普洱,是一种生命的享受。
窗外漆黑一片,阳台上的海棠花、三角梅、吊兰、菖蒲、山茶花,透着书房的灯光,和着雨珠,偶尔一闪一闪地露个笑脸。窗台上还放着我喜欢的菊花石、笣茅花和残荷,在风雨中展现独特的魅力。
白天喧嚣的大院安静了,木工家的吼声,屋后电动麻将机的噪音,麻友们开心的笑声,大人们的聊天声,小孩儿吵闹声,呜呜的汽车鸣笛声等等都消失在这黑夜的春雨中。
偶尔,窗前花园传来蛙鸣和虫唱,晶莹的雨珠掉落女贞树上,路灯不甘寂寞,终于找到了自己能发光的时机,柔和的光照着在碧绿叶片上的雨珠,闪闪发亮。
雨夜是一个永远都说不完的话题,有喜雨、苦雨、愁雨,这就要看听雨人的心境了,同是听雨,境界不同,感受也各异。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应是秋雨之夜,是愁雨。秋天本有一种愁的特质,而又融入了雨的声音,在夜的背景之下,就显得分外凄清、落寞了。
穿越时空,想起古代文人雅士,也特别喜欢这样的雨夜。有“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美妙意境,也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开怀欣然,更有“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的悠远禅意。
今夜,是一场喜雨。正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雨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着万物,预示着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我独喜爱这样的雨夜,这样的雨景。
《古庙听雨》
黄梅时节家家雨,山色空蒙处处蛙。古庙听雨观自在,煮茶论道话禅家。
又是一场夏雨,烟雨朦胧。奶白色的乳雾弥漫山间田野。群峰不见了,在下个不停的雨中,只见崇泗岩寺前挺拔的青松、碧绿的塔柏,远处的山峰,像躲迷藏一样,忽隐忽现,飘浮不定。
哗哗的雨声,打破了千年古寺的寂静,茶室边荷花池睡莲在笑,几只青蛙在池边上下蹦跳做着游戏。大修行天毅法师拿出珍藏很久的野生石斛,在壶中煮煎,大殿里飘着的檀香和着石斛的香气,弥漫着整座庙堂。
我们一块儿去拜会法师的四个人,央求法师给我们说说法,天毅法师说:“不可说,不可说,禅宗讲,不立文字,以心传法,明心见性。我出家后一直在找心,找了二十多年,从去年开始才慢慢有些着落。我现在要用“精、气、神”把“心”拴在菩提树上,不让它乱跑。在前两年一次佛教协会组织的讲经说法会上,安排我讲《般若波罗蜜心经》,我讲了81种心:心是如来,心是真我,心是真如,心是无极,心是元炁……”
此时的我喝着飘香的仙汤,听着雨打在荷池咚咚的响声,看着夏雨一阵紧一阵地下着,心已和着雨,回归了大地……
城里的雨,打在水泥地上,打在铝合金的门窗上,发出令人烦躁的叮咚声;而这山中古庙的雨,是落在荷池睡莲上,滋润着荷叶和花蕊,无声无息;洒在寺前的松针上,留下串串珍珠;飘洒在石阶前小水垱里,浮现出朵朵小白花……
整座庙被朦胧的青翠包围着,山鸟哪去了?在这寂静的深山怎么没了鸟声,沉寂的我在寻找着。
雨还在下着,茶还在煮着,我还在寻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