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走在太行道上(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走在太行道上(散文)


作者:仝晓思 童生,7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53发表时间:2018-04-30 13:22:46

【丹枫】走在太行道上(散文)
   题记:关于我的写作
  
   写作往什么地方走?最近才有了清晰的思路。概括了两句话,怀川文化,太行故事。事实上,这二十多年就是不自觉在这样走,从发表的第一篇《妹妹你大胆往前走》,到《红袄袄,红纱巾》,《远望坡》《你在他乡还好吗》,无不是在讲太行山山地文明的故事。这也许是受沈从文,贾平凹,以及赵树理先生的影响。反正,对蔚蓝色的那一脉山,总是怀了分外的好感,自然,对那里的人民,也便抱了无比深刻的同情。
   豫西北的太行山区是个奇怪的地方,而且包括古河内的怀庆府,彰德府,卫辉府,都是极具地域特色的地方,非常明显的豫地晋俗,甚至都是豫人晋腔。而我这二十多年的飘泊里,在太行山地呆了有四年,也就是寓居青龙峡的那几年。那里东临陵川,北靠晋城,南俯怀川,感受到了非常浓厚的山地风情,住在山上的时侯,我做生意的邻居,就是那里一个叫桂香的山地妇女。可以这样说,她所有关于商业的和生意上的经验,都是从我的媳妇言传身教里获得。我因此也有一次机会把她的一家,当做山地文明的实例来研究。而且,在褪去城市文明浮光掠影的匆匆猎奇后,慢慢地发现山地文明,善良淳朴热情之外的另一面——木衲、倔犟、保守、自卑等等的不好。然后呢,我恰又调到了太行山区的西村,当那里信用社的主任,这个职务,基本就是每天要和当地人打交道,好的孬的,都要来往。一年多时间里,跑遍了那里一百多个自然村,对山地的民性,多多少少就有了一个渐渐成形的认识。而这之前好多年,在安阳又呆了一段时间,工作中,认识了林县,武安等地的山地人。我感觉到,太行山地的人,无论是晋东南的壶关,陵川,泽州。还是豫西北的辉县,林州,修武,文化上是有共性的,这些共性中,用修武话说就是人特别的“圪拧”,用长治话讲就是“忽木”。焦作话翻译过来就是认死理,倔强的意思。1990年的时候,我有机会到焦作工作,那时在工厂,接触了很多的蓝领,发现了这个城市文化的奇特之处,即这个城市的官话并不是以怀庆方言为基础的,而是以豫东延津,封丘,长垣等方言为母本培养起来的,当然也吸收有晋语系的当地话。我于是就感到有意思,后来知道,这和近现代焦作煤矿的开发有关。2005年,二次去焦作工作,这次是到机关,对这里的文化呢,开始有了一个理性的思考,一个人边写作便观察这其中的差异性。进而才考虑了地狭人稠的博爱“精商”文化形成,考虑了武陟,修武人游侠仗义性格的另一面。有意识无意识就写起来。
   当然,由于没有坚实的理论体系,更由于个人功力的不逮,写的就零落,就模模糊糊。但有一点清楚:自己的文章,只有去表现这些地域的不可复制的东西,才会有生命力。而自己也只有写这些,才会在当下,浮躁的世间清净了自我。
   在时间流逝里,因为要解决物质世界的生存,七八年的时间里已经少有写作,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名利场中,以图中国传统的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也确乎有所得,最起码现在不必为吃饭发愁。当然是也有所失。尤其是文人敏感的心灵在残酷的现实里被震荡得伤痕累累。文学是要讲真话,而官场是最好不说,以免落下话柄,可是自己在这两种状态下转换的时候,不免就有些时空错乱。这样,在单位就往往被动,而政治上,是没有人会原谅你是一个文人而宽容你的,他有他的游戏规则,你违反了你就需要付出代价。这就使我很痛苦。同时为稻梁谋我还必须在这个单位熬下去,而且业务还不能够干得很坏。文学就成为牺牲品,写的就愈发少了,虽然我清楚自己还算适合这个职业。
   意外的是副产品,就是对于现实,有了格外的清醒。而这七八年,又真的行了千万里的路,得到了读万卷书也读不出来的真理。
   师傅呢就是两位:一个叫山,一个叫水。
   师傅的智慧全在沉默里,几千年来点化了多少的人。孔子坐山而小天下。嵇康隐山水而致旷达。陶渊明见山水才只知有秦不知有晋。他的沉默就是救助,他的波浪就是经卷。好多时候我就想,大智慧其实都在山水中。那里有现成的悟,也有现成的道。就看你于自然的缘分,这个宗教上就叫“慧眼”,没有缘,你读多少的书也不一定能够超越那些写这本书的人。这就是说师傅不同,你的结果可能也不一样。
   人生是希图名利的。这没有办法。因为人类的遗传基因决定了竞争优势必然产生这些东西。
   写作也是名,而且古代的大隐相当一部分也还是为了名,不过是显名隐名罢了。
   中国文化的可怕就在这里,太讲名,什么名誉,气节,争气等等,追求虚荣基本上都到了变态的地步。由于长期的重农抑商,许多文人,你让他不求利他做得到,但如果不名就很难办,哪怕落个清苦也是个名啊。
   人无欲到极端和欲望到极端都是非常可怕,会办出来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这发展到传统文学所津津乐道的“二十四孝”就是代表,什么卖了儿子孝敬父母等等,都是文化异化的结果。所以,我一直提倡,不灭欲,但要适度地控制欲望。只有适度的控制才有人生的和谐。
   所以写作,我这些年在尝试着平和,不再过分太功利的重视文学本身,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更不会为个什么什么会员和作家的名号去忙碌。实在的讲,人生几十年,重要的是活得自在。活得如果不太自在,就想法掀掉那些压在身体上不太舒服的东西。而名,恰是往往能够在带来虚荣满足的同时,而又带来不舒服的东西。于事物的看法,我其实更愿意把思想的利刃,包裹了圆润的薄衣。在没有对抗状态的情况下,写我自己的小小的看法,毕竟,写作的目的是要影响人而不是让你去杀人。同时,我也清楚,在所有的影响中,只有思想最不容易被强奸,但如果她接受了你的思想,没有名份她也愿意宣扬。
   其实三年前,我在博客网的时候,我大抵是给我的文章风格是定过调的。而且,我也有一个没有时间限制的写作计划。通过这些写作,我当表达我的看法,思考,当然,我不想是那种絮絮叨叨的,带有说教的风格。现在,我把他复制过来。可能自己的写作动机就会清澈起来。
   曾经在天涯论坛看到一个叫菩萨岭人的作者讲的小笑话:一个小女孩拿着日记本请一位派头很大的明星签名,这位明星签名后得意地等着小女孩向他道谢呢,兴奋的小女孩一看那个签名,立马掏出橡皮来擦,嘴里嘟囔着:“我当是谁谁谁呢,原来是谁谁淮。”
   人人都以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也许在他旁边的第二个人看来他什么都不是。
   所以,佛教人破除我执,也就是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你生为你,他生为他,我生为我,都是极为偶然的。可是在思想上,文学却总是要追求别人所没有的高度。面对那些文学先贤们,看着他们书的时候,我总是告诉自己:我可以没有你伟大,但我与你思想不同。
  
   2006年于南园子
  

共 26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作者给自己规划写作方向的一篇文章,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修炼而定,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个性,是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作者清晰的思路可以概括了两句话,怀川文化,太行故事。师傅就拜了两位:一个叫山,一个叫水。师傅的智慧全在沉默里,几千年来点化了多少的人。孔子坐山而小天下。嵇康隐山水而致旷达。陶渊明见山水才只知有秦不知有晋。他的沉默就是救助,他的波浪就是经卷。好多时候我就想,大智慧其实都在山水中。那里有现成的悟,也有现成的道。就看你于自然的缘分,这个宗教上就叫“慧眼”,没有缘,你读多少的书也不一定能够超越那些写这本书的人。这就是说师傅不同,你的结果可能也不一样。全篇文字精炼,情感真挚,智慧明晰,独辟蹊径,启人心智,创作体会,值得借鉴!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4-30 13:49:21
  全篇文字精炼,情感真挚,智慧明晰,独辟蹊径,启人心智,创作体会,值得借鉴!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