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现代诗歌 >> 【柳岸•爱】漂泊的城市(诗歌)

精品 【柳岸•爱】漂泊的城市(诗歌)


作者:甲申之变 进士,7208.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55发表时间:2018-06-13 06:31:59

共 1464 字 1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此组诗歌从大处着眼,构筑的是大场面。裁取一段历史入诗,首先从宏观上切入,关注兴衰,后继对那个时期的即时场景进行挖掘和考量。商朝立国时间应为前1766年至前1111年,共655年。商朝六百五十多年间曾五次迁都,五个都城中的四个都在河南境内。在河南的安阳市、偃师市、郑州市都发现了城市规模的遗址。殷周时期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青铜文化,这一时期城市兴起。商五百年止于周,周又分西周和东周,东周有春秋、战国两期。又是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时期。所以要读懂此诗,得先大致了解这些历史知识。“王台。沉香。蝴蝶的标本,包括那榆木的色彩/灌上步履蹒跚的远行志,不知归路/归路是盘庚和武丁的田园。巫祝洒泪,血太阳叙诗”上古帝国,庙堂凶险,总有四伏的危机和你死我活的政治勾心。诗中盘庚指一场政治危机,时大水淹城,水患同时王位纷争不断,天灾加人祸,称“九世之乱”其后武丁治国,开一派盛世。此时期灭躬方平西羌定荆襄,拓土扩疆,兵戎不断。一轮血太阳叙诗,是苍凉无语的悲壮!王台和农舍交相辉映,城市和田园浅浅呤唱古风,是不动声色而又不止息的祷告。“共伯的眼神,历王执戟,仓廪温顺”共伯疑为共和行政,此是西周历史上一个待考的悬案,且存疑不论。厉王指周厉王姬胡,西周第十位天子。周夷王的儿子。在位37年。 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任用荣夷为卿士,实行“专利”,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因此招致了贵族和平民的不满。他还不断南征荆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别是猃狁,不时入侵。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于周的东南淮夷不堪承受压榨,奋起反抗。“国人暴动”后厉王只好逃出镐京。而仓廪温顺是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俗语,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你看历史不过是鲜花有着锦时,歌舞升平,烈火烹油时,剑拨驽张。都说历史血腥,“连西望衣冠的戎马”也唏嘘不已了。众所周知,卜辞和八卦是周文王的专利。而祭祀自然而然始于殷周了。“上古之年,太甲放逐”“亡者逃避着饿死的魂灵念卜辞/爱着的,不虚荣生的坟墓/爱着的,曾虚无缥缈的汤汤沧海”祭祀是通过一定仪式向神灵致以敬意并祈求佑护和赐福的习俗活动。重视祭祀,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特征。传统祭祀活动蕴涵着丰富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祭祀文化凝结了浓厚的人文精神,形成了华夏民族敬天爱人、慎终追远、合亲尊祖、衍德崇宗的群体意识。“楚狂人牵着瘦马和破碎的心走了/安静的飞鸟和名士,挽着一块燃尽身体的衣袖走了/拾蹠着生桑之梦,战国不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上古不仅多名士,还多狂士。孔子去楚国,楚国隐士接舆有意来到孔子门前,说“凤鸟啊,凤鸟啊!你怎么怀有大德却来到这衰败的国家!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天下得到了治理,圣人便成就了事业;国君昏暗天下混乱,圣人也只得顺应潮流苟全生存。当今这个时代,怕就只能免遭刑辱。幸福比羽毛还轻,而不知道怎么取得;祸患比大地还重,而不知道怎么回避。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在人前宣扬你的德行!危险啊,危险啊!人为地划出一条道路让人们去遵循!遍地的荆棘啊,不要妨碍我的行走!曲曲弯弯的道路啊,不要伤害我的双脚!我们再看《名士篇》所谓名士,总有特立独行的地方。上古名士喜欢隐,或隐闹市或隐山间,但骨子里十分清高,不屑与权贵为伍。那个时期崇尚“万般皆上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故名士多是博学多才之士。“藏锋芒于山野,举箸提笔/城郭的公爵饮酒谈王道/客卿在朝,食邑在外。编钟礼乐,六佾舞庭”士为底层之贵族,有统驭平民的权力,亦有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义务。“狂人唱巫歌,披发跌足”名士总是与众不同,周游列国的孔子还算注重仪表,毕竞是学富五车的雅士,须有高山流水之韵,吞吐宇宙之势。“湘江水唱袅袅秋风/湘夫人在北渚之上/草木长出白鹄的痕迹”《湘夫人》是屈原《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祗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人们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亲切。这个时期,百家争鸣,文化气息颇为浓厚。“楚国和吴国白了头/楚国的八百年,郢爰抬爱之人,尸骨无存/兴盛之年,名士不悲悯/衰颓之岁,名士含恨山河”楚国和吴国白了头说的是伍子胥。伍子胥是楚国太师伍奢的儿子,当时在位的楚国国君是楚平王,起初楚平王对伍奢信任有加,将伍奢官位从大夫提升到太师。但是后来楚平王信心奸人费无忌的谗言,要杀伍奢。结果毫不知情的伍奢被杀,伍子胥则幸运的得以脱逃。这逃亡的途中便发生了伍子胥过昭关的事情。话说伍子胥逃脱之后,来到宋国,但是宋国内部也是混乱一片,于是伍子胥便打算离开宋国去投奔吴国,途中路过陈国,从陈国往东行进了几日来到了昭关,这就是让伍子胥一夜白头的地方。“身陷囹圄的简竹,有人哭秦廷,哀鸿孤独/散尽最后一滴血/不生灵,不涂炭/砍柴过桥,牵一缕黄昏/归隐在自己的影子里,沉沉拂晓”历史是沉重的,沉沉拂晓,阳光会穿透层层长河,照耀千秋。诗三《庶民篇》过去的庶民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强盗和良民捧读春秋”诗人笔触深刻,直入骨髓。全诗上中下,全景式地描述了殷周时段的历史场面。用典和剖析相当深刻。语词凝炼,结构疏密有致,有佳句有技巧,将史事信手拈来,时有警句迸出。佳构不俗。倾情推出欣赏。【编辑:刘文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614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文龙        2018-06-13 06:38:40
  此组诗洋洋大观,推荐点赞,远握奉茶。
回复1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8-06-13 22:42:09
  刘老师的编按洋洋洒洒,把我的历史观都显现出来了,相比自己的诗歌,感觉自己逊色不少啊~~~
2 楼        文友:极冰        2018-06-13 17:34:33
  甲申老师的诗篇,细细读来,如三卷不同主题历史的画卷。随着诗句欣赏历史的凝练、或厚重、或悲壮、或凄惨,或无奈……大手笔之作,叹为观止!????
   祝甲申老师生活愉快!文思泉涌!
极冰
3 楼        文友:极冰        2018-06-13 17:39:33
  刘文龙老师的编者按,真下功夫!细细诠释了诗中历史时期的事件,典故,渊源,对甲申老师诗篇的理解有深化和引导的作用,对这样的编按,出了佩服,还是佩服!????
极冰
4 楼        文友:极冰        2018-06-13 17:40:36
  唉,大拇指变成那么多问号,无语。
极冰
5 楼        文友:刘柳琴        2018-06-16 15:05:27
  祝贺斩获精品,期待精彩继续!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6 楼        文友:刘柳琴        2018-06-16 15:07:15
  读刘老师的编者按,了解了不少历史知识,也为刘老师认真不苟的精神感动!为刘老师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