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外婆的窗是回忆的墙(散文)

精品 【菊韵】外婆的窗是回忆的墙(散文)


作者:冬枫东 布衣,17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85发表时间:2018-06-21 21:22:22

【菊韵】外婆的窗是回忆的墙(散文)
   外婆家在云盘山最高处,应该是小镇的至高点了。年少的我想不明白,外婆为何把家安在那个小山顶上。就她那一双小脚,住在那个山脑包上,上上下下及不方便不说,就拿吃水这么简单的事来说,挑着一担水爬到家,多少壮汉都觉得累,何况外婆。但是在妈妈看来外婆此举就很英明,谁不知道青龙街三年不淌田老母猪都要戴金响铃。外婆把家搬到小山顶上,管你青龙河的水再怎么淌,家也安然无恙。也不愧是母女心连心,妈妈竟然一眼就看破外婆的心机。
   站在外婆家门前,长着许多古树的兴安寺及周边人家的房顶一览无余。我们表兄妹几个在自家门前玩,随便扔个石头就能打到人家的房顶。因此,虽然占据着小镇的至高点,但我们玩耍时却格外小心,生怕失手打坏人家房顶上的瓦片,招来一顿臭骂。外婆家前面的山坡上,有几棵歪歪扭扭的老青香树。站在外婆家门前就能看到几只八哥在树枝上唱歌,我认定那树上一定有它们的窝。某天趁外婆不注意,我偷偷跑到山坡上,爬上了高高的老青香树。爬到青香树一半时,在树上已经可以看见外婆家的门,还有堂屋里的饭桌。我正在专心地找着鸟窝,耳边传来外婆脆生生又有几分惊恐的声音:害人鬼哎,你爬到树上整那样啊?老高高的树,你不怕掉下来?害人鬼哎,赶紧下来,赶紧下来。其实我是被她大呼小叫的声音吓着,赶紧麻溜地下了树,不敢去外婆,直接跑回了自己的家。
   我以为爬清香树这种小事不过如此而已,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殊不知我晚饭还没吃完,外婆拐着一双小脚就来家里告状。她拉着我妈的手,指着我左一个害人鬼右一个害人鬼。我感觉我吓坏外婆了,趁她们娘俩正说得起劲不注意,早一溜烟跑了。
   当然,妈妈从来没有为这种事打过我。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果真是妈亲生的,我才有幸活到今天。但是,因为事关性命安危,妈妈还是狠狠地批评了我,并让我保证从此不去爬云盘山的老青香树,不然外婆就不准我去找表哥、表妹玩。
   并不是外婆家里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玩具,而是到她家那一路之上的风景让我感到无比开心。如果不能去外婆家玩,我将会损失多少乐趣啊。为了保住自己的乐园,我答应不去爬那几棵古老的青香树,但是仍然偷偷去爬一些叫不上名的杂木树。
   外婆家门前的山坡上,除了古老的青香树,还有几排整齐的桐油树。那几排桐油树在外婆家门前的最下方,一到春天就开出一串串粉红色的花格外好看,在风中散发着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桐油树不算高,我轻易就能爬到树枝上摘那一团团花,树上密密麻麻的叶子,能掩护我在树上玩一个下午也没人发现。那是外婆家风景最好的季节,门前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山坡上的人家,一路之上偶尔还长着几丛野花。山坡脚,收割完蚕豆的四龙村灌满整整一大潭水,在只有见过小河淌水的小镇人眼中,这一大潭水就是想象中的“海子”。晚风吹来,“海”面上一层层波浪细细地扑打着山脚。在这个时节我很安静,时常坐在外婆家门前的山坡上,痴痴地望着那一潭水一看就是半天,饿了就跑到外婆家盛一碗冷饭,然后在长满刺的灌木丛下吃了,傻呼呼地呆一天。躺在山坡上的杂木树脚,我时常在心里赞叹,外婆果真英明,把家安在云盘山顶,非但不用担心青龙的水患,而且风景这么好。别人只有空闲了才能到四龙村坝塘边上走走,看看这一片“海子”。就外婆家住得高看得远,纯粹“独占”了这一片只存在一个月的海景。
   在我看来,外婆的家在小镇的至高点上还有另一个方便:声音传播得快而远。自从搬离了汪家大院之后,半个小镇的上空经常飘荡着外婆喊孙儿回家吃饭的声音,当然也喊舅舅,她站在云盘山顶喊儿子和两个孙儿的声音半个小镇都能听到。当外婆的声音飘进我们耳朵,妈妈经常对我说,听听,你外婆那股卖马肉的声音,像个知了一样脆扎。
   偶尔一次,天空中飘来了外婆一如继往的喊声,却是喊妈妈的名字。我跑去告诉妈妈,她将信将疑地说是我听错了。我坚信不是听错了,就和她一起跑到大街上听,果然是外婆在喊她。外婆喊女儿的声音在傍晚时分听起来有几分凄厉,妈妈以为外婆家出事了,吓得连爬带滚赶到云盘山顶。当妈妈见到外婆时,她还在家门前站着,对着我家的方向伸长脖子喊。妈妈气喘吁吁地问,妈,你喊我有哪样事啊?叫得全镇人都听到了。
   外婆转身看到我们娘俩高兴地说,你们跑得真快,我才出声气你们就到跟前了。妈妈被她这么轻松的话气得半死又无可奈何,走到家里坐下大口大口地喘气。外婆从里间拿出个什么东西说是给妈妈的,这就是她喊妈妈来的真正原因。我和妈妈怏怏地往回走,路上遇到熟人都跑上来问,你妈喊你呢,你认得不?
   被吓了一次之后,再听到外婆的声音妈妈都会认真地听听。我经常好奇地问妈妈,你老了会不会像外婆一样喊我,喊得全镇人都听到?我还对妈妈说,如果你将来也会这么叫,我得趁早改个名字,改个叫起来又响亮又容易辨别的名字,至少不能让我听成是别人的妈在喊。妈妈经常指一下我的脑门,然后笑着说我可没有你外婆那种精神,老了老了声音还这么脆。
   那时,我又猜想,人们所说的恶,是不是因为外婆那个高亢尖锐的声音,让人听起来像电影上那些恶人。反正,外婆那个声音在我的耳边飘荡了好多年,才随着时光慢慢散去。
  
   四、大舅的辉煌人生
   年轻守寡的外婆,又痛失了两个幼小的孩子,对于活下来的一双儿女外婆格外疼爱。外公过世后,大舅无疑是外婆人生中最完美的希望,为了大舅的将来,她几乎用尽了人生的全部。外婆把他当作心肝宝贝,舍不得他吃苦,恨不得把天下最好的都给他。
   她让大舅去上学,上旧社会的学堂。但是大舅没能如她所愿,他年年留级,一直留到全国都解放。解放后,新中国人民政府提倡男女平等,妈妈已经十四岁才有幸进了学堂。俗话说一母养九子,九子不像娘。妈妈的聪慧才入学几天就表现出来,老师跑去外婆那对妈妈好一番夸奖,也就是老师这番夸奖害了妈妈。外婆找个半仙掐着指头一算,半仙说妈妈天姿太高,会抢了舅舅的风水,占了他的福份。于是妈妈被外婆从学校生生喊回家,从此天天在家干农活。外婆这一举动让妈妈一生都在责怪,怪她让自己在新社会当个睁眼瞎。我相信外婆当年的这份私心里,除了重男轻女的封建迷信思想,还有她负担不起的生活重担。
   大舅读了十年小学,属于当时的高小毕业生,算世人眼中的文化人。人说慈母多败儿,外婆寄托了全部希望又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儿子,在小镇上多少也算个名人,大舅的名字就是小镇人眼中好吃懒做的代名词。上过十年小学的大舅,在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急需用人之际,他无疑成了抢手货。1955年刚满16岁的大舅被招到小镇粮管所工作,可是大舅嫌这份差事太苦,远不如闲在家里舒服,所以他干脆辞职回家。但是他这个读了十年小学的文化人太抢手,小镇供销合作社又把他叫去上班,和我爸爸成了同事。但是大舅嫌挑着货物下乡当个货郎太辛苦,又一声不坑跑回了家。供销社很够意思,眼看挽留不了这个人才,于是赠送了一套农用工具——锄头、铲刀送其回家。之后,他又被玉溪卷烟厂录用,人们以为这次他会好好干了,毕竟是在大城市工作。但是他到了玉溪卷烟厂没多久又跑回家,连自己带去的行李都没拿。
   多年以后,听到大舅这段光辉灿烂的历史我气得直翻白眼,世界五百强都留不住这个懒汉。最气愤的是妈妈,当年她若是能上学,哪怕只上过两年,她都是红塔集团的退休老工人。
   从单位上辞职回家之后,天天在床上睡懒觉的大舅,在众人的劝说下,终于起床干了几年生产队的记分员。我经常看见他穿着一件干干净净的白布衬衣,衣脚扎在裤子里,抱着公分簿脚步轻盈走在生产队的田间地头。那是我平生见过的最有精神的大舅。
   大舅的工作经历在我眼里堪称一奇,但我认为是外婆太过英雄,才造就了如此好汉的儿子,因为这么懒的大舅竟然娶过三个老婆。那年月,一个寡妇养着一个高小毕业的儿子,还娶了三个儿媳,外婆不止恶而且英雄。
   我没有见过大舅的前两任媳妇,因为我还没出世他们就离婚了。只是听妈妈说过,他娶的媳妇一个不如一个,最有本事的就数第二任。当年他从烟厂不辞而别,就是他第二任媳妇跑去烟厂找到小镇上的老乡,让老乡把他的行李拿出来,她带着行李一溜烟跑到车站,带着大舅那点吃剩的东西坐马车回家。
   我记忆里只有一直喊舅妈的那个女人,她和表妹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一张马脸,笑起来一双眼睛就只有一条缝,皮肤不白,但是也不见有点红色,整个人看起来,好像还有那么一点点窝囊。童年时我并不知道大舅的婚史,因为舅妈和表姐、表哥、表妹在我眼里就是外婆一家。他的前两段婚姻短暂得如同他的工作年限,与前两任老婆都没有生过孩子,所以他的第三段婚姻在我眼中才如此完整。只是,所谓的完整纯粹是我想错了。舅妈经常和外婆闹分家,而外婆对付舅妈的办法更奇特。
   舅妈说话的声音不大,还有点吐字不清。因为闹分家她和表姐被外婆分到第一个天井右边楼下住,出家门就是大院的门。她们娘俩在大院的墙上种了一盆紫色金凤花,是很少的品种,我也很喜欢经常跑去她那看花。
   因为外婆的原因,她和我妈妈有点小矛盾,但是对我还算好。在妈妈和别人扯家常时,我隐约听说外婆不喜欢舅妈,嫌弃舅妈三锤打不出两个冷屁,做事又不麻利,还时常闹分家。外婆恨铁不成钢,于是强行把儿媳分出去单独吃住,儿子和孙子拉过来和自己同住,但是大舅又经常跑去和自己的媳妇住。外婆大骂儿子是怂货,夫妻俩在外婆的骂声中分分合合。
   我不懂是因为大舅那么听外婆的话,还是他们夫妻之间本身就有问题,总之我小学没毕业,他的第三段婚姻也宣告结束。大表姐分给舅妈,表哥和表妹由大舅带着。离婚后舅妈带着表姐还在汪家大院住了一段时间,其间,她和大舅也产生过复合的念头,终因外婆一再干涉无果而终。后来舅妈带着表姐回到娘家,听说不久就带着表姐改嫁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她和表姐。如今回想起来,就我外婆那么英雄的人看儿媳,舅妈确实不入她的眼。
   舅妈改嫁后,大舅突然发现自己半生的幸福全毀于外婆之手,他像一头睡醒的狮子,开始疯狂地咆哮。他和外婆吵架,打两个儿女,不准他们上学,让他们和外婆一起去田地干农活,而他自己在家里发疯、砸东西。他恨外婆毀了他的婚姻,让他人到中年却孤身一人。他希望有个女人过正常人的日子,于是打发儿女去找舅妈,无奈舅妈已有新的家庭,只表示愿意收留一双儿女。外婆却死活不同意表哥去投靠自己的亲妈,那是她的大孙子,香火传承人。
   后来,大舅得到一个好消息,舅妈又单身了。他开始往前任老婆那跑,希望她回来重新建立一个家。有了希望,他不打人也不骂人了,有时间就跑去找前妻,回来之后就在云盘山顶上哼小曲。难得的是,他居然下山来挑水了。妈妈开始极力说服外婆接受舅妈,让他们俩破镜重圆。没有老婆的他,已疯狂得让大家无法忍受。
   我忙于上学对此事也不太关注,某次和妈妈说起大舅的婚事,妈妈说是舅妈不愿意复合。这样的结果让大舅加倍仇恨外婆,他不但彻底躺下不干,还打人、骂人,整个家就是外婆和表哥表妹担着。年近七十的外婆拐着小脚奔波在承包田里,上山挖地、下田插秧。小脚女人不能干活在她那就成了传说,在我眼里外婆就是传奇,而这个传奇故事里,还有一个传奇的大舅。
  
   五、有一种亲情剪不断理还乱
   时光斗转星移,社会随着时代的变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已经越来越好了,我家、外婆家的日子因此有了很大改变。外婆虽然七十多岁了,声音依旧那么脆,她眼里调皮捣蛋的小外孙女已渐渐长大了,我考上了高中,背上行囊来到离家40公里以外的县城上学。
   假期,我从学校回到家,从二姐的口中得知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我家和外婆家彻底吵翻了。二姐严肃地告诫我,以后不要到外婆家去了,也不准和外婆家的任何人来往。她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是恨恨的。
   我认真听了半天,才把这件亲情翻船事件搞清楚。原来,在表哥的努力下,外婆家的经济条件已经有了很大转机,他们要把华三间的耳房盖起来,于是来我家找冲墙的墙板。当年盖华三间时,那一副墙板是两家人共同凑的,每家一块。华三间盖好之后,我家盖偏厦时,墙板被我爸拿来做成自家大门的门板已用了多年。面对外婆一家的讨要,我爸答应另外给他们两块木板做墙板,但大舅死活不干,一口咬定就要当初那块。外婆率领大舅和表哥几次到家里吵,外婆当然是又哭又闹。后来表哥和大舅要强行拆我家的门板,竟然跟我爸动手。
   外婆这一举动不但伤透我爸的心,也伤透了我们五姊妹的心。虽然二姐及时赶到制止了争斗,双方并没有打得太狠就停手,但是曾经载着两家人风雨同舟的亲情小船就此翻了。

共 11500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回忆如此重。记忆中的一切又浮现于眼前。外婆的音容笑貌如同老电影一幕幕再现。年少守寡的外婆拖着一双伶仃小脚艰难的讨生活。为了生存。有了"恶"名声,但这是被生活所逼迫,无奈之举。一个寡妇带着儿女不容易。回想着外婆以一双小脚奔波于田地间,辛勤的劳做。她坚韧的个性可见一斑。童年里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外婆的一切还记忆犹新。那山,那水,那树,那木,那一声声长长的呦喝,都如此清晰。虽然以后因为琐事而分隔,可对于外婆的念却越来越多,但这份念成为遗憾,外婆去了,永远的走了。只有那一份舍不得的牵挂萦绕于心头。文章用细腻而生动的笔墨为我们刻画勾勒出一位有个性,且坚强的女人形象。她身上有着中国女性传统的特点,也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好文章,赞一个【编辑:枫魂帝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624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雨后咖啡        2018-06-21 22:55:50
  外婆是一种岁月,岁月如歌,牵念无限。
回复1 楼        文友:冬枫东        2018-06-22 09:31:32
  亲,谢谢哦。
2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8-06-21 23:03:29
  且行且珍惜,走远的记忆珍藏于心中。感谢赐稿菊韵,问好。夏祺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回复2 楼        文友:冬枫东        2018-06-22 09:33:09
  谢谢,辛苦了。
3 楼        文友:雨后咖啡        2018-06-21 23:46:48
  岁月的漂泊,只是委屈了心,而生命的厚重,却一如既往地沉淀出一颗伟大的灵魂。拜读亲的精彩文字,期待精彩继续。
4 楼        文友:唐柳        2018-06-22 10:07:06
  很棒的文字,我喜欢这样平实朴素的味道
携文字之精华,震男儿之雄风
5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8-06-22 10:36:37
  文字纯朴清新,贴近生活,人物形象刻化逼真,乡土气息浓厚,豪无捏作之态。真心的好文字,向老师学习了。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6 楼        文友:玉之残泪        2018-06-23 08:47:16
  时光无法冲去,记忆的闸门轻轻打开,那些远去的美好,往事如昔,历历在目……问候东东,周末
7 楼        文友:青涩治愈        2018-06-27 16:42:33
  时光渐行渐远,有些记忆却永远的烙在内心深处。欣赏佳作,拜读学习了,问好老师夏琪
文风
8 楼        文友:宇宙        2018-06-28 16:50:30
  文章感情细腻,于细微处着手,细细讲诉着外婆坎坷的人生,给我们以浓浓回忆空间,感谢作者。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