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读不懂的父亲(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读不懂的父亲(散文)


作者:流汗的公牛 秀才,293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68发表时间:2018-06-27 22:38:56

父亲在我眼里似乎永远读不懂。
   印象中,父亲对工作是极端的负责,经常见他抱着一大摞作文本回家修改。对学生的作文批改更是仔细,像:题目上下空行、错字、别字、病句、标点符号,都详细罗列标出,文后的评语有时能写大半页,有的甚至比学生的文章还要长。
   为提高学生成绩,他经常自己刻蜡版,手推油印卷子。有好多次,父亲拿到家加班刻蜡纸。趁父亲不在的时候,我也偷偷地学着父亲的样子,拿着刻版的铁笔在蜡纸上写过字,由于不懂用力技巧,每次都是将蜡纸划破而告终。每次进城办事,他都不忘给学生捎学习读物,并鼓励学生订阅《作文》《中学生阅读》,开拓学生视野。
   还有一次,父亲天不亮去学校,由于天黑没路灯,在大街上被车撞倒,伤了腰。父亲为了不耽误给毕业班的学生上课,硬是架着双拐去学校,坚持了半个月,没耽误一天课。县教育局长听说了父亲的事,专门去家里看望了父亲。
   父亲当班主任那些年,每逢开学,街坊四邻都托关系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父亲所教的班里,他们都是慕名而来。以至于让校长为难,因为不光差生想进他班,好学生也要进,这样一来,其他班主任就会有意见。毕竟,这直接影响班里的升学成绩。最后,父亲也没有办法,有几次不得不用好学生换差生,他搁不下面子。
   父亲在教学上下了很大功夫,每天一大早就去学校,带学生跑操,监督早读。虽然教了几十年毕业班,但,每学期开始时仍坚持备课,一丝不苟,尽管有的教材早已烂熟于心。还经常与班里其他授课老师交流,研究共同提高学生成绩的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偏科现象。
   说真的,对于当时农村的孩子而言,上学是唯一的出路,家长对于那时的应试教育也很赞成。我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些年,每逢学校期中、期末考完试,父亲的办公室里便贴出来一张分数榜,全班学生被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名,各门分数、总分,分别列出,红色的数字格外醒目,用于激励学生“比学赶超”。这种方式尽管不科学,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进步的学生,父亲从不吝啬的大加表扬;后退的,父亲耐心帮助分析原因,不忘鼓励打气。而对于想退学的差生,父亲更是极力挽救,上门做思想工作,最终让差生看到了希望,重新拿起了书本。
   在这个问题上,我很是纳闷:有的感觉就不是学习的料,还费那劲干啥?认为父亲是多管闲事,多此一举。不过,父亲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很多差生的家长后来都非常感激父亲,因为,在父亲和其他老师的谆谆教导下,通过不懈努力,差生也考上了理想学校。现在想来,父亲班里的成绩突出,多半是源于他要求严格,善于做思想工作。时至今日,方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家里的柜子里至今还保存着父亲的荣誉证书,厚厚的一大摞,曾被评为地区先进教育工作者。那年当选县里“十佳班主任”后,还到全县各乡镇巡回做报告。
   那些年,父亲利用他擅长书法的优势,在班里张贴了许多有关读书的诗句、格言,许多至今仍记忆犹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早梦,阶前梧叶又秋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那时父亲班里的学风很正,想必这些名言警句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有一次,偶然翻到了父亲在上世纪80年代所带班级的毕业照,尽管是黑白的,又过去了几十年,但,望着照片里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父亲还能一一叫出照片里学生的名字,真是不可思议。我知道,这背后是当年父亲的真情付出。
   在我眼里,父亲还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喜欢管闲事。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可父亲没少去帮邻居们解决家务事。我母亲多次埋怨他,也无济于事。当然,为学生考学的事也没少跑腿,以至于现在许多父亲教过的学生还对他念念不忘。近几年,别看他快80岁了,小区的水费征收、卫生管理都是由他张罗的。
   前两年,小区老是丢东西,父亲一个人跑社区、找派出所,软泡硬磨,最终安装了监控设备,连片警都说:“大爷,你真是个操心人。”现在,小区门口的一块黑板成了父亲的“私人领地”,每月的水费账目被一笔笔详细列出来,还附带有“安全须知”、“租房信息”等内容,熟悉父亲的人一看字,就知道是他写的。每年春节,他还自掏腰包买纸、买墨汁为小区书写春联。小区的老老少少都知道父亲这个可爱的老头。有时,我也嘱咐他,年纪大了,少问点闲事,父亲听了仍是我行我素,用母亲的话说:操心惯了,别管他。说了几次,我也不再过问了,顺者为孝,只要父亲开心就行。
   2017年,父亲过生日前,我为父亲抄了幅《心经》,没想到,父亲竟装裱后挂到了客厅,虽然自己的字拿不出手,但也是对父亲的一点心意了。每次回去,父亲都不忘给我看他新近创作的诗歌或是书法作品,要我提意见。父亲的诗歌多次在报刊上发表,书法作品被亲戚朋友收藏,甚至被带到了国外。他活到老,学到老的劲头,值得我们姊妹几个学习。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有时读不懂却可爱可亲的人。
   2018.6.25

共 20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印象中,父亲对工作是极端的负责,经常见他抱着一大摞作文本回家修改。对学生的作文批改更是仔细,这位父亲才是真正的园丁,学生有这样的老师就是有福气。,父亲天不亮去学校,由于天黑没路灯,在大街上被车撞倒,伤了腰。父亲为了不耽误给毕业班的学生上课,硬是架着双拐去学校,坚持了半个月,没耽误一天课。县教育局长听说了父亲的事,专门去家里看望了父亲。很多差生的家长后来都非常感激父亲,因为,在父亲和其他老师的谆谆教导下,通过不懈努力,差生也考上了理想学校。作者用最朴实语言记叙父亲对学生呕心沥血,不辞辛劳的教育辅导,为人师表值得赞扬。力荐阅读。【编辑:湘西古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湘西古痴        2018-06-27 22:39:27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丹枫,期待精彩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