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我们院里的大妈们(外一篇·家园)

编辑推荐 【八一】我们院里的大妈们(外一篇·家园)


作者:尚思华 童生,503.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14发表时间:2018-07-03 21:57:34

【八一】我们院里的大妈们(外一篇·家园) ◎我们院里的大妈们
  
   我家住在幸福路尽头的一个极小的院子里,这里只有四幢小高层楼房,住着252户人家。就是在这样极其普通的小区里,却生活着这样一群有趣的大妈们:为了一个个小家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吃住行学……乐此不疲地游荡于各个商场、超市,抢购特价商品,在各种需要排队领免费物品的地方处处可以见到她们的身影。
   俗言道: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它道出了人性生存最起码的生活准则。多少年来有多少个游子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又有多少个大妈为了它日夜操劳。在她们身上放大了中国女性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黄大妈,今年81岁,无职业无收入,几年前老伴患病撒手而去,从此就失去了老年人唯一的生活依靠。为了不给儿女们增加麻烦,她每月仅靠国家给她那一点遗属补贴是远远不够的,每月要定时吃药得不少钱,还有吃喝拉撒等方面开支,真是入不敷出。所以她不得不每天早出晚归,无论哪家保健品公司做什么活动,她都会不远数里参加,从而获取一斤免费面条或者十个鸡蛋之类的礼品;周边的超市有打折的蔬菜或者其它物品,她总是次次到场。只要身体允许,一有时间到处拾破烂,用她的话说就是行走三分利。路旁、超市、商场以及邻近小区的垃圾桶,她一天不知道要翻腾多少遍,每每捡回的破烂再经过分类整理,然后去比较远的废品收购站去换取人民币。她的腰椎间盘早就突出的厉害,压迫得一条腿走路一瘸一瘸的,但她靠着一辆破三轮车代替了双腿,东奔西跑,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了靠山。她坚强、乐观,从不怨天尤人,每每见到她总是乐呵呵地打招呼,每天总是高高兴兴地出去,快快乐乐地回来。
   张大妈,她年龄有六十多岁,是个六七十年代的下乡知青。个子特矮,几乎成了小矮人。身材和脸型都是方形的,短发,长得貌不惊人。老伴早已病故,有一双儿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如今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完婚。她是个下岗工人,每月已有一千多元的工资,由于家里没有像样的房子,所以没有姑娘能看得上她的儿子,到现在还是娘俩相依为命。她天天就是一门心思的捡破烂,小区里的垃圾桶成了她的专柜,一天到晚不知道要翻找多少遍。邻居的小区她也成了常客。你瞧瞧她:一脸灰尘,一双手什么时候看都是脏的,脚上穿的鞋也是灰突突的,全身的衣服似乎从来没有彻底的清洗过。她节约的奇怪,只要儿子不回家吃饭,连饭都不做,菜也不买,垃圾桶里只要有别人扔下的剩饭剩菜她都把它捡回来吃了,每天像个铁人一样出现在大家视线下。她捡得废品家里堆得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小区的偏僻处也成了她的垃圾聚集站,她像着了魔似的一天到晚徘徊在垃圾桶旁。总之,一年到头就是一门心思地捡着垃圾、整理着垃圾和搬运着垃圾,成了垃圾大妈的代名词了。
   隔壁的刘大妈,早上才五点钟就骑着自行车出去了,她有七十多岁,身材瘦小灵活,一天到晚就见她骑着车子,不是去卖保健品的“善行康”、就是“慈善堂”等公司领取一斤免费玉米粉、黄豆米、鸡蛋等礼品,再就是去超市看菜价,哪家打折她都弄得清清楚楚。洗衣服、拖地、买菜、做饭成了她的专业,她成了儿女们的贴心保姆和采购员。还有王妈妈、陈妈妈、李妈妈……他们都是这样:能存会省,爱贪小便宜,没事就算计着哪些能赚钱,哪些能省钱,他们往往可以为了领取几个免费鸡蛋数九寒天排一公里的队,也能为折扣远赴城里城外的大商场大超市去血拼几元的商品,其魄力非一般人能企及。
   这些小区里大妈们的行为,只是在当下中国快速进步中,物资文明极大丰富而精神文明跟不上脚步的矛盾中的一块。我相信: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她们已经成了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一个群体,她们无处不在,她们生龙活虎,她们四面开花,她们与时俱进,她们用自己的实力和坚持,牢牢地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为了家庭,为了子孙后代,她们吃苦耐劳,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可悲的流浪汉
  
   街头流浪汉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社会成员。古往今来,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流浪汉,这是因为城市或者集市上容易找到填饱肚子的食物,于是流浪汉便向城市或者集市进军,成为繁华地段中最没有社会地位的一员,他们吃住在街头,因此便有了“街头流浪汉”的称谓。
   以前,我对街头流浪汉从未关注过,因为他们都是城市或者街市美好风景中的败笔。
   今年春天雨水甚多,艳阳高照的日子实在不算多,气温自然比前些年的低的多,三天两头的下雨,把整个世界都笼罩在烟雨朦胧中,似乎分不清是冬雨还是春雨了,原本是冬天才让人痴恋的屋子,这下加上冷雨,眷留的时间多了许多。所以我也很少出门。
   一天星期天早晨,我去集市上买菜,走到街头的十字路口,又一次看到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流浪在街头的老汉:他身材高大,大约六十岁左右,穿着一件很大很长又很脏的深色棉袄,脸也似乎十多天没有洗过,脸颊中间结了一层很黑很厚的灰尘,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倒在头顶上,并且脏兮兮的,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站在十字路口的路边,眼睛呆滞地望着过往的行人,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东西。我抬起头来,看看他挑的担子:有他的衣服、睡觉的席子、被单子、饭碗等物件,脏兮兮的参差不齐的搭在担子的两头,有时候还带着两块木块。他就是靠着这些家当在街头生活了十多年啊!他好像从来不跟人说话,有时候瘫坐在地上,手里敲着木块,一敲就是半天,从不受他人的约束。人们也许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也很是疑惑。直到有一天我才听人说:他过去也曾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一双聪慧伶俐的儿女,过着和一般家庭一样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正值他沉浸在幸福甜美的生活之中时,一个祥的消息令他不安,他听人说妻子与他人有染,他不想失去拥有的一切,更不想打破这宁静安逸的生活,于是就选择了沉默,他不吵不闹,装着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个人默默的承受这一切。也许是太压抑了,时间久了,他慢慢得变了,整天沉默寡言,什么事情也不做,就一个人呆呆的坐着,好像木偶人一般。一个大老爷们,正是养家糊口为家庭做贡献的时候,突然这样了,家里的土地谁来耕种,孩子谁来养活,妻子实在挑不起这副担子,就选择了弃他而去,留下了他和一双儿女。由于女儿尚小,就跟随姑姑去了,儿子在亲戚的关照下,渐渐长大成人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入赘到女方家里了。最后就剩下他一个人了,他便开始过上了流浪般的生活。儿女们都很孝心,多少次把他接去,给他洗洗澡,理理发,换上一身新装,可是不一会他就把新装脱下,偷偷的跑得不见踪影了,如是多次,儿女们也要做事,只好由他去了。就这样,他便一直过着流浪般的生活,并且一晃就是几十年。
   唉!真是太可悲了,这么多年以来他就是这样过着:“早起望四方,两眼泪汪汪,乞讨无处去,垃圾填肚肠”这样的一日三餐啊!再说睡觉吧:夏秋两季除了蚊子叮咬外还好对付,冬天就可怜了,露宿街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饥寒交迫,无处藏身,那才是真正的寒冷啊!他活在这世上,也许想到的是失望,看到的是白眼,听到的是叱骂。一年到头,没有吃过一顿热饭菜,没有穿过一件干净衣服,没有睡过一张暖心床。虽说也是人,却没有半点人的地位和尊严,享受不到半点人间的温暖。
   其实,和社会上的人一样,街头流浪汉也有多种类型:有智障的、有残疾的、有年老有病的、有精神分裂症的等等,在这些人中间,好逸恶劳者只是个别的,大多数尽管露宿街头,但他们依然凭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他们身上虽然有点脏,可他们的心灵并不一定脏,他们不偷不抢,不埋怨政府,不报复社会,逆来顺受,随遇而安,这也许是他们的可取之处。因此社会各界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看待他们,城管、社会救助等有关部门应该善待他们,关爱他们,不应该让他们成为被社会遗忘的人!
  

共 30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困苦中走过来的“大妈”们,在当今这个基本可以说是物质丰富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因生活所迫而精打细算,八十高龄却又自食其力乐观的黄大妈;一年到头捡垃圾,和儿子相依为命的张大妈;每天起早贪黑只是为了能省下那几元钱的刘大妈,等等,她们们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是的,她们是不能被忽视的一个群体,她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个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精神贫乏的抗拒,坚守着最后的精神阵地;《可悲的流浪汉》即便是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难免有一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出现在这个社会上,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致贫,他们应该得到这个社会的扶助。然而,如果只是因为好逸恶劳而致贫,那便印证了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文中的这个人,看来是因为精神受到刺激而崩溃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社会的快节奏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处在高强度中,说不定那一刻,就会有一件极其微小的事,便触溃了他的精神城墙,放弃了做人的尊严。如此来看,可悲的不一定是人,而是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文章的寓意极其深刻,令人深思。两篇文章一正一反,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文章也颇具杂文性质。拜读了。感谢老师对八一文学的支持。【编辑:今生何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18-07-03 22:01:19
  寓意深刻,令人深思,向您学习。
今生何求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