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范县游记(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范县游记(散文) ——游毛楼生态旅游区


作者:维祥 布衣,33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21发表时间:2018-07-12 21:05:45

六月十六日清晨,我和朋友相约去范县看万亩荷塘。那天,天气微阴,凉风飒爽,正适合出游,我们都兴致勃勃。
   我一直对范县充满了向往,因为范县与我县鄄城隔一黄河,遥遥相望。鄄城在清代曾属老濮州。当时县治驻地就在现在的范县濮城镇。濮州地处黄河西岸,全县七十二里,多半在河东,人们耕种土地,要往返于黄河两岸,非常不便。据我村梁作振老师文章记载,我村梁公传道曾同人一道反复诉讼,要求迀移治所,把官司一直打到慈禧太后那里,终于把治地搬到了河东。1931年,鄄城县治所由旧城迀到了现在的鄄城县城位置(即王堌堆)。对于与我们鄄城一衣带水、同根同源的范县,我充满了亲切感。
   汽车驶出了古鄄的北大门——旧城镇,便上了横亘在黄河之上的浮桥,我又看见了黄河。前些时候,我曾到过黄河,并写了一首《醉垂鞭》,来歌颂之:“河阔水汤汤。船边橹。波涛怒。层浪卷河床。水深浊又黄。青青河岸蓼。鳞波淼。叹汪洋。旧日祸龙狂。今天粮满仓。”今天我又见黄河,只见黄水汩汩滔滔,一泄干里。浑浊的黄水,冲积出了肥沃的土壤,也孕育出了举世闻名的华夏文明。甘甜的河水,就像乳汁哺育了亿万的中华儿女。这位朴素的母亲河,还在默默地流淌着,流向远方,流向未来。
   汽车过了黄河,驶不多远,便见有一个界牌,上书“河南”两个大字。这时手机也适时蹦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中国电信河南公司欢迎您!”我知道,我们已行驶在了范县的土地上了。车顺着黄河大堤一路向西行驶。黄河大堤上,道路平坦,两旁林荫夹道,各种树木郁郁葱葱,清风爽人。大堤很高,高大的杨树树梢仿佛就在我们的脚下飘过。远处村庄,街道整齐,房屋俨然。它们虽居高堤之下,咆哮的黄河之侧,却有一派祥和安乐气氛。抚今追昔,不由令人心潮澎湃。1934年,黄水决口,整个鲁西南大地顿成一片汪洋泽国。我村由于壕深墙高,没有被淹,周围村庄的灾民纷纷来投。如今,黄河大堤固若磐石,黄河这条巨龙已被人们彻底制服。滩区内,勤劳的人们引水灌溉,种植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怎能不感谢我们的政府呢?
   我们来到了范县毛楼生态旅游区。毛楼旅游区开始开发于2001年左右,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渐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村里房舍规划整齐,道路开阔,四通八达。毛楼生态旅游区依托黄河,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毛楼旅游区首先胜在小巧精致上。几处荷塘均面积不大,却依托黄河岸边,顺势布置,充分利用了有限空间。荷塘上均架有长廊木亭,身处其上,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荷叶田田青照水,风揺叶晃珍珠碎。水珠在荷叶上滴溜溜打转,在旭日下闪着熠熠的光辉。红莲花娇艳似火,白莲花洁白如玉,它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诚为花中之君子也。我们在凉亭内,拍照留念。又信步向北,走出了荷塘。穿过马路,竟发现前面有一处园林,上书“郑板桥纪念馆”,不由又惊又喜,心中暗忖:“莫非郑板桥也与此地有渊源不成?”
   走进纪念馆,迎面便见一石碑,碑上刻有郑板桥书写的四个大字:“难得糊涂”,笔致飘逸。他的书法融合篆隶楷行草五体,又运用画兰竹笔法,自创“六分半书”字体。正对大门,有一座郑板桥汉白玉雕塑。郑板桥名列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因此,纪念馆内主建筑就是一座叫做三绝堂的大殿。殿前有石碑铭文,叙述了郑板桥主政范县的经历和功绩。三绝堂内陈列有郑板桥的补服和诗画作品。壁画上有郑板桥在范县的轶闻趣事,充分表明了范县人民对范公的爱戴之情。
   郑板桥大兴义学,为范县培养了大量读书人才。其中“杖笞学董”一事广为流传。一教书先生来县衙告学董赖饷银不还,学董则说这个私塾先生胸无才学误人子弟,不应领银子。郑板桥当场出上联,让那个教书先生作下联。上联是:“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那先生沮丧地对道:“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郑板桥赞其才学,重笞学董。
   郑板桥重视农桑,体恤灾民,深得百姓爱戴,他还重视教化,广施仁教,范县民众变得民风淳朴,其中还有一段“判词羞文举”的故事被传为佳话。举人艾中仁艾中义二兄弟因宅基纠纷诉之郑板桥,郑板桥训斥一番后,写判词曰:“鹁鸽呼雏,乌鸦反哺,仁也;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聚其众,义也;羊羔跪乳,马不欺母,礼也;蜘蛛罗网以为食,蝼蚁塞穴以避水,智也;鸡非晓而不鸣,燕非社而不至,信也。禽兽尚有五常,人为万物之灵,岂无一得乎!以祖宗遗产之小争,而伤弟兄骨肉之大情,岂不悲哉!兄读五经,全无教弟之才?弟读四书,焉有伤兄之理?艾中仁不仁,艾中义不义。念先人之恩,想兄弟之情。早悔之,可警之。”艾氏兄弟见判词,羞愧而回,拆除隔墙,合为一家。
   郑板桥宰范县五年,与范县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在离开范县时,郑板桥曾深情写道:“范县民情有古风,一团和蔼又包容,老夫去后相思切,但愿人久与年丰。”
   走出三绝屋,绕至后花园,但见竹林拥翠,路蹊深深。池塘清冽,锦鳞浅游。有一文化长廊环池塘逶迤而去,走廊内广列石碑,上刻郑板桥的书法诗句名言,还有一些当地的古碑,字迹已模糊不可辨,想已年代久远,有的碑碣断裂,以金属铁架固之。它们默默伫立,好像在见证着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和沧桑巨变。园子格局不大,却亭台楼阁掩映,假山奇石布置适当,疏密有致,精巧而又不失风雅。板桥地下有知,也当为有这个福地而念笑作歌。
   走出为毛楼生态旅游区增色不少的郑板桥纪念馆,我们来到黄河岸边。岸上路旁,树木林立,浓荫匝道。旁边花园里,松柏青青,鲜花盛开。路旁摆满了工艺品摊子,摊主们俱为当地农民,他们在用热情的当地方言来招揽游客。有一老人在画鸟画,轻勾淡抹,寥寥几下,一幅字画立就,其娴熟技艺令人叹为观止。有一群老人在操琴拉二胡,豫东琴书的悠扬曲调回荡在荷塘轻风中。
   我们走到黄河岸边,有一群船夫过来招揽答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繁盛的旅游业也富了毛楼人。我们一众上了游船,马达启动,颠簸的游船变得平稳起来。孩子们欢笑着,用手低撩着黄河水。河水汩汩,一直向东。老船夫稳稳把着舵,一脸平静,看着船在黄河盘旋迂回,他仿佛闲庭信步。
   离开了游人如织的毛楼旅游区,我想到了鄄城的旧城黄河渡口、董口渡口和李进士堂渡口。那里冷冷清清,船只横空,一片荒凉。同样具有旅游开发的优势,而一处繁盛,一处荒凉,差别如斯,都是当地主政者的思路眼界不同罢了。
   我们又来到范县陈庄万亩荷塘。荷塘面积广大,放眼望去,心胸为之一阔。荷花美丽,荷叶摇曳,听蛙鸣阵阵,好一派田野荷塘风光。莲花仙子含笑迎八方游客,万亩荷塘盛装接四面宾朋。时至正午,天气渐热,我们游兴渐减,遂驱车返回。路至旧城,到一饭店小酌,菜品丰美,尤以一道“荷叶鸡”最为爽口。细思行程,既有美景娱目,又有美味充腹,人生至此,夫复何求。旅游之乐,吾最爱矣。

共 27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游记,包罗广泛。作者从山东跨越黄河去河南范县游毛楼生态旅游区旅游,文章中既有对老濮州行政沿革的考证,又有作者一路的所见所感。黄河在旧社会是危害两岸下游河南、山东的“祸河”,而今,大堤上道路平坦,两旁林荫夹道,各种树木郁郁葱葱,清风爽人,怎么叫人感叹?来到游毛楼生态旅游区,面对万亩荷塘,不由让人想起了周敦颐著名的《爱莲说》,穿过荷塘向北,在郑板桥纪念馆,我们又跟着作者领略了郑板桥的书法与清廉。最后作者又去了陈庄万亩荷塘。整篇文章依据作者行踪,有景物描写,也有历史地理与人物。一路走来,仿佛带作者做了一次旅行。感谢投稿看点,推荐赏读。【编辑:梓烨灼灼】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8-07-12 21:07:57
  感谢投稿看点,有机会一定也去范县看看万亩荷塘。问好老师,祝创作愉快!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2 楼        文友:相思        2018-07-12 21:25:52
  作者语言流畅,采用古今相结合的手法,让读者领略了范县的历史文化,地域风土人情,以及新时期的发展变化。欣赏学习了,问好老师。
成绩属于过去,笔尖书写未来。
3 楼        文友:维祥        2018-07-14 18:49:08
  谢谢梓烨灼灼老师的推荐和点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