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菊韵】乡村医生(小说 )

编辑推荐 【菊韵】乡村医生(小说 )


作者:顾文显 秀才,1254.0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17发表时间:2018-07-28 19:22:05


   明朝成化年间,山东济南大明湖畔有一位名医,姓刘名大魁。清明节这天,他带着众多徒弟去郊外踏青,师徒们吟诗对句,玩得非常高兴,不觉连中饭也耽误了,等想起来,已饿得两眼发花。正要寻找酒店吃饭,却见有个小小牧童,左右两手各牵着一头黄牛,在小溪边放牧。刘大魁好奇地问:“谁家孩子,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吃饭去?”那孩子答:“俺若是有人家的孩子就好了。如今草低牛饥,它吃不饱,我是没吃的去。我得吃在牛后面。”难道人不如牛?刘大夫细问,原来这孩子打小死了父母,无处吃饭,只好给财主家放牛,混点残粥剩饭活着。刘大魁跟孩子唠了几句,那孩子居然懂得不少药性药理!问他怎么知道这么多?他答,主人的太太长年生病,都是他去请郎中,背药箱子,磨墨,时间长了,也就记得一些。刘大夫见这孩子天性聪明,就与那财主说好,由他将孩子带回去,收为徒弟。
   说起这刘大夫,医术高明,远近数百里,有神医之称,就是一项缺憾,膝下无有孩子。得了这放牛娃之后,他就想将自己一身绝技悉心传授于他,自己两口儿老来也好有个依靠。于是,他给放牛娃取名刘中规,随了他的姓。
   刘大夫徒弟多得数不清,学习三五年,都出师自立门户,这刘中规就成了师父的贴身书僮。刘大魁边教他识字,边将他收藏的医典传授于他,哪想到这孩子绝顶聪明,识字一遍就会,读书过目不忘,前后两年的工夫,居然把《黄帝内经》、《神农百草经》等典籍背得滚瓜烂熟,刘大魁暗暗吃惊,此儿如果生在富贵人家。如此悟性,他是必成蟾宫折桂人也。
   有一天,刘大魁见中规读书漫不经心的样子,就命他背诵汤头歌。刘中规丝毫不差地背了一阵,却对师父说:“您就别考我这些东西了。我既已诵读,哪有记不住的道理。不过,这东西只能做个参考,治病时还得随机应变,总不能世世代代照着它们开方吧?”
   一听这话,刘大魁脸就白了:小小年纪,这才学了几天,意敢数典忘祖,把先贤们的心血结晶左一个“东西”,右一个“东西”地奚落!当即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通。刘中规躬身答道:“师父救命大恩,徒儿杀身难报,怎么敢不听师父的?只是任何行业,都得有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前人所学,经历一生,后人接受,不过几时,剩下的时间做什么去?当然要接着学。后人不但要接受前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发展。前朝交战,鲜有火器,而现在火铳上阵,确实优于刀剑,这也是发展嘛。”
   刘大魁一时也无法驳斥他,只好冷了声调:“虚心成材,不虚心成柴。医生是掌握病人性命的,不比其他行业。你要听真了。”心里却觉得这孩子不同寻常,暗暗多留了一份心。打那以后,刘大夫出诊时,总要带上刘中规,目的是要他多看多学,企望他日后能有所作为。
   有一回,刘大夫带中规出诊,回来半路上,被几个人拦住。这家的妇人难产,搬请了百里远近几位有名的稳婆,用尽办法,都不能使孩子降生,眼见得产妇性命难保。刘大魁急忙带了刘中规赶到患者家中。
   这是一家柴篱小院。按规定,男性医生是不能进产房的。刘大魁只能在窗外指挥,由室内的稳婆实施。服又是灌药,又是针灸,折腾了半天,连刘大夫的绝世秘方也贴上了,仍然不起效果,婴儿刚刚生出一个脑袋,小脸儿憋得青紫,眼见活不成了。室内稳婆高呼:“产妇又晕了过去!无人帮她使得力气,如再迟疑,恐怕两条命都丢,现在只能舍掉孩子保大人了。”可这家主人老年无子,好不容易盼得妇人怀了孕,怎么忍心放弃?刘大魁也生出同病相怜之感,不愿意毁了这马上要获得生命的孩子……这时,刘中规悄悄对师父说:“徒弟有个想法,师父不妨一试。”说着,附耳如此这般把主意说了,说得刘大魁不住点头。
   刘大魁隔窗吩咐,将产妇臀高头低,倒仰垫起,然后,他又让稳婆捏这捏那,猛然,刘中规在院子里失声惨叫:“大老虎,闯进院里了,救命!”这些日子可不正闹虎灾,人畜多为它伤害,那小小柴篱,怎禁得猛虎一撞!屋里人听到老虎进院,慌乱成一团,刚要逃匿,就听“哇——”地一声啼哭,婴儿生了下来!
   其实哪有什么老虎?都是刘中规急切中灵机一动,想出来的。他认为产妇昏迷,乃是力气用尽,让她倒仰着,又谎称老虎入院,当母亲的,袒护孩子超过母兽,何况此儿是她是豁出性命所生养?昏迷中听到老虎,立刻想到孩子不能受伤害,下意识爬起,可由于倒仰,翻不过身来,便拼足最后一点力气,孩子可不就生了出来!
   有了这次起死回生的业绩,刘大魁名声更响了,消息传到京城,皇上降旨,着济南知府为钦差,加封刘大魁为正六品医官,随旨入朝为贵妃治病。
   天大的好事,却把个刘大魁吓得魂飞魄散!为什么?这成化皇帝朱见深,真算得上千古一帝:他后宫佳丽无数,都难以入他法眼,却单单看上了比他大十九岁的万氏,不但将她封为贵妃,且夜夜宠幸,此事传到民间,成为笑柄!万贵妃近年得了重病,身体消瘦,不思饮食。成化皇帝很是担忧,把宫中太医责斥得苦不堪言,而万贵妃的病情越来越重。山东地方官员为了邀宠,就举荐了刘大魁。刘大魁想,朝中那么多名医,都治不了的病,让我去,那不是自找难看吗?
   刘中规却不这么看。他对师父道,朝中医生锦衣玉食,害怕头上纱帽丢失,尤其对于皇上专宠的万氏,那更是小心翼翼,只求保持原状别出过失,哪里敢放手医治?师父只要核对从前太医的方子,然后,反其道而治之,必定高奏凯歌。
   刘大魁迟疑着说:“那一旦治坏了贵妃,我岂不是灭门之罪?”
   “可师父如果抗旨不往,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刘大魁在中规的鼓励下,一咬牙,师徒二人就跟随钦差上了路。他参照刘中规的建议,研究了太医们的药方,开的都是大滋大补之品,又看了万贵妃的脉象,觉得中规说得很有几分道理,就给开了一剂虎狼之药,说是先看看。
   太医们都说这药万不能用,服下必伤娘娘万金之体。刘大魁坚持,非此剂无能为力。万贵妃也吃腻了苦水,认为与其这样活遭罪,生不如死,冒一次险算不了什么,竟慨然表示,愿意服用刘太医的方子。众太医还敢说什么。
   万贵妃吃下刘大魁的药,狂泻不止,便下来很多粘连秽物,刘大魁又接连下药,几至奄奄一息,才让她吃滋补调养之药,没过一月,贵妃奇迹般地好了,太医们哑口无言。
   成化皇帝龙心大悦,立即要加封刘大魁为四品御医。刘大魁伏地实奏,此乃刘中规的功绩,请求将此赏赐转给刘中规。
   刘中规由一文不名的放牛娃,一跃成为朝中的六品医官!他治病开方经常违背常理,在别人看似不能用的药,他敢用,并且立竿见影,一剂见效,因此,资格再老的同行,心里虽然不满,当面也不敢小瞧于他。
   当了医官,刘中魁私下里仍然叫他“牧竖医官”,就是放牛小子大夫的意思,刘中规含笑答应,丝毫不怪,他已经把刘大魁当成了自己的父亲了。
   这样,一转眼在京城过去好几年。宫中好多疑难杂症,凡是别人医不了的,都是刘中规医官出面,莫不手到病除。皇上与万贵妃十分赏识,多次恩赐刘中规待宴,陪皇上贵妃喝酒,真是荣耀无比。刘大魁对中规说:“荣华富贵,就是过眼云烟,咱爷俩见好就收,回去享福吧?”
   刘中规很奇怪:“师父何出此言?宫廷良医如潮,名典似海,正好大展抱负,怎么刚刚开了个头,就放弃了?”
   刘大魁叹了口气:“我只教你识医,却没教你识人,这是我最大的失误。你穷人乍富,踌躇满志,但晓得大展宏图,却不懂伴君如伴虎,咱们这是刀口舔食。皇上对我们恩宠有加之日,正是绞索套上脖颈之时,此刻不激流勇退,恐怕悔之晚矣。”
   刘中规想了想,说:“师傅教诲极是。可咱爷俩一同退隐,怕引起今上猜疑。这样好不好,师父先荣归一步,徒儿在这儿应付一阵,自当追随师父。”
   “那好吧。”师父沉思片刻,叹了口气,“我曾经遇上过高人,算定我无子之命。自从收留了你,就打内心当自己儿子看待,你可要小心,别让白发人哭黑发人啊。”
   “师父宽心,徒儿一定在二老前尽儿子的孝道。”
   刘大魁告病还乡。师徒俩含泪作别时,师父仍然不忘记嘱咐:“此地不可久留,你快些回去。”
   送走师父,刘中规并没把老人家的提醒放在耳边。他觉得当师傅的在皇帝面前,反而不如徒弟受重视,师父一定觉得丢了面子,拉他回家,也含是有妒忌的成份,所以,师父告老还乡,他依然留恋在京都,整日淋浴于浩荡皇恩中。
   师父回乡不久,刘中规骑马,不慎坠地,摔坏了大胯,在府上养伤。这期间,某天黎明,万贵妃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只鸟儿飞扑入怀,醒来胸口内还有东西在扑动。本以为这是吉兆,神仙告诉她可能怀上了龙种,还欢天喜地地好一番庆贺。然而,这老妪年过半百,哪里有那种可能,不仅没怀上孩子,自那个梦开始,整天肚子里有物蠕动,越来越甚,吃上点东西,都呕吐出来。她吵嚷着肚子里有飞鸟成作祟,成化皇帝急令太医们想办法。可众人翻遍医典,束手无策,眼见得贵妃又活不下去了。贵妃大骂太医们废物一堆,立命太监们去刘中规府上,把他抬了来。
   刘中规已经知道了万贵妃的病情,他问太监们:“公公们想让娘娘好呢,还是就这样顺其自然?”太监们说,娘娘凤体欠安,皇上也没脸色,搞得他们天天怀疑大难临头。若是刘太医能治好娘娘的病,他们愿意凑钱帮助建一座功德碑。刘太医淡淡一笑,那倒不必,你们到时候须按我说的,如此如此。
   刘中规开了药方,根本不用众人审定,万贵妃就迫不及待地服了下去,服下一盏茶的工夫,只觉得喉头发紧,紧接着哇哇大吐,吐得眼泪鼻涕,一塌糊涂!正吐着,就听太监们喊道:“抓住它,抓住它,哎呀,让它钻了出去!”刘中规说:“不必了,娘娘好善,捉住也不能害它性命。娘娘从此可以康复了。”
   太监们奏道,刚才娘娘呕吐出一只小鸟,入钵即飞,众人抓捕不成,被它从帘子一角钻出去飞了。你一句,他一句,说得活龙活现,有鼻子有眼。贵妃一听,那鸟儿被刘太医一剂神药吐出,登时觉得胸口舒畅,那病就如同被抓出去扔了一般,好了!
   鸟儿在人腹中活下去,岂不是无稽之谈!刘中规知道,这万氏十分凶悍妒忌,摄了专宠,仍不满足,总想篡夺皇后的位置,就想方设法寻找怀孕的宫女,让她们生下孩子,就把宫女暗害掉,说孩子是自己所生,这样,母以子贵,她就可以入主六宫了。但是,事与愿违,不是宫女们流产,就是孩子夭折,这贵妃就积下了病,借那梦一吓,心理做用,以为鸟儿活在腹中了。刘中规让太监们三人成虎地一炸呼,果然去了万氏心腹大患。
   刘中规得了很多赏赐,派人押送回家,孝敬师父。师父捎回家书来,不提赏赐,只力劝他及早回乡。刘中规想,师父莫不是嫌财物少了?再过几年吧,等我把那些医典全部看完,待我做到朝中品位最高的太医,那时再告病回乡,让人们世世代代都知道我刘中规!
   成化21年秋,万贵妃一病不起,急召刘中规诊视,她已经离不开刘太医了。刘中规搭手一试,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贵妃这是死脉,再也无药可医!但他还是强作笑脸安慰万氏,春暖花开,病就会好起来的。
   万贵妃摆摆手,宫女用玉盘托上一盏茶来。娘娘道:“几年来,先生为哀家奔忙,劳苦功高,先受哀家一敬。”
   刘中规跪地受饮。娘娘又道:“先生一直追随哀家,有怨言否?”
   刘中规叩头有声:“微臣肝脑涂地,不能报娘娘大恩之万一。”
   “那好了,你今天不必回去了……”
   刘中规大惊失色。难道她这个生命垂危的老太小,居然要打他这个未婚男子的主意?娘娘纤指一挥:“你不必再操心让我喝苦水啦,我自己也知道,大去之日在即。 不过区区一女子,贵为帝王枕畔人,此生何憾?但哀家死后,再有病痛,谁人为我分忧?因此决意带你同去。”
   “娘娘!”刘中规语无伦次,“微臣还有恩师在乡下,年迈无依……”
   “你恩师能比我更重要吗?”万贵妃狞笑道,“说得感人肺腑,做起来就不是那回事了,不就是随我而去吗,瞧你副模样。别看你会治病,可哀家会治人,你还是老实听命吧。”
   刘中规还要说什么,一缕血丝已然挂在了嘴角,他知道,娘娘在那盏茶里投了毒……
   几天后,一骑快马跑到济南,向刘大魁报丧。刘大魁呆了半晌,颤抖着双手,捧出一块沾上了灰尘的黑绸布,打开,里面裹着一块刻好的灵牌,供在桌上,老汉泣不成声:“徒弟啊,富贵害人性命哪。你若是仍然放牛,现在该娶媳妇了吧……”

共 47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在主角的定位上,安排一个桥段,将主角的设定为旁人的嫉妒对象, 再把桥段安排成一种高度,毫不起眼的放牛娃摇身一变成为名医。小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才开始和师父不合,最终以实力证明了自己。比如救了孩子一命,从此名气大增。然后被皇帝召见,令大家刮目相看。最终树大招风,落得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下场,故事具有警示意义。感谢投稿菊韵,力荐阅读。【编辑:烟花那么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烟花那么凉        2018-07-28 19:23:00
  悲剧一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烟花那么凉
2 楼        文友:玉之残泪        2018-07-29 08:04:33
  伴君如伴虎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