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我与《生命在低处》(散文)

精品 【荷塘】我与《生命在低处》(散文)


作者:红叶摇秋风 进士,7159.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21发表时间:2018-08-10 16:04:56
摘要:书的首篇是《风景那头是东林》,我反复读了这篇文章,一直在思索言农为什么要把这篇放在首页?人生路上我们都在欣赏风景,也希望自己成为被人欣赏的风景,我们捧着生命在奔跑,有时在风景外面,有时在风景里面,只有走过风景之后,我们才会真正明白人生旅途不只有风景,风景那头更有我们值得热爱、感恩和敬畏的东西,那就是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如果说这本书也是一道风景,那么书的那头是什么?这或许就是我们读完这本书收获到的最珍贵的东西吧!


   《生命在低处》是我放在床头的散文集。我与作者言农网络相识,那时,他对社团文章的评论引起了我注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在这时,言农给我发来他的《生命在低处》书稿让我提意见,我诚惶诚恐,加之工作繁忙,顿生犹豫。最终出于礼貌勉强答应下来。但我并没有专注地去看,而是下班后或闲暇时偶尔读一篇,如此零零散散读完了。几天后,我试着说了些“意见”,如“内容单薄的篇章可以删去”,如“少数文章要调整”,没想到他听后很兴奋,再三致谢。后来他告诉我,已删去了些篇章。还说,经过多人审稿,已经几易其稿,这是最后一次找人“挑毛病”。我惊诧他对我的信任与期待,感叹他的谦虚与真诚,更敬佩他对文学的虔诚与一丝不苟。
   我第二次读《生命在低处》,是这本书出版后的第十天。在书出版的第三天,言农给我递了两本书,我当时在外出差。回家后我把一本放在办公室,一本放在床头柜,用了两天时间读完这本书,我是很少集中时间读完一本书的。掩卷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觉有一种东西顺着血管流遍全身,我说不清是什么东西,它却让我灵魂震憾,热泪盈眶。许久,我给言农发去了七个字:真!真实!真诚!真情!我有一种想写读后感的冲动,当时在书页空白处写下这样的文字:“读这本书,就是读言农的人格,读言农的心灵,读言农的情怀。从这本书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他真诚地对待生活,真情地对待每个人、每件事,真实地活着自己。”搁下笔,我突然无语了,真切地感觉到我任何文字都苍白无力。
   我第三次读《生命在低处》,是读了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大竹文艺评论副主席冯晓澜先生的评论后,我便决定再读一遍。如果说第二次是用眼睛读,那么这次就是用心灵读,无论是读他的“润物细语”,还是读他的“亲情抵心”,无论是读他的“情满心房”,还是读他的“泥土芳香”和“田间纵横”,在感受到一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同时,更体味出一股强大的生活激情和思想力量。他以他的人品灌注文品,又以文品诠释人品,真情中爱憎分明,质朴中沉甸厚重,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书的首篇是《风景那头是东林》,我反复读了这篇文章,一直在思索他为什么要把这篇放在首页?人生路上我们都在欣赏风景,也希望自己成为被人欣赏的风景,我们捧着生命在奔跑,有时在风景外面,有时在风景里面,只有走过风景之后,我们才会真正明白人生旅途不只有风景,风景那头更有我们值得热爱、感恩和敬畏的东西,那就是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如果说这本书也是一道风景,那么书的那头是什么?这或许就是我读完这本书收获到的最珍贵的东西吧。
   这本书可以说是言农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二十多年的心路积淀,脚印有深有浅,却如终笔直清晰。做一个思想纯粹的人、情操高尚的人是路标,他一直在这个路标的指引下延伸着生命之旅。他之所以能把路走得这么笔直,与他与生俱来的品质分不开,更与他的母亲分不开。“每次回家,母亲都要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一面端详着我,一面不断地询问我工作上的事。当她知道我为村里修路、为乡亲奔波劳顿时,当我告诉她我引进了一个企业解决当地人就业时,当我告诉她确定的实事正在一件件落实时,她的眼睛眯成缝,脸上满是安详与幸福。”一个身患重病、生命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的母亲,见到儿子时关心的不是身后事,不是小家的事,而是儿子作为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事。有这样的母亲,他的脚印必然不会歪歪斜斜的。
   言农一边用双脚一步一脚印地走着路,一边用手中相机拍摄着人间胜景。他没有庸者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也没有自命文人那种赏景觅奇的无聊心态,他爱大自然,是内心深处潜藏的一种亲近和依存的情缘。春日寻芳也好,百里竹海览胜景也好,他体味着花草的风采、山的情节、水的血脉。他用镜头把它们拍摄,灵魂里便有了阳光雨露,思想的土壤便活力蓬勃。走过千山万水,沐过四季之风,与他命运一体的依旧是浑厚泥土,他由衷地发出感叹:春耕是最美的画。因为在他的眼里,春耕是农民一年奋战的“主战场”,他每每看到田块日日变新的春耕场面,对农民的尊重与赞美油然而生。他说:“或拍摄、或留影、或赏花,都不足以表达我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这不只是他对泥土和农民的亲近,也是他做为一个人民公仆的民众情怀和责任担当。身为基层一把手,心系一方百姓,他希望他的百姓过着安居乐业、安祥幸福的生活,院里炊烟袅袅,院旁鸡鸭嬉戏,农人屋后耕田,老妇院内摘菜,这样的祥和景象,如画一般在他心里描绘着。
   言农在《我在山坳里等你》开篇说了一句“我是一个多情的种子”,我不禁哑然失笑,而当读完全书后,我不得不说他真是一个“多情的种子”,满腔热情在人生泥土中发芽生长,开着亲情的花,开着友情的花,开着乡情的花,长着四季常绿的大爱之叶,对工作的热爱,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热爱。花再艳丽,叶再繁盛,根却始终深深扎在泥土里,他把这泥土叫做“我们的根”。
   《无法弥补的愧疚》文末一段写了他看到两个亡命徒你死我活地打在一起时,他冲上前去死死夺去一人的刀,站在两个人中间义正词严地吼道:“你们谁敢再打!要打先冲我打!”我突然分不清是看小说还是看散文,便微信上问他是不是真的。问过之后,我觉得自己是多此一举,从第一页读到一百四十六页,他的品质早在文字中凸显,有这样的举动对于言农来说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说四十多年来他以一粒多情的种子的方式延伸着生度的宽度和长度,那么他二十多年来以一块砖的状态积累着生命的高度!二十年,七千二百块砖竖起来又该是怎样的一种高度?如果说前者是生命在低处,那么后者就是灵魂在高处。“一直以来,总有一种力量让我的内心热血沸腾,那就是对我们伟大的祖国赤诚的深深的热爱,哪里需要哪里搬,如果一声号令,让我去最边远的地方战斗,我定将打起行囊欣然前往。”这是言农心底的声音,他的确是这样,一心想着奉献。人格的力量,艺术的力量,在这些文字中凝聚为一种崇高境界。
   《生命在低处》,言农用温和、深情、细腻之笔绘出了自己二十年的人生奋进、拼搏、奉献图,他把自己的生活投放进自然风光,乡村事务,民生民意之中,使亲情、爱情、乡情在大爱的映射中熠熠生辉。细细品读,有一种东西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着心灵和思想。这就是他的书在这个出书人比读书人多的时代中能赢得广大读者的承认和热爱,能引起当地文坛和媒体密切关注的主要原因。
   散文是真诚的文学作品,作者倾注于文字中的感情必须是真诚的。言农是一位真诚的作家,真诚得像一个心灵纯洁的儿童。他满腔热忱地扑入生活和大自然中,以诚恳的态度抒发诚恳的感情,写川东自然风光,写《人在囧途》,写《一封家书》,写《如山的女人》,坦荡荡如春风,情切切如花开;《歌唱七月》,《痛斥道德沦丧者》,《热血涌动激情谋局》,挥洒的笔峰下,涌泻的情感中,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纯美的艺术文品融汇成一股股巨大的撞击力,扣动着人的心弦;《共产党人的“圣经”》里,一种信念历久弥坚,把坚定的追随以宣誓的方式表达,肩负的使命更加沉甸甸;《走过映秀的悲伤和感动》,《带上虔诚去触摸汶川》,再次目睹十三亿爱心在这里传递和汇聚,那是筑精神于国殇,那是播大爱于无疆;通过他的《劳动是最美之歌》、《这里的乡情无水喝》等,我看到了他勤劳朴实的美德和关注民生、情系泥土、心系群众的大爱情怀。二十年走来,他无愧于工作,无愧于事业,唯一愧对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娘》。
   《生命在低处》研讨会之后,言农收获到了前所未有的喝彩与掌声,一度引起了当地文坛的轰动。面对荣誉与赞美,他始终保持着清醒与理性。在此之后,他更多的是思索,寻找的是创作的新方向。言农的人生路在延伸,生活在继续。他初心不改,执著地沿着自己的既定的路标奋进着,在青石板路上、在乡村田野张臂蓝天,抒写着生命文字和灿烂篇章!

共 31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读后感类散文。文章从收到文友言农老师的文稿起笔,在收到正式散文集《生命在低处》后,进行第二遍、第三遍的阅读。作者通过文章的阅读,深层次表现了读者与作者通过文字进行的一次心灵上的交流。白岩松说过:“书里没有颜如玉黄金屋,却有一个更好的你在里面。读书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在书中读到写什么,感悟到些什么”。文章没有停留在一般性对文集中每一篇文章之中文采的解读,而是站在了人生精神层面的高度,从文章背后解读言农老师人格的魅力。“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从文章的解读,读出了作者人格的高尚,读出了作者的品质,读出了作者生命中的精神。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文集虽然名为《生命在低处》,其实,这样的写作,才是站在了生命的高处!好文推荐阅读共赏!【编辑:上大人孔乙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814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梦化蝶        2018-08-30 20:52:05
  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