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聪明人”和来事儿(随笔)
有一句不记得是谁说过的话:“中国最大的糟粕,就是所谓的做人学问。”这话似乎有些极端。然而,我们不是经常听到有这样对某某的评价吗?“他很会做人。”很会做人,什么意思?决不是正直、正派和道义,而是加了特殊意义标点符号的“聪明”和“会来事儿”。
那就说说“聪明人”和来事儿。
“聪明人”来事儿最大的特点是世故。世故一词通常可以有两解,一解阅历丰富,富有处世的经验;二解圆滑,老油条。“聪明人”属后者。不是吗?圆滑者不显棱角,没棱角就善于滚动,左右前后皆无自身障碍,这就掌握了转寰的主动权,而且不会惹人烦,人缘好。人缘好当然不会树敌,不树敌便左右逢源,省心省力又赚好处。
“聪明人”眼中没有是非对错,有的只是利和害的关系,而且极善于使顺风舵,会巧用八面风,所谓走上风头也。纵观社会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涟漪浪涛,湿鞋者有之,翻船者有之,唯有“聪明人”可以从容周旋,成为常胜将军。
走上风头,必须有玲珑的心窍,善于计算。如果是舆论中的好事,那当然要打头阵,而且大张其鼓,唯恐人不知,至于心里的动机,那是不能披露的。是坏事,那得看于己是否有利,于己无利或者于己无关的,那当然可以拿出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对其讨而伐之,赚取一个好名声;于己有利的,哪怕众人皆曰可鄙,那也不妨暗扶一把,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谁能保险一辈子遇不上华容道?);当然这得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就叫“会做人”。
“会做人”者轻易不得罪人。面对正人君子,他会做出一副恭而敬之的神态,窃取一些对方的光环使自己也有所反射;面对明摆着是污浊小人的人,他会藏起鄙视和厌弃,照样称兄道弟拍肩膀,因为他明白,世上的事,多一个仇人就多一堵墙,多念一句经就多一尊保佑的佛。该夸的那一定要夸出一朵花;该贬的那得看贬了是否对自己有好处,没好处可以装着不见,有好处的义愤填膺貌似公正的同时也会留有余地,既表示了自己也站在正义一方,也不会往深处树敌。
“聪明人”眼中除了自己往往没有更聪明的人,其他人在他眼中都是蠢驴,是可以被玩弄于掌骨之间的,处处时时自我感觉良好。换句话说,就是他常常很自信,即使侥幸事件,他也认为是“老天佑护”,于是一而再再而三。这里不妨举个一大一小两例子,譬如那些贪官,这是例一:譬如那些沾惯了小便宜的人,这是例二。你不能说他们没有某一方面的“聪明”。
“聪明人”善于揣着明白装糊涂,那也是为了左右逢源,这就不仅仅是做老好人,而且很便于投机取巧。投机取巧是“聪明人”最常用的手段,某些“聪明人”是投机取巧的高手,那手法纯熟到了条件反射一般。
“聪明人”多是变色龙,他可以随环境而改变自身的颜色,为的是更好地伪装,以便施展需要的手段。
不可否认,“聪明人”脑袋瓜是出众的,要不,为什么会有欺骗这个词儿?愚笨的人很难使用欺骗手段而且形成风气以致人人去效仿,譬如社会上的种种造假——这不仅仅是物,也包括人、声名……
已经过去的日子里不乏某些一风吹一边倒的大的历史事件,就曾经造就过成批量的“聪明人”,呐喊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明哲保身装糊涂者有之。那是时势,敢于坚持特立独行者寥寥,且大多没好的下场……不说也罢!咱们还是聚焦于人来人往你来我去的东南西北风之类社会生活。“聪明人”玩的是手段。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是红楼梦了用来给王熙凤下的结论。王熙凤善于手段,不可谓不聪明,可惜的是后人发明的引号,最终被结论到她的头上。“聪明人”最终会露出他愚蠢的一面。
归根结底想说的是,这人呐,还是本分一些好,不要去抢那个“聪明人”的头衔,没有光环你起码还有自身的温度,这就够了。
说到底,“聪明人”还是笨了。他们行的是术,而非道,不能长久。要不,为什么被加上引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