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畸形的精英崇拜为何愈演愈烈?(杂文)
近日,网络上红极一时的“扶贫英雄史润龙”终显原形。9月10日下午,济南警方发布发布通报称,经查,史某龙,男,2001年8月出生,山东济南人,初中肄业。为满足个人虚荣心,编造了“山东省互联网经济研究中心处长”等各种头衔,找他人代写文章,PS图片虚构场景,并在网上进行发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美国名校出身、上海腾隆集团的主要创始人兼董事长、美国RFS主席、FFMC超跑俱乐部创始人……根据多家媒体网站公开发布的信息,史润龙不仅是湖南某地的扶贫英雄,还拥有一连串令人炫目的头衔。其编造的光鲜履历,几乎完美符合主流社会对成功人士的认知标签:高学历,年轻有为,富有社会责任感,多年前,央视著名主持人芮成钢不就曾以类似的青年精英气场,备受追捧吗?
虚荣,毫不掩饰对权力和财富的崇拜,善于利用媒体包装自己——这是精英芮成钢的另一面,而十七岁的“零零后”史瑞龙,则堪称“山寨版”的芮成钢,甚至连一些自我包装的技术细节都有模仿之嫌:芮成钢喜欢在朋友圈高调晒出自己与政商名流的合影,以此炫耀人脉;史瑞龙同样PS了大量和名人的“合照”,“交往”对象包括多国领导人、影视明星等。
当然,芮成钢的人脉含金量更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社会地位,更远非初中肄业的史润龙能及,他的虚荣,是自我膨胀后的迷失。而史润龙的刻意编排,恐怕更多是对自卑心理的虚幻慰藉。但就所崇逢的价值观来看,两人倒是殊途同归,即以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成功为唯一的奋斗目标,强烈渴求成为精英群体,并为此不吝手段。
史润龙造假事件被揭露后,涉事媒体网站纷纷撤下了相关稿件,并归咎于信息把关不严、审核机制缺失等技术原因,而一条媒体软文代发的地下灰色产业链也渐渐浮出水面。只是,在网络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一个年龄与成就反差巨大、各种身份错漏明显的“青年俊杰”,信息的技术审核真的有那么难吗?
让一些媒体真正疏于防范的,恐怕不是信息鉴别和技术能力的缺失,而是新闻价值观的偏差。面对社会上铺天盖地的成功学宣传,新闻媒体本应保持足够审慎的立场。遗憾的是,一些网站和机构却主动迎合了畸形的精英主义崇拜,沦为“精英制造”的舆论宣传工具,史润龙精心设计的伪精英身份和“正能量”形象,就这样抓住了媒体生态的“漏洞”,轻而易举地“一骗到底”。
芮成钢的成功“人设”早就坍塌,史润龙的“精英神话”也破灭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那种盲目鼓吹成功价值、过分渲染失败焦虑、片面崇拜精英主义的畸形价值观依然大有市场。人人渴望成功,但成功却不应成为我们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社会需要精英,而真正的精英,从来不需要被顶礼膜拜。这本是一个健康的现代社会,所应遵循的基本价值常识,若失去此常识的价值维护,很难说,“打假史润龙”,能真正“打”到实处和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