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偷得浮生半日闲(散文)

编辑推荐 【风恋】偷得浮生半日闲(散文)


作者:宿松龙湖 童生,579.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38发表时间:2018-09-27 11:04:24

“浮生”典出《庄子》。原话是“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空虚无定,所以称为“浮生”。
   啊,“浮生”!一个充满诗意的词汇。
   没事时我常常面对着孚玉路上的红绿灯,看着那些匆匆忙忙的人流和来来往往的车辆。真的是人听王法草听风啊。亮红灯时标志物乖乖地一动不动,人流和车辆也跟着嘎然而止;亮绿灯时标志物则快速地摆动,人流和车辆也匆匆忙忙各奔东西。我想,那绿灯象征的是年轻人,他们为工作为生活而劳碌奔波;红灯则象征着老年人,他们无所事事,什么都慢半拍。
   我们这些退休了而不用上班的日子谓之“浮生”不也很恰如其分吗?
   然而,两个月前,我又被聘为“临时工”。
   请我“再就业”的是一家国企,全称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安徽省宿松县分公司”,单位在孚玉路跟园林路交叉的中心地带。从儿子家出门经过人民路的红绿灯,穿过园林路步行街,再过孚玉路的红绿灯就是我上班的单位。
   虽然是临时工,但是商函广告业务部里有我两间房子的办公室,比一般领导干部的办公室还大。里面有一张办公桌,一把办公椅,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个1500瓦的电热水壶,一个热水瓶。还有几个不是我用的办公柜。够了。
   每天早晨,我八点钟准时到佳佳乐吃早餐,然后步行上班。上班第一件事是烧开水,打开电脑。一个小时左右,我都会停下来伸伸腰,这是四十年教师生涯留下的生物钟反应,—到了45钟我都不自觉地停止工作,这习惯,改不了。
   天气晴好时出来散步。往东走,面朝着太阳,经过水利局、检察院,来到教育局旁边的松滋小学大路旁边再折回来往西走;经过税务局、交通局,来到中医院的富康路,然后往回走。我留心看手机上时间,两边都差不多是6分钟。以我10年来散步的经验看,这一来一往的距离差不多两公里。
   下雨天不能出门,生物钟到了我停下来面对着孚玉路上那永不变更的红绿灯,看看来来往往的人流和匆匆忙忙的车辆。亮红灯时标志物一动不动,亮绿灯时标志物又匆匆忙忙地快速摆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先生的话是如此的经典,成为人类生活永恒的写照。
   对面是“黎明国际大厦”。那里1-3楼是购物场所,4-6楼是餐饮酒楼,7-8楼是住宿宾馆,9楼是会议室。第一层分别是黎明购物广场采购部、黎明购物广场、黎明酒店的进入场所,底下地下室还有停车场、餐饮部。黎老板的生意做到这个程度那真是老百姓形容的“上平水下抹泥”。
   有一天散步时突然一辆电瓶车停在我面前,一位黑脸老人问我:“老同志,到破凉往哪里走?”啊!我一样的乡巴佬。在芝麻绿豆大小的宿松县城竟然像刘姥姥到大观园迷失了方向。忽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我似乎不知不觉成了半个城里,虽然没有暂住证。我于是非常详细地告诉他,转了这个弯时直接往右边走。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都是农村人。退休回家后,我在家里一个楼上堆了满满的一楼没有一根刺的好茅柴,院子里一间屋里也都堆满了茅草柴,还有两个墙壁边也都堆满了整整齐齐的柸柴。这些茅柴是我一个一个捆着的小茅柴把,柸柴是我锯断用刀劈好的柸柴。妻说我是讨累受,现在真正的农民都不割柴。我没有完嘴。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我乐意。我有我的打算,趁着身体还好,积一点柴,等年龄大了,再慢慢地消费——家里流传一句老话叫七黄八月一根草十冬腊月有得咬。
   我是一个拿工资的农民,甚至比农民还传统还保守。我是农民们所说的劳碌命,一生很少有空闲。
   孩童时天还没有大亮就匆匆起床,快步跑到学校。做民办教师时,赤脚在田地里做事,一眨眼功夫又骑自行车到教室里上课,脚上的泥巴是不是完完全全洗干净了,天知道;为了一份大学文凭,为了转换正式教师角色,天天晚上在完成备课、批改作业以后,又在煤油灯下发奋读书。农民、民办教师、学生,这三种角色潜移默化地转换,那份尴尬,让我永远刻骨铭心。好不容易转正了,不久还担任了学校教导主任,然而我并没有清闲下来,依然还是三种角色——农民、两个毕业班政治的骨干教师、没有帮手的教导主任。三伏天,天没有亮起床割谷,吃过早饭到学校建档,下午回家挑谷把,一直忙碌到夜晚。直到现在,梦里有时还依稀复制着年轻时日夜忙碌着的情景。
   腰酸背痛的时候,曾经想象着,哪一天,不用从事无休无止的繁重体力劳动,那就是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然而,真的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接到退休文件时,我只是平静地笑了笑,毫无喜怒哀乐的表情。
   事实上,这之前我早就不用上班,却可以照拿工资。万岁!伟大的共产主义!我常常一个人在心底里欢呼。只是学校比石屋人多热闹,学校有电脑,要同事,所以才磨磨蹭蹭地在学校生活了几年。
   我每天优哉游哉,无拘无束。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四件事,散步,洗衣,上网,看电视,如此而已。
   早晨起来梳洗完毕,我外出散步。空气是那么新鲜,阳光是那么灿烂。我在宽阔的水泥路上,看家乡青的山,绿的水,听小鸟们清脆悦耳地竟相唱歌;看路旁边油菜年复一年地开花金黄一片,蜜蜂嘤嘤嗡嗡地忙上忙下,看老人们送孩子上学电瓶车里黄梅戏宛转悠扬;让我牵肠挂肚的是轭头湾的美丽风光。龙湖岸边的空气是如此的新鲜,地势是如此的开阔,景色一年四季变幻莫测,让人无限留恋。
   我一天唯一的劳动是洗两个人的衣服,15分钟的劳动量。
   看电视重点是宿松新闻、海峡两岸、今日关注。
   上网也只是看看新闻轶事,看看我的博客,很少写什么,不过归类整理以前的稿子。
   有时候似乎觉得太无事了反而有一点空虚,搞一点劳动,不在乎收成。用有些人的话说,一天工资能够买很多东西的。对于我来说,60多年的劳动已经成为习惯,习惯成自然,改不了。
   我一根筋,我要在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生活一辈子的地方度过我的余生。
   2016.12.7.初稿,17日完稿。

共 23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自己退休下来被反聘的心路历程为线索,详细为读者描述上班地点和上班途中的人物和景致,以及自己日后闲置下来的生活打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境界很符合老有所依、老有所为的老辈者的生活状况。文章后半部分用插叙的方法回忆了青壮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对前文描写的老年生活作支撑和链接,通篇以一个隐形的“闲”字贯穿,体现出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态,同时告诉读者:幸福生活来源于勤劳,只有勤劳创造财富,只有勤劳创造幸福生活。农村,曾被大多数人所鄙弃,然而在作者眼里,却是无限的美丽与惬意。出身农村,一生离不开农村,离不开生我养我的家乡,故乡永远是人最后的安全归宿和温暖港湾!通篇贴近生活,读来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主题寓意在文中豁然呈现。问好老师,感谢赐稿风恋!【编辑:或左或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或左或右        2018-09-27 11:11:09
  生活不应该永是忙碌和繁杂的,总有停下来放飞心情的时刻!哪怕是半日闲,老师用景物交织的方法为读者娓娓道来这个命题的答案。祝老师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宿松龙湖        2018-09-27 11:13:23
  啊啊,还以为没有发出去呢。谢谢编辑先生的褒奖与鼓励!问好!
3 楼        文友:乡村幽兰        2018-09-27 18:03:00
  不仅是老有所养,关键还是老有所依。退了休,如果闲居在家,生活恐怕就是去了依靠,心灵就失去了依傍,人生的乐趣就会荡然无存了。祝福作者快快乐乐,健康长寿!
乡村幽兰
回复3 楼        文友:宿松龙湖        2018-09-28 09:19:40
  您这话说到点子上了,真的这样,所以做的事也是一种乐趣。谢谢!
4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8-09-28 08:32:14
  作品已报送精品
碧潭飘雪
回复4 楼        文友:宿松龙湖        2018-09-28 09:24:51
  谢谢支持!问好!
5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8-09-28 18:07:45
  一篇随笔散文,整篇由一个“闲”字贯穿,从作者的叙述与描写,就能体会到生活的充实与闲适、惬意与自由。无论是当农民、民办教师,还是转正后成为一名正式的公办教师,哪怕就是做了学校领导,也一样做农活,干家务,一样坚持锻炼与好的生活习惯。一种淳朴、踏实的人生态度与严谨的工作作风凸显,一个健硕而雷厉风行的长者形象浮在读者眼前,始终保持一种中华民族的本色品质。文如其人,朴实无华,却给人一种激励与启发,情感朴实真挚,能引起读者共鸣,给人一种轻松愉悦感。文章文笔流畅,语言简练,主题鲜明,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拜读佳作!感谢石老师赐稿支持风恋碧潭社团!问好老师体健安康,快乐长寿!创作丰盈!
碧潭飘雪
回复5 楼        文友:宿松龙湖        2018-09-30 08:46:24
  谢谢社长精彩点评!问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