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杨玉环客居凤棲山(小说·家园) ——凤棲山名的来历
大唐,唐玄宗在位,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率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号称活捉李隆基,生擒杨玉环,吓得李隆基急急忙忙携杨玉环从延秋门濳出长安,向四川成都逃奔,途经马嵬坡馆驿,陈玄礼率三军挡住銮驾不准前行一步,令三军众口齐呼:“杀死杨国忠,绞死杨玉环,方能保驾西行。”高力士忙将此亊面奏唐玄宗,说明三军为啥不前的原因,李隆基一听真是心中冒火,七窍生烟!心中一想:杀了杨国忠没什么心痛,这绞杀爱妃!不就是杀了寡人!这不是反了吗?唐玄宗拍案大怒,急传口喻命郭子义李光弼速来平乱救驾,圣命一出半日已过,不仅不见一兵一卒前来救驾,而且陈玄礼已杀了杨国忠,还命令三军将馆驿团团包围,若有人进出者立斩不问!这时唐玄宗才知道:原来陈,郭,李三人,是串通一气逼郑绞杀爱妃的。馆驿外一遍呼声:不杀杨贵妃,何以能安天下!唐玄宗已吓得魂飞魄散,瘫倒龙床上。
马嵬坡馆驿外一片混乱,在难民中有一位云游道士,向馆驿靠近,他在墙外的死角中躺下身去,他就是白居易长恨歌中说的临卭道士鸿都客。他是唐代史上有名的天师袁天罡,他家住四川卭崃火井镇,善观测天相,预测未来,做过临卭的县官,临卭与蜀州互为比阾,两地居住很多的阡人(就是羌族)唐代在西川主要是防卫奸人作乱,蜀州与临邛两县是唇齿相依,互通军情往来非常密切,所以他和蜀州司尸楊玄琰交情也很深。
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六月一日,袁天罡到蜀州拜访杨玄琰,两人相见正在品茗畅谈,突然一道幽幽的紫光从窗前闪过,又向后花园幽幽落去,袁天罡见这紫光幽雅温良,即刻曲趾一算,转脸向杨玄琰恭喜道:“紫薇光照后园,必是有凤来仪,恭贺兄台得一贵体千金。”
“哦!”杨玄琰大惊之时!忽然丫环来报,夫人刚生一千金,貌若天仙。玄琰闻报惊喜万分,果真如袁天罡所言,即忙请他测算小姐命运如何?他曲指一算惊呼道:“小姐命在朝阳院,贵不可言,但这凤降生在巳时,未免早了几个时辰,虽是日上高竿光芒万丈……但日一过午必是……”袁天罡不敢往下说了,他在心中默默地测算着,这午时是一日的转点,况这午时属性为马,这马就是小姐半身中难以逃避的一杀,若是公子逢马,必是龙腾马跃生为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千岁爷了。杨玄琰见袁天罡面有疑难之色,闭而不语!忙躬身请天罡明示。天罡摇头道:“贵人自有天相,天机不可泄漏!”
说吧躬身一拜,扬长而去。从此杨玄琰视袁天罡为天师,更加敬重。
袁天罡测得千金的命,貴是金殿銮凤,将为得宠皇妃,但十六岁时必有一难,须要贵人相救,才能助凤腾飞!自已亲见紫微下降,又测得灾难之期,这分明是天意命我去相救的征兆!旣识破了天机,只能顺从天意,时亊关注着杨玉环的吉凶祸福。果然她十六岁那年,父亲入狱身亡,袁天罡只好把杨玉环送到河南她叔父家,从而杨玉环得到了入宫的天梯,为入宮奠定了基础,几经周折在公元七三八年,唐玄中策封杨玉环为贵妃,入住朝阳院,两人在爱的温馨中送走了十八年……时年(公元756年六月十四日)失去了指挥三军兵权的唐玄宗,连自己都被叛军围困,命在旦夕不保,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和江山,无可奈何只好忍痛割爱,传髙士赐杨娘娘黄绫三尺,待到黄泉相见之时。
是日晚上,高力士把御赐黄绫交与贵妃道:“万岁有旨,请娘娘自裁!”
杨玉环手捧黄绫泪如湶涌:“陛下无一句赠别之言么?”
髙力士躬身道:“待到黄泉相见时!”
哦!楊玉环心中明白,自己将要为唐室的腐败江山做陪葬了,如果我一条渺小的生命,能换得陛下的平安,江山的太平,也就死得其所了,于是她抹干满脸的泪水,勇敢地把黄绫挂在横梁上,两个宫女把她扶上高凳,让她引颈自尽,就在这时,唬的一声,从窗外飞来一颗松子,神不知鬼不觉的恰恰打在杨玉环的死穴上,只见杨玉环双脚一伸香魂飞散,命归黄泉了。一世誉满天下的美人啊,就这样香消玉殒了么?
再说这打松子之人,就是闻讯赶来营救杨娘娘的袁天罡,他借着月黑风高的时侯,闪身跳上大树,从窗外看见杨玉环引颈上吊,急忙用手指弹出一颗松子封住了她的死欠,让她假死几个时辰。这时寢宫内一阵悲嚎,杨娘娘归天了,唐玄宗慌忙走来,抚着娘娘尸体放声哭道:“妃子,你就这样独自离我而去了?妃子!”
“启奏万岁,陈玄礼将军,验尸来了。”高力士说完打躬让在一旁,一位顶盔贯甲,手持三尺龙泉宝剑的将军,急急忙忙地走来,他俯身一看,果然是娇姿阿娜的杨玉环,虽然直挺挺地躺在地上,美容依然未减分毫!他踹了杨玉环两脚,果然已经气绝生亡,忙下令道:“此扰乱江山的妇人,早死三年何有今日之患,速将乱国之妇抛入荒山,喂豺狼虎豹不得官葬!”几个小卒得了军令,抬着僵尸出得馆门,行了一箭之地,就把杨玉环抛入荒郊。
一团明月从乌云中露出一张笑脸,洁白的月光洒在荒山上,此时疲倦的将士早己呼呼大睡,荒山上除了唧唧的虫声,就没有一点儿人叫马嘶的嘈杂声了。这时袁天罡走出草丛,轻步走到杨玉环身边,俯下身去,伸出两根手指,在杨玉环身上轻轻一弹,惊死了的杨贵妃突然苏醒转来,她惊骇得正要呼喊,袁天罡急忙轻声道:“不能声張,快換了宮妆,我救你逃走!”
杨玉环这时才清醒过来,想起万岁爷赐死的三尺黄绫,以及三军呼喊绞杀杨玉环的军威声,此刻她惊吓得伤心哭道:“你是谁?”
“袁天罡!”
“哦,恩公!”杨玉环想起了十二岁时,父亲不幸入狱身亡!自已孤身一人无依无靠时,就是这位救命恩人袁天罡挺身而出,在他翻山涉水的护送下,不远千里送到叔父的家中,此刻见到舍命相救的恩人,即刻感到了生命的曙光,照亮了沉沉的黑夜,她既悲哀又激动地饮泣吞声起来。
袁天罡扔给杨玉环一包道服,催促她快去遮身处换妆!杨玉环曾经被唐玄宗赶出宫门为妮,此刻她心中想到:当年入道为妮是为了进宫,现在是为了逃命!她一边想一边拆去头上的龙凤云环,又将披散的长发挽成道姑发髻,斜插一支松木道钗,并将一件黑色的道家披风罩在头上,身穿一件白色的绫罗道袍,又把龙泉宝剑钭插在背后,只让剑柄上的红缨飘拂在肩上,袁天罡又递过一把道家拂尘,杨玉环接过拂尘,临空轻轻一扫,一道银光闪过,光环中的道姑恰亦是前朝的红佛转世还阳,谁还认得她就被逼死的杨玉环杨娘娘!
袁天罡见时机成熟,忙催杨玉环速离险境,杨玉环转身拜了三拜,轻声道:“陛下,妃子去了,难道只有黄泉才能相见么?”杨玉环踌躇中洒泪而去。
袁天罡盗来一匹军马,把杨玉环扶上马背,连夜离开马嵬坡地界,朝阳升上树梢时,杨玉环勒紧马缰回头望着云雾中的马嵬坡问道:“恩公,我们此去何处安身?”
袁天罡毫不含糊地说:“生你养你的地方,蜀州!”
“呵,蜀州!”从鬼门关里走出来的杨玉环,一缕思乡的感情,即刻从心底升了起来,在蜀州生活了十一年,她清楚地记得,衙门直对着昼夜繁荣喧闹的南大街,经常叫奶妈带路去南大街,买甜脆的麻糖和香脆的油炸麻花,这大街小巷都留下了自己的脚印。更使她记忆犹新的是:每年春天的庙会,在城皇庙和孔庙里都要演几天皮影戏和木偶戏,她最喜欢九岁那年,在孔庙里看到木偶演的蟠桃宴,百花仙子向王母娘娘奉献寿桃的舞蹈,深深地吸引了她,或许是天赋与她经通音乐熟悉舞蹈的灵感吧,此后有时一人在深闺里,百无聊赖的一人时,总喜欢击竹而歌,踏地起步而舞,就在这年的秋天,父亲三十八岁的寿宴上,她头顶寿桃跳起百花仙子的献桃舞,一步步舞到父亲面前,俯身双手托桃奉献,在酒宴上的袁天罡,也被幼女般天真玲矜的歌声和轻揉的舞姿打动,信手用竹筷敲响杯盘碗碟,清脆而幽雅的声音似如编钟伴奏,更使杨玉环旋身起舞的榴裙,隨风飘撒,形如一朵朵荷莲放开,那裙上镶嵌的珠玉,又如一片片彩云与霞辉争艳,这优美的舞姿,醉人的风度,惊起四座佳宾,尽皆鼓掌唱和,此事不仅名噪蜀州,更引起成都府衙的惊动!一本奏上朝庭,被朝中以:私衙舞女,不理民亊之罪打入府牢,在獄中累遭衙役的严刑考打,不到半年就不幸身亡了,她想道此又痛哭道:“到蜀州我好怕呀!”
袁天罡一边走一边安慰道:“蜀州城里,你是不能安身的!因为认识你的人太多,只能送你到一处僻静而幽闲的庵中去隐藏几年,待万岁爷班师回朝,我再设法面见圣上,奏明娘娘安康,万岁一听就会高兴地起驾迎接你回宫的。”
“呀!陛下身边是少不了我的,他怎么也忘不了我?”杨玉环在马背上非常自信地说着,但又垂头哀叹道:“但不知还要等待多少年月哟!”
袁天罡说道:“要不了几年,听说颜真郷亲自率兵救驾,与郭子仪,李光弼合兵围剿贼子,在長安城外一战,只杀得叛匪望风而逃,看来要不了多久,就会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天下太平了,就是娘娘回宫之时。”
杨玉环摇头叹道:“但愿如此!”
袁天罡保护着杨玉环,翻山越岭走了三十多天才走到成都地界,怕被熟人看见杨玉环逃生归来,如若走漏了风声,这还了得!定会引来大内高手沿途追杀之祸,所以不穿城过,走只好绕城到了西门,又为了避开蜀州城介,特绕道走郫县高店子,途经秦时吕不韦的坟墓边直达金马河畔,乘木排过了雪浪滔滔的大河,跨马登上河岸,马不停蹄直奔青城县城,二人也不走城中,绕道城外登上味江堤岸。
杨玉环立马江边低头一看,这龙潭深虽千尺,但清晰如镜,不仅能照见篮天白云,还看得见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行人也在荡漾的碧波中穿行,仿佛这脉脉柔情的江水也与血脉共流。再举头一望:青山如画,流云似带,雾纱中露出一个个玉笋般的峰头,好一派仙峰景象,来到这里,真如进入了仙景,杨玉环打从心里爱上了味江山水,高兴地问袁天罡说:“安身之处就在白云深处吗?”
袁天罡点点头,指着白云中的山崗说:“是呵!那白云飘逸的龙王岗下,有一座不大的道贯,名叫大悲庵。庵内有一四十余岁的道主,她姓袁明尚,道号轻风,与贫道不仅是同门师兄妺,还是族中的小妹。她崇尚道家,学识渊博,品徳崇高,真令人有仙风道骨之感。”
“原来这琼山中,还住着如此高人,难怪这山总是云遮雾绕仙气飘然,不是瑶池圣地,确也是东海篷莱!我能住在这里,常与真人相伴,确实是福享人间天上了。”
袁天罡牵着马,保护杨玉环慢慢走上横架在龙潭上的竹索桥,这索桥是用深山中的百年老竹制成竹绳,牢牢固定在味江龙潭上的两岸,竹索上铺垫木板,成为沟通两岸的便桥,这老竹受百年光照露润滋生,韧性强拉力大,一索能承受数万斤的压力。桥高数丈,人马走在桥上,索桥左右晃动!好在这是匹受过训练的战马,任何惊涛骇浪它都稳步前进,而杨玉环则伏在马背上胆战心惊,闭着双目不敢看桥下一眼。好不容易过了索桥,她才直起身来,抺去脸上惊出的虚汗道:“过了这桥我就预感到一丝安乐临头了。”
袁天罡说:“此去龙王崗那才真是一处仙家居住的圣景!哦你知道龙王岗的由来吗?”
杨玉环摇摇头表示不知道,其实她没有心思去听那些闲言小事,一心在想自已走到那么一个陌生的地方,景色虽美,人再贤淑,又怎能安慰我失爱之痛呢?袁天罡见杨玉环沉默不语,一时也说不出可以安慰杨娘娘的话来,只好牵着马顺着山溪走了一段路程,过了一座石拱桥,桥下路分两岔,岔口处立一界碑,碑上书写两行大字:西去常乐寺拜佛,北上龙王岗求雨。
杨玉环勒紧马缰转头向北一望,只见一条横断群峰的山岗,似如一条横卧的莽莽苍龙,昂然翘视着蓝天的龙头,张口吐出一个个秀丽的峰峦,那龙尾悠然向下弯曲,插入幽深的山涧!那些摇拽的树梢和野花,恰似闪光的龙鳞,那座浑然天成的寺院,飞檐亭台在短土岗下闪闪发光,似如一支龙爪捧起的一尊瑰宝,杨玉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转头问道:“远望那座八角玲珑,四面闪光的寺院,还有一点惹人喜欢,眼看这条卧龙似的山岗,莫非又是什么神龙的化身么?”
袁天罡点头道:“正如娘娘所言。”
“哦,定有一段渊源了。”
“是呵!”袁天罡简单地说道:“原来这里是个方圆二三十亩地的水潭,一年四季满潭碧水,可四周山上干旱颗粒无收,户户都穷困潦倒,这年春旱,家家都到潭边焚香祭水,山下走来一位紫衣青年对众人说:不要祭了,不要祭了!谁愿嫁我能保风调雨顺。你能降下滂沱大雨,我就嫁你!一姑娘站起身来高声应道,这伤风败俗的话,即刻引起族中人的愤恨!有几位大嫂去指责姑娘,人们为了保护山规的尊严,都去追打那位陌生的青年,青年转身跳入水潭,潭中喷起一股浪花,似如冲天水柱,顿时乌云遮天,狂风四起,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而来!顷刻云霁雨霰,俯伏在地上的人们站起身来,这才发现水潭变成了雄伟的山岗!空中突然传来,我本是味江龙潭中的龙王,这姑娘的真情买意确实使我感动,我对她的爱,虽受到你们无理的阻止,但为了感激她的真情实爱,特以身填水潭为岗,永远陪伴着她,今后她说风就风,说雨就雨,有求必应!这姑娘从此守住龙王岗终身不嫁,一辈子为山里人呼风喚雨,姑娘死后,人们不忘她的大慈大悲,特修座庵堂塑起她和龙王的金身,所以取名大悲庵!
写历史有意思。(^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