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王鑫之死(小说)
一
中秋节晚上,我正在家中看电视,忽然接到了老同学张瑾的电话。她告诉我,王鑫死了。我大吃一惊,眼睛睁得比鸡蛋还要大。这怎么可能?前几天,王鑫还给我打过电话,说最近要和同学们聚一聚。
张瑾说,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要迎接市委巡视组检查,没明没黑地加班,整理名目繁多的资料,中秋节都不放假。昨天中午,王鑫在单位开完会,觉得头有些疼,抽空去医院问了问,以为是痛风发作,也就没有当做一回事放在心上,开了点药重回单位上班。谁知他坐在电脑前修改材料,忽然觉得天旋地转,恶心得要吐,身子一歪,一头栽倒在了地上,不省人事。
市场管理科的常科长见状吓坏了,脸色白得像张纸,慌忙喊人过来。大家闻讯赶来,常科长让办公室的小李背着王鑫往楼下跑,喊了辆出租车奔赴县医院。
急诊科文医生见王鑫脸色昏黑,嘴唇发紫,判断他可能是心脏病发作,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文医生让女护士给王鑫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同时对他胸外心脏按压,实施心肺复苏治疗。见人手不够,马医生又喊来了急诊室主任老杨帮忙。尽管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最终还是没能把王鑫从鬼门关拉回来。
二
眼见丈夫死去,妻子周莉万分悲痛,眼泪像决堤之水喷涌而下,歇斯底里地喊着丈夫的名字。说什么,她都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早晨丈夫说好了,加完班就和她一起带着孩子回家看望老人,一家人过中秋节。下午一点钟,王鑫还给乡下的父亲打过电话,说自己中秋节晚上一定回家。周莉表情呆滞,双目无神,嘴里反复叨唠着谁也听不懂的话。她突然感到天要塌了,眼前一黑,像个泥人瘫倒在了地上。
王鑫可说是家里的顶梁柱,力气特别大,凡是遇到什么难事,只要妻子喊他一声,任何事情都能解决。死前半个月,王鑫说他头晕,妻子让他向单位请两天假,可他摇摇头说:“单位工作太忙,领导可能不给假。”妻子抱怨道:“这个家,你是天,没有我照样过。一旦你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家就全完了!”王鑫笑着,举起拳头,装作要捶打妻子的样子,詈骂道:“二百五,神经病。”
王鑫来到单位,找方科长请假。方科长瞅了他一眼,长吐一口气说:“过两天再说吧,市委巡视组马上就要来了,等检查完,你可以好好歇一下,想休几天我给你几天。现在科里只有三个人,你我,小李,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走了,谁替你干活。马局长要求不能出任何差错,你若走,万一检查时发现问题,追究起责任来,由谁承担呢?”王鑫无奈地点点头,用手揉揉太阳穴,只好说:“那就过些天再说吧。”方科长伸出大拇指,夸赞他:“这就对了,还是老同志觉悟高,大局意识强!”
三
晚上七时十五分,马局长陪着张县长正在王城大酒店吃饭,酒喝到酣处,忽然手机铃响起,他接到了常科长的电话。得知王鑫发病猝然死亡,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脸色由绯红变绿。接完电话,他忙对张县长说单位有事,急匆匆赶往医院。
马局长脸色凝重,眼望着身上铺着白床单、躺在停尸床上的王鑫遗体鞠了一躬。他颤抖着手,久久地握着已是泪人的周莉之手,哽咽地说:“王鑫是个好同志,对他不幸去世,我感到万分心痛。死者长已矣,人死不可能复生,节哀顺变吧!家里有什么困难,你尽管向组织提出来。”闻听此言,周莉嚎啕大哭,声音凄厉,让人脊柱发凉。马局长还想再说两句,工会郝主席拽着他往门外走,低声说道:“算了吧,就让她把所有的悲伤都哭出来吧,不然会憋出病的!”
第二天,就如何处理王鑫死亡之事,县局党组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马局长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王鑫本身患有心脏病,随时都有可能发病猝死。即使不是死在工作岗位上,也有可能死在家里。因此,应比照在职职工因病死亡的待遇料理后事。发放二十个月基本工资的一次性抚恤金,四千元的丧葬费,对其配偶可给予适当补助。”黎副局长不同意,提出异议:“王鑫几十年如一日,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日复一日重复着自己的工作。这样的好同志倒在了加班的工作岗位上,属于因公殉职,应参照因公死亡的相关规定执行。不仅要发放四十个月基本工资的一次性抚恤金、五千元的丧葬费,还要按本省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发放四十八个月至六十个月金额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如果不这样做,我们无颜面对王鑫的在天之灵。”黎副局长声泪俱下,感动了在场的所有班子成员,泪花不知不觉就从工会郝主席的眼角溢出。
王鑫猝死一事,到底应该定性为因病死亡还是因公殉职?面对这个问题。大家争论不休,双方甚至吵了起来,最终达成折中方案:发放二十个月基本工资的一次性丧葬费、五千元的抚恤金;以工会的名义,一次性向王鑫的妻子补助六万元。
县局党组委派工会郝主席上王鑫家,做周莉的思想工作。周莉想着丈夫又不是别人害死的,而是因心脏病突发猝死的,自己又和丈夫在同一单位工作,不能为难领导,也就没提什么别的要求。
眼见事情如此处理,在报社工作的弟弟王立功目眦尽裂,大发雷霆:“欺负俺嫂子是个妇道人家,我哥家里只有一个女孩子,市管局(赣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领导的良心让狗吃了!我哥哥死不瞑目,我要替他讨回公道。”他立即联系了几个记者朋友,开着报社的面包车,径直到赣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实地采访”。翌日,《秦商日报》以《赣县一公务员中秋节加班年仅46岁倒在工作岗位上》为题目,报道了王鑫猝死一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新闻媒体竞相转载,顿时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四
面对着网上铺天盖地的指责帖子,马局长觉得自己一屁股坐在了火炉上,浑身都烫得慌。张县长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打过来,让他想办法立即灭火。要是任由舆情之火蔓延,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破坏全县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而且还会毁灭一大批干部,包括他和马局长。
马局长将整个事情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认为此事的关键人是周莉,只要将她搞定,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他随即给黎副局长打电话,让他过来一趟,说有事要商量。要商量什么事,黎副局长自然心知肚明。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他在心里思考着自己的方案。
马局长和黎副局长坐在办公室,商量了半天,抽完了一包子软中华烟,喝光了一热水壶开水。最后两人达成了一致,原则上接受了黎副局长的建议。
马局长和黎副局长一起驱车来到了王鑫的家。面对着沙发上呆坐的周莉,马局长首先作了一番检讨,然后向周莉和盘托出自己的方案。对王鑫之死,按因公殉职对待,发放四十个月基本工资的一次性抚恤金、五千元的丧葬费,再按全省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发放四十八个月金额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周莉想着人死不能复生,更何况王鑫之死并不能全归罪于加班,他本身患有心脏病,随时都有可能病发猝死。女儿明年就要考大学了,上大学得花费一大笔钱。事情到此为止,不能再闹下去了,再闹下去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与单位和领导把关系搞僵,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她答应做王立功的工作,积极配合县局删除网上的相关帖子,将负作用降低到最低。
不久,赣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兑现了马局长的承诺,相关帖子也撤掉了。按说事情圆满解决了,不过时间不长,赣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发生了“地震”,常科长主动辞职,马局长被免去了局长职务,调往县电视台任台长,由黎副局长临时主持县局日常工作。
那天晚上,高中同学聚会,无意间话题就落到了王鑫身上。班长马萍首先发言:“王鑫的事,市监局处理得非常好,周莉总共拿了三十五万元的抚恤金、工亡补助金,够好的了。”张瑾眉毛一竖,不以为然地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王鑫的三舅在省发改委是个处长,事情之所以能如此解决,都是由他在幕后运作的。你以为舆情有那么大的威力,能让常科长主动辞职、马局长被免职,大错特错!”张瑾眼瞅着马萍,闭嘴卖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