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舞】王朔(随笔)
【编者按】杨唐唐何许人也,不得而知,编辑中只看文章不看背景,不知道是错还是对。就像绝少看别人的诗一般,不知道是怕羡慕而模仿还是怕嫉妒而不屑,总是认为文学是天赋,无所谓学习与否。就像这个“痞子”小说家王朔。还是80年代的时候,做着接触中国文坛最尖端最前卫最新鲜的图书工作,让人惊叹而诧异地看见了他的小说,那一种新奇的感觉现在都还在回味。一股从未领略过的文风鼓荡尚且年轻而求知欲望爆棚的心灵,手手相传,奔走相告,津津乐道。当然不能杨先生一样这般的理论高度看待他的小说,但是新颖另类而清新的感觉仿佛醍醐灌顶,让人有通泰之感,特别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从此无条件爱上王朔。遗憾他渐行渐远,如作者说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只是语言的迥异与率性或者那一种“痞子”的玩世不恭在诠释着他小说的本性。渐渐地他离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其实窃以为,冯小刚与葛优应该是他作品最后的演绎者也是终结者。平心而论,此影评或者说文学评论是我见过的最具权威性与科学性的评论。说影评更为妥帖。不仅仅从文学角度更是从电影蒙太奇的角度解读了王朔的文字。文章的严谨与逻辑不容置喙,尤其是我等才疏学浅者更只有阅读聆听的资格,或者还有许多不明就里之处,但是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王朔是我们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一朵奇葩,非常需要有识之士正确明智而科学的解读,这个老少咸宜的作者及作品,浸润了整整一代人的眼球与思想。他的出现,流行与日渐式微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探讨,今天读着先生的赏析,真是觉得感慨万端而体会颇多。而作者杂而不乱,定论精而准的文学描述让人叹为观止。使我们从理论上肤浅而走马观花地了解了一个作者的一个现象与时代,而又勾起了逝去的青春的记忆还在其次。那是一个如饥似渴崇尚知识的年代。这里向作者致意。【轻舞编辑:健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