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老有所为(随笔二则)
一、老杨师傅
到小区门口的快递店寄快递,寻了一圈,平时热情的小杨不在,店里多了两位五十多岁的老人在整理刚到的一堆货物。
我转身准备离开,去其他店里。
“姑娘,你是要寄快递吧?”脚还没迈到门口,大妈撇着浓重的东北口音发话了。
我停下脚步,“是啊,可是小杨师傅不在呀。”
“小杨不在,老杨在啊。别走,别走,要寄到哪儿去?我给你发货。”大爷从一堆大大小小的包装袋、纸箱子里抬起头,也撇着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
我仔细地端详他,大约一米六的个头,又瘦又黑,瘦削的脸上架着一副很大的黑框眼镜。他直起身子,吩咐大妈:“快把这些包裹按小区分个类,码整齐喽!”
大妈忙着去分类包裹,大爷走到办公桌前看着呆在门口的我:“寄什么呀?要寄到哪儿去?身份证带了没有?”
我方才回过神来,“大爷,您会操作发货系统?”
大爷哈哈大笑:“信不过我呀?来来来,让你看看我是怎么包装,发货的!”
我还是迟疑,“平时都是小杨师傅帮忙寄货的,那个系统挺麻烦,得在智能手机上操作,您老真的会?”
大爷笑得更响亮了,“哎呀,我真是老了呀,总被你们这些年轻人小看。”
我也乐了,“看来,不止我一个人信不过您啊!”
说笑间,大爷已经接过我的衣服打包装好,称重计量了,接着,他拿出手机,扶好老花镜,右手食指缓慢地在手机上捣鼓,神情十分严肃认真。
我很好奇,悄悄凑到他身边看他究竟会不会弄。
他打开发货系统,眯了眯眼,仔细看了几秒钟,对我说:“身份证。”
我赶忙把身份证递给他。
他接过,缓慢地扫描,上传。成功后,将身份证还给我,又问我的电话号码。
我看他操作的虽然笨拙,但挺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核对,不由得心生敬意。
将我的信息录入系统,他又开始录收件人信息,姓名、地址、电话号码,一项一项认真输入,检查。
终于录完了,食指点了点打印,一旁的小打印机就打出了订单信息。
整个流程,六分钟左右。
大爷扶了扶眼镜,缓了一口气。
他把订单信息交给我,“你再看看信息都对不对?对了扫微信付账,10块钱。”
我仔细核对了一遍,微信付了账,由衷地赞叹:“大爷,您可真厉害!”
大爷骄傲地大笑:“刚才是谁瞧不起我老头子呀?”
我尴尬地赔笑:“大爷是与时俱进的潮老,不仅会用微信,还会操作这个连我也看不懂的系统,谁敢小瞧您啊!”
被我这么一夸,大爷得意地哼起小曲。
一旁的大妈发话了:“潮什么呀,就是退休了没事干来帮儿子看看店,顺便给咱附近的这些小区居民代理收个快递,你看你们这些孩子,整天上班忙的呀,快递放在门卫室也没人管理,放着放着就忘了,丢了,以后都在我们这儿来取,放个三五天,都不会给你弄丢。”
我想起最近的快递都是寄到这里的,才意会了大妈话里的意思。
“您二老可真是给咱这片儿的居民提供了大方便啊!我们真得好好谢谢您们!”
“谢啥啊,老了老了,找点事儿做,不拖孩子后腿,心里也乐,一举两得嘞!”大妈嘴上和我唠嗑,手里的活一直没停下。
我离开的时候,又有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拎着东西进来了,进门就喊:“小杨师傅呢,不在吗?我的包裹着急要寄的呀!”
只听大爷乐呵呵地回他:“别急,别急,小杨不在,还有老杨嘛!”
二、凉面大妈
在我们北方,有一种美味的小吃——凉面。
凉面听起来是面做的,其实非也。它是将米浸泡好以后混着水打成米浆,放在蒸笼里蒸成一张一张薄薄的像饼一样的食物,蒸好后,刷上油,放在砧板上切成一截截条形,然后洒上盐、味精、酱油、醋、辣椒油,拌匀,美味可口,回味无穷。别听做法简单,想做到人人称赞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我的妈妈是蒸凉面的高手,小时候,我最喜欢吃妈妈蒸的凉面了,又薄又软,细腻劲道。可这么多年,我始终做不到妈妈做的那样好吃。
帆少也和我一样,对凉面有一种痴迷的眷恋。不管是冬天热气腾腾的凉面,还是夏天凉爽酸软的凉面,他都爱。
每天下午,街对面的香樟树下,一位近六十岁的大妈总会在那里摆摊——卖凉面。
她的凉面很像妈妈的味道,薄,软,细,滑。所以,我居住在这里的十几年,一直以吃她的凉面为乐。
那天,在她的摊位边等车,听到她跟一个老太太聊天。
“大姐,凉面吃起来还好吧?”
“好呢,好呢,全家人都爱吃你做的凉面,你是有什么窍门啊,把凉面蒸得这么劲道?”
“那有什么窍门啊,我卖凉面卖了二十三年了,再不好的手艺也练好了。”
“这么多年啊,那你可真不容易。”
“是啊,不容易,可都熬过来了,我靠卖凉面供了两个大学生呢,现在孩子们都工作了,成家了,可是我还是舍不得我的凉面摊啊!”
“那你该好好享清福啦,还做这个干什么呀?”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生活,虽然不愁吃穿,但我也不能拖累他们,趁身体好还能动,再干几年,给自己攒点养老钱。”
……
不拖累孩子,给自己攒点养老钱,全天下的父母,哪一个不是这么替孩子着想,给自己计划的呢。
父母,曾经是我们的天。
如今,我们也该做父母的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