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弟子规》浅说(随笔)
《弟子规》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在今天山西新绛县的一个秀才李毓秀编撰的《训蒙文》的基础上,又经过乾隆年间贾存仁的修订整理,才以《弟子规》为名,广为流传下来。
整篇《弟子规》90句话,每句话12字,共1080字。它主要围绕《论语》里的第一篇“学而”中的第六部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讲的。《论语》中的这句话翻译成今天的话,简单来说就是:年轻人在家里要孝顺父母长辈;出门在外,要多听听比自己年长人的意见,并且要谦虚,所以自己的话要适当少一点,即使自己知道也不能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话虽少,但要讲信用。要以善意的心态去对待别人,也就是爱别人爱大家;多去接近那些人品好的人。这样做了之后,假如还有时间和精力,就去多看看有用的书。
很显然,这段话是说给刚具有思考能力、刚进入学堂,或刚进入社会的少年儿童听的。进而,《弟子规》也就是针对少年儿童讲的。假如,一位成年人要是还不知道《弟子规》里的内容,显然是很不应该的。
《弟子规》分以下几个方面,给未成年人讲述。
第1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这句话是整篇《弟子规》的概括。前半句好理解,是说《弟子规》是圣人说过的话。言下之意,这都是好话,很有价值的话。后半句就接着讲,《弟子规》在哪一方面体现好与价值呢?重点来了:“首孝悌”,就是首先在家庭里晚辈要尊敬长辈,其次是在家外面,就是在社会上,要讲信用。一个人要是能做到这两点,基本上在社会上就能立住脚,就能生活下去。
第2句: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一句基本是《论语》“学而篇第一”里的原话。是第1句话的延伸。第1句话讲做人的基本道理。第2句话就讲做人的态度问题:对别人要有爱心,要多接近有品德的人,假如自己还有时间和精力,就去多看看书学习。这是针对自身的问题。只要一个人,自己有第2句话的态度,就能达到第1句话的效果,可以立足于世了。从第3句话开始,分了几个方面,比较具体的讲做人做事的道理。
第3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第17句:兄道友,第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围绕父母的事情,突出一个“孝”字来讲。孝的含义,是中华民族的根本,相当于人体内的基因DNA,是生命的源头。中国人用孝来维系和稳固家庭,进而才演化出“仁、义、礼、智、信”的文化,形成一个社会。假如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孝的人,能对别人有情感吗?是不会有的,只会是利益的交换,甚至是对别人利益的夺取和占有。孝主要是精神层面上的,不是物质层面上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假如完全用事情或物质满足父母,天下将不会有一个孝子(父母要个月亮,哪个孩子能摘下来给父母?);假如用心来满足父母,天下将都是孝子(孝顺父母要尽力而为,要有心)。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许多关于“孝”的故事。最典型的是“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埋儿奉母”。说的是有一个孝子,其媳妇生了一个儿子。他家里很穷,担心养儿子就会养不起母亲。就和媳妇商量把儿子埋了,因为儿子可以再生,母亲却只有一个。夫妻二人同意后,就挖坑准备埋儿子,不料挖坑挖出了黄金。儿子不用埋了,还可以很好的赡养母亲。这尽管是一个故事,但这是一个极端的事例。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批判的继承。对孝的践行,不能愚昧,不能丧失人性。
第18句: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这句话要单独讲。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句话的意识是说:对财物要看淡一点,对别人要宽容一点。假如这一点做不到,上面讲的也是做不好的。同时,这句话做到了,下面的话也就做到了。
第19句: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第28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这部分主要讲家庭内部的礼节。晚辈面对长辈应该怎么去做。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来体现孝的含义。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建立在第18句的道理之上。
第29句: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第80句: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这一部分内容最多。主要针对自己讲,对内讲。不是针对父母和别人,对外讲。是讲对自己的反省。当人有了自知之明以后,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包括对孝的践行。
这一部分内容最多,也说明了人对外要做好事情,首先要对自己下很大的功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自己没有很好的积累,后面要轻松自如的做好事情很难。
第81句: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第89句: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这一部分九句话主要讲关于学习。这是承接上一部分内容。人要自省,要达到自知之明,不学习是不能达到的。突出自我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可以打通人的智慧,开通人的悟性。也就是说,要做到前面所说的一切,都要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什么都不学,将会是什么都不知道。可见,《弟子规》给娃娃们说的太是时候了。
第90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这是《弟子规》里最后一句话。意思是说:要做到上面的这一切,也是不容易的。所以,请你们这些小孩子们不要灰心丧气。虽然,这些要求对你们来说是有点高,但只要坚持,循序渐进地学习,也会最终成为和圣贤一样的人。这是对娃娃们的鼓励。也是对全文的总结。整篇文章逻辑关系很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现在回顾整篇《弟子规》,就是给娃娃们讲的人生第一课,是基础课。讲这堂课的只有是家长;没有哪个孩子,他第一次接触《弟子规》就能完全看懂的。所以,作为家长得先看懂里面的意思,最好身体力行。
《弟子规》本身也是一部教育孩子的工具书。即使哪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经验欠缺,也可以拿一本《弟子规》作为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