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柿子红了(散文)

精品 【流年】柿子红了(散文)


作者:淡然随缘 白丁,9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47发表时间:2018-11-09 12:56:33

【流年】柿子红了(散文)
   柿子红了,红得诱人,红得明艳。
   秋末冬初之际,万物凋零之时,落满秋叶的山坳里、沟壑间,乡村的田野中、农家的院子里,柿子完全成熟。圆圆的果实显现出艳艳的红晕,红彤彤、亮晶晶,一个紧挨一个,一串连着一串,像开心的孩子们,手拉手成群结队嘻嘻哈哈地挂在柿叶尽落的枝条上。
   俗话说:“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红包皮。”农历九月,气肃而凝,露结为霜,伴随着霜降节令的到来,柿果经过冷空气的洗礼与霜冻,味道会变得更加甘冽。它们的皮,薄得如一层纸,但依然没有完全变软,只是刚刚到达采摘期。这个时节,大自然里亮丽了整个秋日的叶子,已与树木渐行分离,唯剩褐色的枝桠在风中招摇。没有了叶子的陪伴与点缀,树木显得萧瑟清冷,预示着绚烂的金秋即将宣告结束。山间地头,繁华落尽,作物收藏,一切归于平淡。在萧条中,红彤彤的柿子悄然登场——不宣扬、不浓烈,仅是一片片艳艳的红,就成了这个时节的主角;无需过多的修饰、过多的喧哗,在天地间,在深灰色背景的映衬下,那一抹耀眼,那一片妩媚,就足以让每一个路过的人眼眸一亮,欣喜不已……
   柿子丰厚圆硕,形似如意,又因“柿”与“事”谐音,寓意事事如意,历来深得文人雅士的喜爱。
   “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
   “柿叶红如染,横陈几席间。小题秋样句,客思满江山。”
   “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风霜变颜色,雨露如膏油。”
   这些美妙的诗句,读来齿颊生香,总是惹人浮想联翩……
   柿子,霜叶可赏,佳果可啖,落叶硕大亦可临书。果实不仅味美甘甜,更有其他用途。记得小时候冬日有了口疮或冻疮,将柿饼外层浸出的白霜涂抹于患处,不须几日,病灶即可治愈;甚至叶子、柿柄,都有可入药的记录。
   在山西省晋中市的寿阳县,还普遍流传着一个与柿子有关的神奇故事。
   传说,南极仙翁老寿星就出生于寿阳县的黄岭壑。刚出生时,老寿星身体羸弱,常常生病,直到十二三岁才学会说话和走路。那时节,在寿阳县的沟沟岔岔,漫山遍野,高高低低,满是柿子树。老寿星从小嗜柿如命,直把柿子当饭吃。日子一久,老寿星竟因嗜食柿子逐渐身强体壮起来,乃至于得道成仙,成了长生不老的“寿星”。由此,寿阳也被称作了“长寿之乡”。
   今年夏天,和闺蜜一起去云丘山的塔尔坡古村。这座历经千余年的古民居村落,古树葱茏,风景秀丽。土窑依山而建,一条河流清澈见底,静静地环绕着村庄。河流两岸,植满连绵的柿子树,它们与古村落一样年代久远。得益于云丘山颇富灵性的山水滋养,柿子树叶子阔大,葱葱茏茏;树荫浓郁,能将夏日的炙热阻挡。拾阶而上,神清气爽,竟丝毫感觉不到夏日的燥热和沉闷。当地村民说:“古村最美的时候是在秋末冬初,所有叶子落了,唯剩柿果红红地挂在枝头。许多远道而来的游客,就是为了看这满树的红灯笼。”可以想象得出,那一定是一幅绝美的画面——树叶如仙女抛洒般飘然落下,山沟里,唯有红艳艳的柿子,一丛丛、一簇簇,似一盏盏吉祥的红灯笼,将初冬的古村落嫣然点亮。那一抹橙红,那一抹明艳,就是古村落最靓美的一道风景线。
   我的家乡,位于太行山麓西侧中段,气候偏冷,最适宜柿子树的生长,自然,也盛产柿子。家乡的人们,对柿子的情结也最为浓厚。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柿子,无疑是充饥的零食,更是一种解馋的美食。每到入秋时分,当柿果尚是青黄色的时候,便急不可耐地想吃了。但柿子本身特有的涩味是难以入口的,不能轻易去吃。小时候,刚刚入秋,看到满树的柿子,妈妈总会不止一遍地告诫:“千万不要轻易吃那些未成熟的柿子,吃了,会涩断肠的!”然而,嘴太馋了,总会怀着好奇心,偷偷地摘一颗来尝。果然,一入口,即涩得牙齿发麻,连舌头,都僵得无法打转。真应了那句老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为了解决孩子们的嘴馋,妈妈有一招可以让小馋猫们提前吃到甜软的柿子。她在灶台后面放一个瓦盆,瓦盆里的水通过灶台的热度保持一种恒温。青黄色的柿子摘下来,洗干净,放到瓦盆里,上面盖好盖子。每天,还须换水、翻腾,防止柿子坏掉。就这样,在水里浸泡一周左右,柿子虽仍是硬的,但涩味已经完全去除,终于可以提前吃到柿子了。那种期待,那种苦苦等待的煎熬,在吃到柿子的瞬间烟消云散。
   和同事说起此事,她说:“我们小时候吃得柿子更早,村里的人居然发现家乡特殊的土质可以让柿子去掉涩味。当柿子还是青色的时候,在河滩挖一个不太深的小坑,坑里就会冒出来水。父母摘下柿子,将它们放在小坑里,然后用土埋住,再在上面插个树枝或者其他东西做标记,三五天后挖出来,柿子就可以吃了。虽然不及成熟后的柿子好吃,但足以满足味蕾的期待。”
   是啊,缺衣少吃的年代,柿子显见得就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青黄色的柿子还不能吃,可并不会难倒整日与土地、与粮食打交道的父母们。他们就地取材,总能想出各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将柿子提前捂熟,满足孩子们眼巴巴的期待。这么捂熟的柿子,虽然没有自然成熟变软的柿子甘甜可口,但同样可以给味蕾带来一个小小的惊喜。柿子,是我们这一代人,也是父母一代人难以忘怀的记忆,时至今日,每年冬天,公公婆婆总会让村里的亲戚做些炒熟的玉米面和柿子一并送来,还会时不时吃到一些用柿子和炒面拌好的饭。先洗净柿子,用筷子捣碎,和炒面拌到一起。要拌得均匀,没疙瘩。柿子把面包裹好,柿子的甜和炒面的香融合在一起,是一种奇妙的甜香。婆婆说:“困难年代吃过的东西是忘不掉、吃不伤的,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有些食物的味道是永远也替代不了的。”
   在乡下,家家户户都有几棵柿子树。霜降节令后,趁着柿子依然发硬,采摘下来,围绕柿子所做的工作也就开始了。一部分柿子要放到自然变软留着过冬吃,一部分则要做成柿饼。做柿饼是一项比较耗时费事的工作,首先挑选出个头均匀、没有瑕疵的柿子,把皮逐一削掉;然后,在院子背影处支个架子,上面架上木板,把削了皮的柿子一个个摆放到木板上。在日渐降温的天气中,等待寒风把柿子表层的水分带走,慢慢变硬;而后,按压成扁圆的形状,一层层摆放到瓮里。间隔几天,还要反复拿出来晾晒。经过漫长的冬季,柿子表皮渐渐结出白白的霜花。翻晾的次数越多,结的霜越厚,柿饼也就越甜。这样的柿饼,外层白霜如雪,里面柔软甘冽,放进嘴里,细细咀嚼,从舌尖到胃口,一路甘甜,一路爽润。若保存得好,甚而可以吃到来年春天以后。
   现在条件好了,不需费什么周折,也无需等到冬天,早早地,就可以吃到柔软的柿子,更不用费劲做柿饼,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超市买到真空包装的柿饼。母亲离开我已二十多年,年少时吃柿子的情景每每会在这个季节清晰地浮现。在她安息的地方,有两棵高大的柿子树,实在不知树龄有多大,但我知道,每年,它都会结出很多的果实。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每每去祭祀母亲,正是柿子正红的时候。远远地,就可以看到那挂在枝上红艳艳的柿子。登高,采摘,带回家里,放到自然变软。许是母亲深深的牵念隐含其中,吃起来,柿果分外香甜,也分外润心。
   也许,从小吃惯了家乡的柿子,及至现在,烙在心底的味道仍然久久回荡在齿颊间。十月份去陕西临潼,柿子已大量上市,一小箱一小箱的柿子整整齐齐摆放在旅游区的道路两侧。临潼的柿子,比家乡的柿子略小、略圆,尝一口,甜丝丝的,但总不及到了节令后的味道,也远不如家乡的柿子甘冽润口。同行的朋友说:“感觉和咱们家乡的柿子一样甜,甚至更好吃些。”或许朋友说得对,柿子味道都是一样的甜,只是吃柿子的心情与情怀不一样,感觉出的味道自是有所不同。
   柿子红了,点亮萧瑟而冷清的晚秋,装点灰蒙蒙的山川大地,从旷野田间,从农家小院,走到城市人家的果盘上。它的色彩,流淌在画家的笔端,跃入宣纸;它的风姿,走进摄影师的镜头,定格成一幅幅唯美的图画。于我而言,它更似妈妈的暖,在寒冷的冬日里,在每个想念她的日子,在每个孤寂的夜,围绕着我,温暖着我。
   柿子红了,红得温暖,更红得温馨……

共 31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柿子红了,红灯笼般,点染着清冷的晚秋,为万物萧肃的原野增加一份亮丽的色彩,也唤醒作者心中对故土对母亲那份深深的爱恋。作者以诗意的文笔描摹着的柿子红了时在家乡、在异地看到的美景,引用文人墨客的美丽诗句渲染着柿子之美。它的外形与美味,它的药用及产地,还有它承载的传说故事,无不增添了其诱人的魅力。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着与柿子有关的往事,字里行间渗透着对逝去的母亲、对养育自己的故乡的深深怀念。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语言诗意,用墨洗练,情景交融,真情洋溢。推荐赏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111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8-11-09 12:59:04
  问好作者,感谢您诗意的文字,墨香了我们的流年!
   期待您的新作!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淡然随缘        2018-11-10 09:16:06
  谢谢风逝老师用心编辑,通过链接读了您多篇文章,向您学习,请多指教。问好、祝福老师!
2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11-10 17:25:39
  紧紧围绕“柿子红了”这个文题,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借以表达对故乡的怀恋,对亲人的思念,形散而神聚。佳作,赞一个。
思绪飞扬淡墨痕
3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11-12 11:02:43
  恭喜美文获精,实至名归!加油,再来一篇!
思绪飞扬淡墨痕
回复3 楼        文友:淡然随缘        2018-11-12 15:10:03
  谢谢墨痕老师留评与鼓励,向您学习,继续努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