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人间暖情”征文】走过最难熬的日子(散文)
刚结婚那会家里的日子很艰难,顿顿粗茶淡饭,每天能够勉强填饱肚子,已是十二分的不易。
那年那个夏天,我从一个不沾柴米油盐的大姑娘,生平第一次离开父母兄弟姐妹,嫁给了几千里之遥的老公。甘秦两地,环境迥异。冬天的风从河谷地带吹来,天冷了,得买双袜子,兜里却没钱,委屈得我钻进被窝里哭了整整一个下午,婆婆这才让老公捎回来一双枣红色的棉袜给我穿上。
也是那个冬天,一个用鸡爪子画梅花的季节,一个冰溜子挂满枝头的季节,在一处四周荒草嗖嗖仅有四个破旧窑洞的土院落里,在那个是我们新婚洞房的破窑洞里,我与老公为了仅有的一件旧棉袄到底谁来穿而吵得不可开交。正在院子里忙着喂猪的婆婆见状,冲我们屋里抱怨道:“这都娶的什么媳妇?结婚连个嫁妆都没有,还好意思和我儿争穿一件衣服?说出去也不怕乡亲们笑话。”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没有人可以无条件地宠着一个人,能靠得住的也只有自己了。
那时我很少上街,也很少买东西,身上所穿的衣服,从里到外都是大姐送我的。婆婆经常这样教育我这个异地来的媳妇:“好日子是省出来的。”
清贫如戏的日子一过就是好几年,有了孩子,日子却依然像冬天的树叶飘零,毫无生机。我与老公为了孩子吃尽了苦头,记得女儿两岁那年,女儿生了一场病,为了给女儿看病,老公把在镇上给人打工挣的那五百块钱全部拿起,二话没说就抱着孩子去了西安儿童医院了。回家后,说是什么先天性营养不良导致的发育迟缓,我心里明白:米面糟糠导致,女儿发育方面的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长大了也是个痴呆,可是家里实在是拿不出钱来。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东家借西家凑。就这样,孩子坚持连续吃了三个月的药才得以痊愈。像我们这样的日子,一场病就是雪上加霜,这让我们家的经济更是愈发拮据了。这样的日子,到女儿六岁那年都没有丝毫的改善。记得女儿刚上幼儿园那会,有一天哭着回家要一枝铅笔,可是我囊中羞涩,一分都没有,最后失控的孩子扇了他爸爸一个耳光,虽然力道不大,却一下子疼到了我的心里。那种感觉,一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还像刀痕一样结痂在心里……
如此清贫的日子混混沌沌地一过就过了长达十几年。
后来母亲含泪告诉我:“傻孩子,好日子是一天一天自己奋斗出来的,你们出去创荡吧。”她把“出去”二字说得很慢、字音很重,我领悟到其中的含义。
我与先生制定了一个生活计划: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他带着一家人的希望背着简单的行囊只身去了西安打拼,去打工挣钱供孩子们上学,家里剩下我一个人,我起早贪黑照看孩子、侍弄庄稼。日复一日,慢慢地我们的生活稍微有了点起色。
再后来孩子们去了县城上学,我也开始在我们镇上的小饭馆打工,给人家洗碗、端菜、拖地板……每天不论是晴天也好雨天也罢,我总是天不亮就骑着电动车出门,天很黑了才回家。后来我也去了西安,在西安找了一个适合我的工作,当上了一个不起眼的环卫工,这工作虽然脏点累点,但我心里却是踏实的。
现在,回想起那段艰辛的日子,我常常扪心自问:日子到底是怎么熬过来的?想起先生生病那年,我怕过、哭过,唯独没有后退过。
我不想再继续穷下去了,我想经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