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水之断想(散文)

精品 【流年】水之断想(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6512.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55发表时间:2018-11-15 10:27:15

【流年】水之断想(散文)
   近日有些闲散,闲散时就有了看电视的时间。有一段电视广告,打出“上善若水”四字,画面配以淡然着墨的几卷国画山水,又有悠远缠绵的中国民乐背景音乐,就给闲散的心以震动,不觉心游万仞,神飞八方,意想渺远。
  
   一、水滴
   记得有一次参加考试,作文就是以水为题,我记得我写的就是“滴水穿石”的话题。那篇应试作文中主要写滴水柔若无骨,之所以能够穿石,全凭其目标专一和坚持不懈。其实还有一点,由于时间紧迫,我当时并没有写到。那就是在从高处往下滴落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冲撞力。
   这种冲撞力虽然微弱,微弱如人类的一声叹息,如轻风摇摆树叶,但它毕竟有力量。从上而下,在坠落到石面上的那一刹那,一声“滴答”,灿烂的花朵儿一般粲然四溅,坦然以壮烈的牺牲幻化出美丽的瞬间。而在它牺牲自己的刹那间,一定如同一个微型的铁锤,会对石头表面有轻微的冲撞力,这股冲撞力,一定会让石头表面受到震动和打击,一连串的坠落,一连串的冲撞,那石头表面焉能不一层层松动脱落?日积月累,石头的外在形体焉能不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
   这只是一滴水的力量,倘若我们徜徉在海滩上,江河岸边,拣拾起一块鹅卵石,细细端详,也许你会为水的冲刷力而感叹;倘若我们静静地伫立在太湖边,欣赏着千窍百孔的太湖石,也许你会为水的穿透力而惊奇。甚至,你会因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而联想到水在改变世界自然形态中而发挥的巨大威力。
   这其实就是以柔克刚,以柔弱力量的数量积累,促成石头表面体型的渐变。只不过,这种打击力过于微弱,使人们难以察觉罢了。
   其实,以柔克刚,早就是人类自己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这一点智慧,已经很难考究是源自对自然万物的生态变化——当然包括水的生态变化——的观察,还是对人类自己的社会实践的经验积累,但用于学习做事,用于人际关系,用于兵法,都有极大的效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以柔克刚,虽然靠的是慢功,但这种方法,是以柔弱软化敏感的刚硬神经,是以柔弱消解刚硬的内在功力和罡气,是以柔弱的消磨刚硬的棱角。事实上,生活中,很多时候,看似柔静淡然的人反倒做成了大事,看似柔韧绵软的人最终制服了看似罡气硬派的人,看似兵员和装备都相对弱小的军队最终战胜了看似兵多将广、装备精良的军队,都靠的是软件建设,靠的是智慧和方法,靠的是慢功出好活。
  
   二、雨水滴
   小时候,多少次,每逢滂沱大雨,我喜欢站在屋檐下,把手掌伸开,任凭豆大的雨点冲击下来,撞击在手掌上,听那一连串的滴答,滴答……看那水花儿四溅的优美,感受那一连串柔韧的冲撞。
   那冲撞绝没有铁锤的刚硬打击所带来的疼痛感,也没有针刺痛感,而是绵软而又柔和,如同母亲的双手温润的摩挲,绵绵的,痒痒的,一种温馨的快感从手掌如电流一般迅速漾满全身。
   水的柔韧绵软的力量总让人联想到母爱的温柔、细腻和绵软,让人感受到柔柔的亲和力,而不是父亲大山一般的威严和仰之弥高的压抑,也许这就是它给人的一点魅力。
   我就想,有时候,人与人相处,弱水一般的温柔比岩石一般的刚硬更能获得朋友,要想教育人,感化人,弱水一般的柔和细腻恰恰比雷电风暴的粗犷暴躁更有效。
  
   三、雨水
   水从天空飘落而下,就是雨。同样为雨,却可以表现为不同的态势,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春天里,微风轻拂之夜,观世音菩萨心生大慈大悲之念,玉藕一般的柔腕微微摇动,凝脂一般的纤指轻轻捻动,拈一支碧绿柔嫩的柳绦,先在玉瓶之中蘸一蘸,然后如散花天女一般,悄然挥摆那湿润的柳绦,天地间,便成了弱水精灵的悠闲舞会,弱水如雾似烟,弱水如帘似幕。
   一夜酣睡的人,被啼鸟唤醒,睁开惺忪的睡眼,推窗远望,天地之间,水淋淋,湿润润,信步踱到草叶花丛之间,红花湿润,微微低垂,方才知晓,昨夜春雨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有文人情怀的诗圣,一个时刻把民生疾苦挂在心头的少陵老翁,怎能不发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由衷惊喜?
   杏花烂漫时节,一个超凡脱俗,胸无杂念的志南和尚,扶杖春游,杨柳微风,“吹面不寒”,走出门来,杏花细雨,“沾衣欲湿”,不由心胸如洗,澄澈清明,意趣盎然,诗兴大发,写下绝妙佳句。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大多怀着愉悦的心情,以欣赏的目光,以精细入微之笔描写春雨,他们如迷恋“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美人一般的迷恋春雨,恰是沉醉于她们的温柔和细腻。
   夏天里,初秋时节,酷暑高温,天龙喜怒无常,动辄张扬其雷霆之威,叱咤风云,吞吐暴雨。雨便乘着狂风,裹挟着雷电,咆哮而来,倾注而下。
   我在1994年5月2日写过一篇日记,取名《儿时的记忆》,日记中这样写道:
   “黑沉沉的天,像一个巨大的锅盖,笼罩在头顶上,似乎要把人吞没。
   乌云翻卷,狂风呼呼,黄沙打得人睁不开眼睛,风中,跌跌撞撞地奔跑着一个小男孩儿。
   忽然,豆大的雨点儿乱箭般射下来,砸在人头上,地面上,水面上,噼啪作响。小男孩儿身上一会儿就湿透了。
   回家的路上,本来浅浅的一条水沟,只没过脚踝,如今,水哗哗地流,像一群发了疯的牛没命乱窜,水位猛涨,越往前走,越深,渐渐地,没过胸际。
   “咔嚓嚓!”几道霹雳,剑一般,就在头上闪着狰狞的光,像要把他劈碎!
   “哗哗!哗哗!”水沟里的水咆哮着,冲着,撞着,像猛兽,冲撞着孱弱的他。他摇摇晃晃,几次都险些要倒下去。
   趟水的孩子哭了。这是他有生以来,面对大自然的巨大力量的震慑,第一次感到恐惧,“哇”的一声,他哭了。
   然而,他感到恐惧的一刹那,脚下的土地却升高了。他一步步,慢慢趟出水沟。”
   那小男孩儿,便是六七岁时的我。
   这其中,写暴雨的威猛气势给一个幼小的孩子所带来的震慑和恐惧,大概有相当一部分人有过类似经历。六七岁时的我,感到恐惧的,就是暴风骤雨那种猛烈的气势,撼人魂魄的威力。
   描写秋雨的气势和威力,以及由之带来的情绪变动的诗句,古诗里面有的是,仅举一例。
   苏轼的《有美堂暴雨》写初秋暴雨写得最为生动传神:“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全诗生动地描写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乍起,轰然作响,乌云密布,遮天蔽日,黑风呼啸,从天外狂怒而来,大海波涛为之陡然竖立,足见其来势凶猛;大雨乘风,如龙飞腾,由浙东一跃而过大江,足见其急骤。湖海水涨,如巨型金樽酒满四溢;雷声铿锵,如千杖敲击羯鼓,激催战士冲锋。天地似乎要以倾注天泉喷洒李白的脸,想以之激醒酣睡着的谪仙,诗人的才思也就在这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东坡先生这里写秋雨,和自己的澎湃激情是密不可分的。
   当然,还有深秋的淫雨霏霏,缠绵缱绻。古人笔下的深秋秋雨,多与愁字相连。有人看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就生出无限感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并发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幽幽叹息,那人便是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孤独凄凉,多情多才的易安女士。同是悲秋,柳永的《八声甘州》,上来前两句,却另有一番体悟。“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三变眼前,秋天傍晚的潇潇暮雨,竟能把秋天洗得清明澄澈。同是婉约派的词人,大致相同的心理取向,对深秋的秋雨,却琢磨出不同的韵味,也足见深秋的秋雨如同鸡尾酒,可以调和出丰富多样的味道,足够人反复品尝咂摸。
   不仅仅是情感的寄托和变化。细细欣赏了春雨的温柔之余,尽情饱览了酷暑时节雨水的暴烈之余,反复品味了深秋秋雨的连绵之余,静下心来,深入想一想雨水对大地万物的滋润功能,也许能给人一些人生启迪。
   与人交际时,对亲人,对朋友,对同学同事,即使是与自己有过小过节的人,只要不是十恶不赦,是否应该如春风化雨,细腻温柔?也许这样,才能滋润人与人间爱的禾苗。
   在学习和做事时,特别是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是否应该如酷暑暴雨,强势出击,激烈威猛,酣畅淋漓;如深秋秋雨,浸淫连绵?这样,才能使土壤有充足的水量,滋润植物的根系,保证庄稼茁壮,树木茂盛,花草葳蕤。当然,一定要切记:要掌握好度,千万不能暴雨成灾。
  
   四、大海
   我爱好旅游,也爱到海边看海。但不同的海域,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譬如在海南,在广西北海,就有不同的印象。
   记得在三亚,在“亚龙湾”,只见天水相连,浩渺无边,锦母角、亚龙角激浪拍崖,怪石嶙峋,海岸边激起的浪又高又急,一浪又一浪,成群的豺狼虎豹一般,前呼后拥,冲撞着岸边怪石,浪花卷起,飞雪四溅,其声轰隆,如虎啸龙吟,让人不由不想起“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词句。
   在琼海博鳌的海南三江入海口,这里是万泉河河水入海处。登船直驶金沙滩,金沙滩西是万泉河,东是南海,万泉河波澜微荡,南海边却是波涛汹涌,隔着沙丘,大老远就能听得到涛声雷震,从动静和形态上形成鲜明对比。金沙滩东边的海岸边没有“乱石”,“卷起”的不是“千堆雪”,而是沙滩激起的一挂挂雪白的透明丝幔,那丝幔陡然耸起,翻卷跌宕,席卷而来,到岸边,又訇然铺地,四散溅开,最后,终于成强弩之末,在沙滩上遗留下团团片片的白沫。
   在广西北海市南端的银沙滩,却又是不同的感受。那里属于北部湾东北岸,北海一湾蓝色的大海,东西绵延24公里,因其是湾,海水在湾里,就相对平静许多,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引以为自豪的景点六大特色中就有“浪柔软”这一特点,无风时如一片浩大的蓝毡,静静地平铺着,不起一丝皱褶;有风时,波澜微漾,犹如二八淑女,凝脂玉手,轻摇团扇,微风轻拂,鸿爪雪泥;或如我国民间的摇篮曲,如西方的小夜曲,悠悠扬扬,澹然舒缓,总唤起人朦朦胧胧的睡意。
   其实,海是一滴滴水的聚合,是水族世界的巨型派对。一滴滴极微小而轻柔的水滴汇聚一起,汪洋恣肆,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就有了深不可测,浩瀚无垠的博大胸怀,有接纳万物的包容心,可以任由鲸鱼鲨鱼、鱼鳖虾蟹等大小生物在自己的躯体里自由游弋,快意生活,任由大小舰艇在自己的肌肤上纵横驰骋。无数滴水汇聚一起,紧密融和,使它们有无穷无尽的能量,发威时,如同千军万马聚拢在一起,可以巨浪翻卷,惊涛撼天,有惊天动地的气势,有叱咤风云的威力,摧枯拉朽,吞谷没山。安静时,又风平浪静,坦荡如砥,虚怀淡泊,气定神闲,如囊括宇宙,普度众生的观世音菩萨,有沉穆端庄的风姿和大气。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用来形容海水的动静变化,也算是差强人意。
   孔子早就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里是说,智者喜欢大海,是喜欢它的动态变化,是从欣赏大海的动态变化中生发愉悦。但我想,其实大海有动也有静,一个人常常到大海边,静静伫立,极目远望,心境澄澈,了无杂念,默默欣赏大海的动静变化,不但可以开启智慧之门,也一样可以开阔心胸,对一个人的智慧和仁德,都会大有裨益。
   当然,一个人的修养和胸怀倘若要达到大海一样的宽阔和包容,也并非易事。殊不知,就连当年孔子站在河边,都感到了人类的的渺小和无奈,感到了时空无限,神秘渺远,不敢自比,只发出“逝者如斯夫”的千年一叹,何况我们这些草莽之人?
   好在,思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锐器。一个人,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善于从大海的动静和形态变化生发人生启迪,就一定能增长智慧,提升修养,开阔境界。倘若一个人真能在大海边吹响思想的芦笛,就一定能吹出美妙无穷的乐曲。
  
   五、雪
   雪是水的凝结形态。冬天里,寒流袭来,冷风凛冽,气温低于零度以下,从天而降的雨水变作六出雪花飘然而下。
   我的记忆中,对大雪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与我现在的妻子,那时的恋人有关。
   那时,我们已经订婚,但还未结婚。大年初一,我娘叫我去喊她来我家吃饭。我们两家就隔了一道土城墙,我家在老县城城墙外,城墙东;她家在城墙里面,紧贴着城墙跟。两家直径一百多米,但我到她家去,必须绕过一个城墙豁口,就有了大约一里多地的距离。
   大年三十晚上,一夜大雪,片片鹅毛一般,纷纷扬扬,总令人想起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大年初一,天明早起开门,雪虽然小了,但还飘飘洒洒地下着,院子里竟然有半尺多深。匆匆忙忙打扫一番,就走出家门口,踩着没过脚踝的雪,兴冲冲,跌跌撞撞,往前闯。来到城墙豁口处,这里是个风口,豁口的下面,积雪深厚,一脚踩下去,竟然深及膝盖。一脚下去,再拔出来,就必须费老大的劲。

共 709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作者用:水滴、雨水滴、雨水、大海、雪这五种水的不同状态,来讲说他认为的水,拥有着什么样的特质。 滴水穿石并不仅仅是目标专一和坚持不懈,还有一份滴水的力量在其中;雨水滴的温柔或许比岩石一般的刚硬更能获得朋友的喜欢;雨水中的万物,皆在成长,或许适度,或许不羁;不同区域的大海,会有不同的印象,海是水滴的聚合,它的动静和形态的变化,会呈现着人生的哲意之美;雪是凝固的水,与雪相关的时光,满怀着爱情的味道。这一路细数水,品悟上善若水的真谛,作者会回忆,会展望,更会珍惜这若水般晶莹的日子。此篇文章书写水,文字或轻柔,或有力,或迅疾,或缓缓,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佳作,流年推荐赏阅!【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12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8-11-15 10:27:53
  感谢老师支持流年,今日窗外冬雨纷纷,很应景。祝福。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11-15 10:53:26
  谢谢,在雨中编审此稿,确实容易激发同感啊!您的编按语写得太好了!
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11-15 10:52:21
  感谢平淡是真编辑的编审!编者按语把握准确,评价精彩!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3 楼        文友:红叶秋        2018-11-18 21:12:55
  这篇美文,真是对“上善若水”的最好诠释。相信对水的印象人人都很深刻,它不仅有各种形态,还有各种品性,让人佩服。欣赏学习了。问好老师!
文载道,诗言志,不亦乐乎!
回复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11-19 10:38:19
  谢谢精彩留评,共同享受码字儿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