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半屋
苦撑,原名不叫苦撑,这是人们在他中年时勤刨苦撑给他的绰号
苦撑降临在50年代的“张家大湾”,也有人叫“张儿大湾”。湾儿座西朝东,从北到南全长约有1.5公里,100余户人家,其中大多是中间带有天井的高立“八大间”屋,也有带窝巢的三间屋。湾儿除像一弦玲珑的弯月外,在台的前面还有一条不太直又不十分弯的沟,这沟顺台从北向南流出,它长较宽而深,名“张家港”,它清波荡漾的水不知灌溉、滋润了这儿土地多少年,也不知道有多少代多少人都是喝它的水长大,更不知多少人留在此土地建设了家乡、多少人外出建设了他乡。但只知张家港的洗衣浦台多少年来都常常传出“太阳当顶正当扬,姐儿下河摆衣,脚踏跳板上,手拿棒头往上杨,一摆衣裳二望郎……”的期盼歌声。
有记忆时的苦撑,曾记得他到人世间住着的第一栋屋,是打倒土豪劣绅,农民翻身作主,贫下中农“土改”后分到的一间半屋,是带窝巢三间屋由两户平分的。
很小时看到的:此屋老痕迹是中间有天井的高立“八大间”屋,前一重及两边厢房显而易见是被拆走了的,因在两家共住的大门前,有个用老片子砖做成的四四方方的“天井”池,是共下大雨屋内水往外流专用的,不知哪年哪代人拆了的。
一间半屋,“半屋”是带窝巢的三间屋中的堂屋平分的,“一间”是堂屋右边的一间房。屋基本与现代三间平房屋相似,所不同的是窝巢衔接大门的地方,窝在里面的墙不是砖制结构,它下方是木板,上方是小四方洞花格板合成,其它墙面都是老片子砖砌制而成。屋内是用粗柱子支撑,柱与柱间用木板拼成,称古皮;房间中有木楼,隔板是用厚的杉木板做成的,要上楼灵活搬来木梯而上。
苦撑家人多,爷爷、奶奶、爸、妈、二叔、幺幺、幺爹(女),外加我、大弟、大妹10人,哪能住得下,只有在右山墙搭建偏房,又在一间半屋的房间面墙开门做起如“丁”子型廚房,并也能放一张床睡人,缓解缓解。那年月只要有一个不晒太阳,不在露天下过夜,免强不漏雨的屋子就心安理得咯——